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金匱要略心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0890161
- 條形碼:9787800890161 ; 978-7-80089-01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匱要略心典 內容簡介
本書為清代醫家尤在涇所著, 分上、中、下三卷, 二十二篇。他以自己的研究心得闡釋了《金匱要略》的深文奧義。其文精簡扼要, 條理通達, 便于領會, 久為學習《金匱》者所稱贊。
金匱要略心典 目錄
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
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瘧病脈證并治第四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卷中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卷下
黃癉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金匱要略心典 節選
《金匱要略心典/中醫經典文庫》: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師日: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奔豚具如下文。吐膿有咳與嘔之別,其從驚得旨之未詳。驚怖即驚恐,蓋病從驚得,而驚氣即為病氣也。火邪見后驚悸部及傷寒太陽篇。云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圊血,名為火邪,然未嘗云從驚發也。驚悸篇云,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此亦是因火邪而發驚,非因驚而發火邪也。即后奔豚證治三條,亦不必定從驚恐而得,蓋是證有雜病傷寒之異。從驚恐得者,雜病也;從發汗及燒針被寒者,傷寒也。其吐膿、火邪二病,仲景必別有謂,姑闕之以俟知者。或云,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四部病皆以肝為主。奔豚、驚怖皆肝自病,奔豚因驚而發病,驚怖即驚以為病也。吐膿者,肝移熱于胃,胃受熱而生癰膿也。火邪者,木中有火,因驚而發,發則不特自燔,且及他臟也,亦通。 師日:奔豚病從少腹上沖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前云驚發,此兼言恐者,腎傷于恐,而奔豚為腎病也。豚,水畜也;腎,水臟也。腎氣內動,上沖胸喉,如豕之突,故名奔豚。亦有從肝病得者,以腎肝同處下焦,而其氣并善上逆也。 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此奔豚氣之發于肝邪者,往來寒熱,肝臟有邪而氣通于少陽也。肝欲散,以姜、夏、生葛散之;肝苦急,以甘草緩之;芎、歸、芍藥理其血;黃芩、李根下其氣。桂、苓為奔豚主藥,而不用者,病不由腎發也。 奔豚湯方: 甘草芎勞當歸黃芩芍藥各二兩半夏生姜各四兩生葛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發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此腎氣乘外寒而動,發為奔豚者。發汗后,燒針復汗,陽氣重傷,于是外寒從針孔而人通于腎,腎氣乘外寒而上沖于心,故須灸其核上,以杜再人之邪,而以桂枝湯外解寒邪,加桂內泄腎氣也。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