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 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41007
- 條形碼:9787117241007 ; 978-7-117-2410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 全2冊 本書特色
1.緊扣考綱,緊貼考題。嚴格依據*大綱和考試要求編寫,深入分析歷年試題的命題規律,在短時間內幫助考生夯實基礎。 2.考點全面,重點突出。覆蓋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所有考點,高頻考點重點標記,便于抓住重點,強化記憶。 3.內容凝練,講解透徹。作者能準確把握考點,語言簡練、準確,能大大提高考生的備考效率。
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 全2冊 內容簡介
《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套裝上下冊)》邀請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研究組專家,在對新大綱和近五年的命題規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編寫而成。《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套裝上下冊)》嚴格按照新考試大綱和規劃教材編寫,準確把握考試內容,特別是高頻考點,內容取舍恰當,重點突出,為考生復習備考提供了有力的幫助,適用于參加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尤其是基礎比較差,已考多年未果的考生。 《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套裝上下冊)》是針對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歷年考題進行分析而總結出的知識重點。具體內容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等。
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 全2冊 目錄
**部分 中醫基礎理論
**章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 精氣學說
第三章 陰陽學說
第四章 五行學說
第五章 藏象學說
第六章 五臟
第七章 六腑
第八章 奇恒之腑
第九章 精、氣、血、津液、神
第十章 經絡
第十一章 體質
第十二章 病因
第十三章 發病
第十四章 病機
第十五章 防治原則
第十六章 養生與壽天
第二部分 中醫診斷學
**章 緒論
第二章 問診
第三章 望診
第四章 望舌
第五章 聞診
第六章 脈診
第七章 按診
第八章 八綱辨證
第九章 病因辨證
第十章 氣血津液辨證
第十一章 臟腑辨證
第十二章 六經辨證
第十三章 衛氣營血辨證
第十四章 三焦辨證
第三部分 中藥學
**章 中藥的性能
第二章 中藥的作用
第三章 中藥的配伍
第四章 中藥的用藥禁忌
第五章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第六章 解表藥
第七章 清熱藥
第八章 瀉下藥
第九章 祛風濕藥
第十章 芳香化濕藥
第十一章 利水滲濕藥
第十二章 溫里藥
第十三章 理氣藥
第十四章 消食藥
第十五章 驅蟲藥
第十六章 止血藥
第十七章 活血祛瘀藥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
第四部分 方劑學
第五部分 中醫內科學
第六部分 中醫外科學
第七部分 中醫婦科學
下冊
第八部分 中醫兒科學
第九部分 針灸學
第十部分 診斷學基礎
第十一部分 內科學
第十二部分 傳染病學
第十三部分 醫學倫理學
第十四部分 衛生法規
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 全2冊 節選
《2017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高分指南(套裝上下冊)》: 四、問疼痛 (一)問疼痛的性質 1.脹痛指疼痛兼有脹感的癥狀,是氣滯致痛的特點。但頭目脹痛則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所致。 2.刺痛指疼痛如針刺之狀的癥狀,是瘀血致痛的特點。 3.冷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癥狀。寒邪阻滯經絡,為實證;陽氣虧虛,臟腑經脈失于溫煦為虛證。 4.灼痛指疼痛有灼熱感而喜涼的癥狀。火邪竄絡所致者,為實證;陰虛火旺所致者,為虛證。 5.重痛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癥狀,多因濕邪困阻氣機所致。 6.酸痛指疼痛兼有酸軟感的癥狀,多因濕邪侵襲肌肉關節,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亦可因腎虛骨髓失養引起。 7.絞痛指痛勢劇烈,如刀絞割的癥狀,多因有形實邪阻閉氣機,或寒邪凝滯氣機所致。 8.空痛指疼痛兼有空虛感的癥狀,多因氣血虧虛,陰精不足,臟腑經脈失養所致。 9.隱痛指疼痛不劇烈,尚可忍耐,但綿綿不休的癥狀。多因陽氣精血虧虛,臟腑經脈失養所致。 10.走竄痛若胸脅脘腹疼痛而走竄不定,稱之為竄痛,多因氣滯所致;四肢關節疼痛而游走不定,多見于痹證,因風邪偏勝所致。 11.固定通固定痛指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癥狀。若胸脅脘腹等處固定作痛,多是瘀血為患;若四肢關節固定作痛,多因寒濕、濕熱阻滯,或熱壅血瘀所致。 12.掣痛掣痛指抽掣牽引作痛,由一處連及他處的癥狀。也稱引痛、徹痛。多因筋脈失養,或筋脈阻滯不通所致。一般而言,新病疼痛,痛勢劇烈,持續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屬實證;久病疼痛,痛勢較輕,時痛時止,或痛而喜按,多屬虛癥。 (二)問疼痛部位 1.頭痛根據頭痛部位不同,可辨識病在何經:前額部連眉棱骨痛,屬陽明經頭痛;側頭部,痛在兩側太陽穴附近為甚者,屬少陽經頭痛;后頭部連項痛,屬太陽經頭痛;巔頂痛,屬厥陰經頭痛;頭痛連齒者屬少陰經頭痛;頭痛昏沉,腹瀉自汗者,屬太陰脾經。 2.胸痛胸痛憋悶、痛引肩臂者,為胸痹,是胸陽不振,痰瘀內阻所致;胸背徹痛劇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節者,為真心痛,是心脈急驟閉塞不通所致;胸痛、壯熱面赤、喘促鼻翼扇動者,屬肺實熱證;胸痛、潮熱盜汗、咳痰帶血者,屬肺陰虛證;胸痛身熱、咳吐膿血痰、味腥臭者,屬肺癰;胸脹痛走竄、太息易怒者,屬氣滯為病。 3.脅痛脅痛多與肝膽病變有關。脅脹痛、太息易怒者,為肝氣郁結,情志不暢所致;脅肋灼痛、面紅目赤者,為肝火郁滯、火灼肋部脈絡所致;脅肋脹痛、身目發黃,為肝膽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病;脅痛,患側肋間飽滿,咳唾引痛,為懸飲病,是飲邪停留于胸脅所致。 4.胃脘痛胃脘冷痛劇烈、得熱痛減者,屬寒邪犯胃;胃脘灼熱疼痛、消谷善饑、口臭便秘者,屬胃火熾盛;胃脘脹痛、曖氣、郁怒則痛甚者,屬胃腑氣滯;胃脘隱痛、喜溫喜按、嘔吐清水者,屬胃陽虛;胃脘灼痛嘈雜、饑不欲食、舌紅少苔者,屬胃陰虛。 5.腹痛因寒、熱、寒濕、濕熱、氣滯、瘀血、結石、蟲積和食積等所致者,多屬實證。如小腹脹痛、小便不利者,為癃閉,是膀胱氣化不利所致。繞臍痛,起包塊,按之可移者,為蟲積;因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所致者,多屬虛證。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