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品雅中國史:細度明朝三百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52997
- 條形碼:9787507552997 ; 978-7-5075-5299-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品雅中國史:細度明朝三百年 本書特色
·細讀歷史,窺探真相· 縱橫四海、萬國來朝為何不稱霸世界? 皇帝多年不上朝為何不會大權旁落? 貪腐橫行、邊患不斷為何仍能續命百年? 萬歷、崇禎、東林黨、閹黨,明朝到底亡于誰手? 科技、文化、農業上的進步和繁榮是否被別有用心者刻意隱藏? ·明史學者,公正評價· 明朝有其荒唐、黑暗的一面,也是一個進步與創新的時代 看一個朝代進步的標準就是在與前朝的對比中是否有新貢獻,是否推動社會進步。與前朝相比,明代在五個方面體現出了進步:(一)生產力提高;(二)S工業進一步發展;(三)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四)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新思潮的出現,如主張自由民主、反對夫權等;(五)對傳統學術和科技知識進行了大總結。 ——南炳文(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即是盛朝修史,修前朝戰敗的歷史,也難掩蓋明史中的精華。明代共276年,沒有女后外戚弄權,沒有武將跋扈,沒有地方割據,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王天有(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明代社會發展“治隆唐宋”,疆域拓展“遠邁漢唐”,是中國歷史發展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所以它的歷史*應該被人們重新認知。 ——毛佩奇(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
品雅中國史:細度明朝三百年 內容簡介
全書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對三百多年的明朝歷史進行了細致梳理,對明朝歷史走向頗為關鍵的事件、影響歷史發展進程的關鍵人物和重要制度等做了深刻剖析,其中不乏對被歪曲的歷史人物的撥亂反正,對被過分夸大、粉飾的事件的客觀論述。這將是一場專屬明朝史愛好者的展現明朝由盛世繁榮,經懈怠衰退到短暫中興,*終走向覆滅的歷史盛宴。
品雅中國史:細度明朝三百年 目錄
品雅中國史:細度明朝三百年 節選
明英宗被瓦剌放回,真靠了“人格魅力”嗎? 作為一個釀就土木堡慘案的帝王,明英宗朱祁鎮在后世也是受盡了詬病,但幾百年后,不知不覺間,另一個聲音也深入人心:這明英宗雖說治國不咋地,但人家有人格魅力啊。 關于他的“人格魅力”,多年以后貼金的聲音極多,甚至還有“明英宗是好人”的說法。也就是說,這個淪為戰俘的皇帝,有很高的人格修養,讓敵人也為之折服。事實真是這樣嗎? 那就要先說說,他的“人格魅力”是怎么回事。 所謂“人格魅力”,是指明英宗朱祁鎮淪為俘虜后,在瓦剌一方受到隆重禮遇的熱鬧場面。 作為一位極品昏君,淪為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確實在瓦剌享受了不少優待。 甚至還有瓦剌各頭領向明英宗“稽首行君臣禮”的場面,就連瓦剌首領也先的親弟弟伯顏都對明英宗敬重有加,一路送到野狐嶺才灑淚惜別。 如此“好人緣”,也叫許多后人極力贊譽明英宗的“人格魅力”。但細看歷史就知道,無論這其中有多少人格魅力,首先都得靠邊站! 因為*重要的原因簡單卻振聾發曠:戰俘明英宗的背后,是一個強大且鐵骨錚錚的大明朝。 為何如此說?可以先瞧瞧明英宗剛淪為戰俘時的情景,受了不少禮遇倒不假,但接著就被也先挾裹著,在明朝邊境各堡壘外,挨家挨戶喊開門,就好比一個被綁匪嚇得六神無主、慌不迭喊話求救的“肉票”。這個時候的明英宗根本沒想過,此時關乎的已不是他個人的安危,而是大明朝北部邊疆的國防安全,成千 上萬百姓的身家性命。 “人格魅力”背后,是他的自私。 這位“好人緣”的戰俘皇帝明英宗,接下來更乖乖由著瓦剌的性子,被瓦剌帶到北京城外,配合著瓦剌朝北京城里喊話,求著軍民們送錢開門,卻半點兒沒有想過,一旦北京淪陷,大明江山怎么辦?滿城百姓怎么辦? 這樣一個“肉票”,在當時瓦剌軍中,又有什么尊嚴可言?就是在明朝軍民萬眾一心痛擊瓦剌鐵騎的北京保衛戰后,被潰敗瓦剌軍挾持的明英宗,也是吃夠了苦頭:逃跑的路上又遇到暴雪,餓了只能吃一口馬肉干。 直到被折騰得一病不起,才由伯顏帖木兒送來一輛勒勒車,好一通護理他才撿回一條命。在此時瓦剌軍將眼中,這位大明天子就是個可以用來敲竹杠的人質。好人緣?那是笑話! 所以那段時日,“好人緣”的明英宗一度也過得十分艱難:被挾裹著四處跑,天冷時連被子都沒有,只能和隨從袁彬相依取暖。 在袁彬的記載里,北京保衛戰結束后,艱難回到瓦剌地界的也先,對明英宗的態度卻漸漸變了:每五天就會送來一只羊,每七天送來一只牛,還經常有歌舞飲宴,宴席上對明英宗也越發恭敬。明英宗與瓦剌許多將領的私人友誼基本結在這時。難道真是明英宗的“個人魅力”起作用了? 參考一下歷史就知道,直接教育了也先等瓦剌眾將的就是先前那場出乎意料的北京保衛戰。滿以為盡滅明朝精銳甚至喊出“光復元朝” 口號的也先,在北京城下見到的已不是土木堡明軍崩潰的亂象,而是良臣于謙鐵腕整頓下明軍精神煥發的鐵血表現。 從大明內地飛奔而來,甚至稀缺實戰經驗的二十萬內地兵,個個咬牙血拼到*后。石亨等在土木堡驚魂逃出來的明軍敗將們,更是瞬間爆發戰力。就連理論上該是待宰羔羊的京城百姓,竟也自發手持磚瓦上陣,萬眾一心血戰瓦剌鐵騎…… 這一番帶著“肉票”明英宗興沖沖來卻被揍得灰頭土臉逃回的悲催戰果,告訴了也先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別看大明朝在明英宗的作死指揮下吃了次虧,但要戰勝這樣一個鐵血強硬的王朝,你沒戲! 明王朝緊接著的行動更是連環補刀:于謙重新整頓后的大明國防,煥然一新變身銅墻鐵壁,瓦剌接下來的幾次入侵,全被打得灰溜溜敗逃。郭登將軍重新打造的邊塞鐵騎,在瓦剌*擅長的野戰里以數百精騎吊打瓦剌數千精銳。土木堡后瓦剌大軍好不容易樹起的自信心理防線,被大明朝一拳拳砸得粉碎! 更何況明王朝的整軍備戰,以及毫不妥協的態度,叫打了勝仗的也先陷入更 困難的境地:如果不能和明王朝修復關系,等待他自己乃至瓦剌的就是更加無助 的絕路。所以,為了后路,必須對明英宗好一點兒! 正是這樣的心態改變了明英宗在草原的處境,更促成了也先順水推舟、借楊善出使的機會爽快放回了明英宗,就此完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空前奇跡:打了敗仗淪為戰俘的皇帝,還能全須全尾地被放回來。 這奇跡的誕生,絕非明英宗的人格魅力,而是因為景泰皇帝乃至大明朝的文武臣工諸如于謙、郭登等英雄們從未退縮的強硬風骨。更因為前線將士們面對瓦剌鐵騎毫無懼色、可歌可泣的浴血奮戰。明王朝是以自己的強硬表現捍衛了尊嚴,救贖了明英終老草原的命運。
品雅中國史:細度明朝三百年 作者簡介
張嵚,山東濟南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自幼酷愛歷史,2009年起專注于歷史類文章創作,在《百家講壇》《讀者欣賞》等刊物上發表作品百萬字以上。2014年起在自媒體《我們愛歷史》發表文章,有多篇閱讀量為“10萬+ ”。長期擔任尼山書院的客座主講,舉行講座數十場。帶領“我們愛歷史”團隊獲2015年度網易最佳自媒體獎、2016年度頭條號獎、2017年浙江省自媒體十強、2017網易最有態度自媒體獎、新浪最有潛力歷史大V獎等獎項。 代表作品:《不容青史盡成灰》(五冊)、《一言難盡歷史現場》(兩冊)、《皇帝與文官:危險的親密關系》、《歷史中國:明朝原來是這樣》、《歷史中國:戰國原來是這樣》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