-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國寶100(第四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14990
- 條形碼:9787570214990 ; 978-7-5702-1499-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寶100(第四卷) 本書特色
·有知識、有歷史、有情義,帶給你***的審美提高,京味幽默的國寶傳奇,聽得懂的鑒寶秘訣! ·馬未都同名熱播音頻節目圖書版,100件**國寶、上千張精美插圖——說得熱鬧,也要看得通透! ·部分章節加入視頻二維碼,掃碼即可免費觀看馬未都《國寶100》部分視頻,感受馬爺用評書風格演繹的國寶故事。
國寶100(第四卷) 內容簡介
用文物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欣賞方式!秶鴮100》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本套書共包括4本,每本講25件文物,分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它們有的得到無數贊譽,被靠前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
《國寶100:卷》收錄了商代后母戊鼎、東漢銅奔馬、清代各種釉彩大瓶等享譽世界的重量級國寶25件,《國寶100:第二卷》收錄了“中華玉雕龍”、西周大盂鼎、戰國青銅杜虎符、西漢長信宮燈、北宋李公麟《五馬圖》、元代廣勝寺《藥師經變》壁畫等享譽世界的重量級國寶25件,《國寶100:第三卷》收錄了戰國曾侯乙編鐘、戰國商鞅方升、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西晉陸機《平復帖》、唐代宮廷金銀茶具、南宋《玉版十三行》、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等享譽世界的重量級國寶25件,《國寶100:第四卷》收錄了《清明上河圖》、圓明園獸首銅像、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等享譽世界的重量級國寶25件,講述了這些國寶的前世今生,以及圍繞著國寶發生的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插入大量精美圖片,讓讀者對于每件國寶擁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國寶100(第四卷) 目錄
076 唐·彩繪漆金夾纻阿彌陀佛坐像 / 001
077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纏枝牡丹紋矮梅瓶 / 017
078 清乾隆·掐絲琺瑯冰箱 / 033
079 清·圓明園十二水法銅獸首 / 043
080 商·皿方罍 / 055
081 唐·武惠妃石槨 / 063
082 商·青銅饕餮夔龍紋瓿 / 075
083 北齊·婁睿墓壁畫 / 087
084 北宋·范寬《雪景寒林圖》 / 097
085 元·青花詩句纏枝花卉紋高足杯 / 109
086 西周·玉組佩 / 119
087 東晉·二爨碑 / 131
088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 145
089 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 / 155
090 唐·錢镠鐵券 / 165
091 元·青花魚藻紋罐 / 175
092 清康熙·近衛花瓶 / 185
093 春秋·蔡侯申方壺 / 195
094 清乾隆·田黃三聯璽 / 205
095 商·青銅人面盉 / 217
096 北魏·木板漆畫 / 229
097 明·鈞窯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
098 北宋·李綱锏 / 253
099 明·智化寺萬佛閣與智化殿藻井
100 北宋·《清明上河圖》 / 275
參考書目 / 296
國寶100(第四卷) 節選
076 唐·彩繪漆金夾纻阿彌陀佛坐像 在清末到民初的這段時間里,中國有大量的文物外流。做這類生意的 古董商,除了咱們自己人以外,還有很多外國人,這些外國人 里*有名的一個,叫山中定次郎(圖 1)。 山中定次郎,1866 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其實他原來不姓山中,姓安達,叫安達定次郎,他爹安達信五郎是一個小古董商。1878 年 ,也就是光緒四 年的時候,年僅 12 歲的安達定次郎被他爹送到了當時更有實力的古董商 山中吉郎兵衛那里學徒。當時他還小, 但是當學徒歲數越小掌握得越快,所以他在山中吉郎兵衛那里掌握了很多知識。而且,這孩子情商極高,很快,山中吉郎兵衛就覺 得,這小伙子行,這么多徒弟里就他能成事,不僅頭腦 清晰,性子也穩,懂得人情世故,還有膽識。所以山中吉郎兵衛就多了個 心眼,收他為義子,還把自己的大女兒嫁給了他。這時,安達定次郎就改 姓為山中。改姓后的山中定次郎,逐漸成為山中古董行的 中堅力量。 當時,山中定次郎發現,因工業革命而崛起的歐美各國的新富階層,對東方文化抱有濃重的興趣和獵奇心理。這是因為 1840 年鴉 片戰爭敲開 了中國的大門,在這之前,歐美人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所以,他決定抓 住這次商機,將古董生意向西方擴展。他把 公司改組成了山中商會,親自 擔任業務執行。山中商會的生意做得特別大,今天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沒有人能把古董生意做得那 么大。他陸續在美國、英國和法國開設代理店,成為全世界*大的亞洲古董經營商。 為了擴大貨源,1901 年,山中定次郎決定在北京設立辦事處,地址就 選在北京東城的麻線胡同 3 號。每年春秋兩季,他都會到中 國來收購古董,只要是看上的,就毫不猶豫地出手買下。那時候中國窮啊!賣家怎么開價都出不了圈。所以,中國社會的動蕩就為 山中商會的經營提供了很大的機遇。1917 年,他又購進一處四合院作為山中商會北京分店(圖 2)。 那么,山中定次郎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形式在中國收購古董的呢?這種 形式咱們都熟悉,直截了當又接地氣,就是把古董商全都叫來 ,在他家院 子里擺攤兒。中國古董商把帶來的寶貝放在大長桌上,由山中定次郎和歐 美各分店的采購員工按照各個市場的喜好和 需求選購。然后,由北京分店 的雇員們負責分類、運輸,*后結賬。什么叫市場喜好呢?比如,過去常說, 你走法國莊、走美國 莊,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的喜好不一樣:法國莊 喜歡顏色鮮艷的瓷器,比如法華瓷(圖 3);相對而言,美國莊當時的審 美 比較土,比歐洲要低一個等級,所以花里胡哨的東西都喜歡跑美國莊。 當時美國人還喜歡一類東西,就是中國的雕塑。通過這種方 式,山中定次 郎把大量的中國古董帶到了歐美市場,這也就為山中商會在歐美多國的分 店提供了源源不斷且品質相當高的中國藝 術品。 很有意思的是,山中定次郎在北京開店不是為了賣,而是為了買,買 了再轉賣到歐美市場,同時還可以接收大量與市場有關的信息 。所以說, 山中商會是一個和中國市場對接與溝通的窗口。 到了 1917 年,也就是民國六年的一天,一位古董商來到北京,慕名找 到了山中定次郎。這位古董商把所帶的四個箱子命人抬到院 子里,對山中 拱手作揖。之后他說:“久聞山中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日拜訪,真 乃我輩之榮幸。這里有幾尊唐代佛像,不 知能否入得了您的法眼!边^去 的人是這樣,你沒跟人家打過交道,人家對你都是比較謹慎的。從說話、 擇詞,一聽就知道你是 不是內行;一看你的著裝,就知道你到底有錢沒錢。 所以,山中定次郎出于禮貌,對他微笑回禮,但內心對這個人帶來的東西 并 沒抱多大希望。 這位古董商把自己帶來的箱子逐一打開,工人們從里頭搬出四尊看上去十分破舊的佛像。沒想到的是,這四尊佛像都特別輕,工人 們沒費多大勁兒,一提溜,就把他們全放到了桌子上。 佛像表面本有彩繪貼金裝飾,但大部分都褪色了。如果是外行看,可 能會說,這有什么呀?不就是幾尊破破舊舊的佛像嗎?比這好 的,咱不知 道有多少呢!但剛才還淡定的山中定次郎,看到這四尊佛像后,心里立刻 就不淡定了。因為他是行家呀!行家伸伸手 ,便知有沒有。他看著這幾尊 佛像,心中暗想:嗯,這個,可以!山中定次郎熟知中日文化,一看到這 幾尊佛像,就知道它們來 歷不凡。詢問了造像的來源和價格后,沒有和賣 家拉鋸,他就按賣家出的價把佛像全留下了! 我們平時常見的佛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雕刻,做減法;一類是塑造,做加法。但這四尊佛像跟哪種都不貼,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 工藝,叫作“夾 纻”。 “夾纻”這個名字聽著比較陌生,這項工藝十分古老,而且早在唐代的時候,就已經被高僧鑒真東渡傳到了日本,被日本人學習、 傳承,所以日本人對夾纻反倒是比較了解的。 夾纻的全稱叫“夾纻胎漆器”,跟我們現在說的“脫胎漆器”類似。漆是一種不能單獨成型的物質,它必須要依附于一個介質,這 個介質,就 是漆器的胎。胎有哪些類型呢?實在太多了,有木胎、皮胎、竹胎、石胎、 玻璃胎、金屬胎,甚至還有瓷胎。但夾纻 胎和這些都不同:“夾”,是工藝,一層夾一層;“纻”,就是苧麻。簡而言之,比較純的夾纻工藝,就是用 泥作胎,胎表面糊上 苧麻,苧麻上反復施漆。施過很多層漆后,就形成了一個殼,然后再整塑器形,補充細節。等夾纻工藝完成后,再把里頭的泥 巴去 掉。還有一種方法,可能相對比較偷懶,就是漆層下用木架支撐,這算一種廣義的夾纻。夾纻制成的器具,形態表現得更為細膩。 這種工藝制作繁雜,成本又高,只有皇家貴族或大寺院才具備這樣的制作實力(圖 4)。 漆器我們之前講過,它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漆就是漆樹的樹脂,是純天然的,它一開始的使用目的很簡單,就是防腐,后來又 增加了一個 目的,就是裝飾。幾千年來,中國先民積累了豐富的漆工經驗,并曾加以總結。**部漆工專書叫《漆經》,作者是五 代時期的朱遵度,可惜這部 書早已失傳,F在我們能看到的,可以說是唯一一部古代漆工專著,名叫《髹 飾錄》,是明代制漆名 家黃成所著。 這本書在三四百年間只有一部抄本,有可能當時就是師父傳給徒弟的 記錄。它保存在哪兒呢?在日本,不在中國,直到 1927 年, 才被中國人發現, 重新刊行。之后,王世襄先生對《髹飾錄》進行說明,寫成《〈髹飾錄〉解說》 一書。書中對“夾纻”是這樣 描述的:“夾纻漆器,其源甚早,戰國時楚 國墓中已有發現……至漢而流行……漢后,佛教漸興盛,常用夾纻制造佛 像,南北朝 至隋、唐,夾纻像一直流行。晉戴逵就是一位善造夾纻像的雕 塑名家。” 這里說的“戴逵”,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雕塑家。我國的夾纻胎造 像*早的文獻記錄就與他有關。夾纻*早用于制作生活器具, 比如食具、 酒具、妝奩、匣,什么都有。因為它輕巧又耐腐蝕,所以戴逵就受夾纻器 物的啟發,將這一技法運用到佛像的制作中 ,戴逵是夾纻造像的創造者。 那為什么夾纻佛在魏晉后開始流行呢?因為佛教的盛行,需要做佛事, 當時有一種流行的佛事活動叫“行像”。所謂“行像”,就 是“行動中的佛像”, 古人把佛像放到花車上在城中巡行,可以讓眾人瞻仰、膜拜。期間還會表 演雜耍和舞蹈,這有點像我們現 在的節日游行表演。歷史上有很多次行像 活動,規模都十分宏大,比如北朝的《洛陽伽藍記》中就有相關記載,把 這事兒描寫得 非常熱鬧。 因為需要巡城,所以就要求佛像一定要輕巧,好運輸。如果花車上擱一 尊大石佛或大銅佛,先不說能不能游,扛佛的人估計都沒個 姿勢了,肯定不 行,所以就得找輕的。雖然輕,但外形還得特別好,看著十分厚重,還要不 容易被磕壞,所以,既輕巧又堅固的 夾纻佛像剛好滿足了行像儀式的要求。 到了隋唐時期,夾纻佛像的制作達到了頂峰。唐代中期,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在他彌留之際 ,弟子思托等人便用夾纻為他制作了一尊坐像,體 現出鑒真圓寂時的真實寶相。1000 多年來,這尊塑像被視為日本的國寶, 一直 精心供奉(圖 5)。
國寶100(第四卷) 作者簡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 出版了《馬說陶瓷》《中國古代門窗》《馬未都說收藏》《茶當酒集》《馬未都說》《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紋》《都嘟》《小文65》、觀復貓系列圖書等著作。 1997年創立了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其后觀復博物館在杭州、廈門、上海等地開設地方館。 2008年,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授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知識。 2010年,廣西衛視打造全新節目《收藏馬未都》。 2014年,脫口秀《觀復嘟嘟》于優酷播出。 2018年,《國寶100》音頻版于喜馬拉雅播出。 2019年,《國寶100》視頻版于優酷播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