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變革性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16924
- 條形碼:9787521716924 ; 978-7-5217-1692-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變革性創新 本書特色
1.本書作者以心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為基礎,揭示了創新的隱藏障礙。這是一本會在未來幾年內引起巨大反響,而且備受熱議的管理學著作。 2.本書涵蓋了許多闡釋性的案例,解決方法既有科學依據,又有很強的操作性。無論你想拯救地球還是保住事業,你都需要這本書。
變革性創新 內容簡介
在現代企業的發展中,每個企業都宣稱崇尚創新,但潛意識里也在討厭它。當下的問題不再是創意的缺乏,而是我們自身和企業組織無法擺脫毫無意義的思維模式,無意中阻止了變革性創新。珍妮弗·米勒以心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為基礎,揭示了創新的隱藏障礙,并為我們和企業組織提出突破不適應的思維模式、培養變革性創新能力的具體步驟,以準確識別好的創意,并快速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推動自我、他人、企業組織朝著新方向發展。本書涵蓋了許多闡釋性的有趣事例,解決方案既有科學依據,又有很強的操作性。無論你在哪個行業,身處哪個職位,當你的公司、你的職位受到威脅時,你都需要積極推進變革性創新。
變革性創新 目錄
前 言
非創造性破壞的種子 / III
第 1 章
隱藏的創新障礙 / 001
第 2 章
我們與創造力之間愛恨交織的關系 / 025
第 3 章
悖論背后的科學 / 053
第 4 章
自我突破:克服自己對創造力的偏見 / 081
第 5 章
克服他人對創造力的偏見 / 113
第 6 章
在你的組織中培育變革性創新 / 153
第 7 章
克服對創新型領導者的偏見 / 185
第 8 章
與其繼續產生創意不如著重制造影響力 / 213
致 謝 / 233
參考文獻 / 237
變革性創新 節選
前 言 非創造性破壞的種子 2016 年,一群來自《原子科學家公報》科學與安全委員會的杰出科學家(包括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認為我們目前距離象征世界末日的午夜時分還剩三分鐘。這意味著,根據地球上*聰明的人的說法,人類接近毀滅的可能性與美國同蘇聯進行核戰爭的冷戰時期面臨 的情況差不多。 借用科學家兼暢銷書作家卡爾 · 薩根的話說,人類可能活不過技術發展期。我們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有全球變暖、恐怖主義、污染、核威脅等,而且我們需要解決方案,這尚需時日。 那我們如何找到解決方案呢?用創造力。 我們相信創造力會拯救我們。科學家則期望創造力能拯救人類,但他們并不是唯一關心創造力的人。如果你是個經商者,那么無論你在哪家公司工作,身處哪個行業,當你的公司開始出現問題、你的職位受到威脅時,你都會需要創造力。如果你是創業者,那么你每天都 會祈求創造力的降臨。如果你身處軍營,那么創造力幾乎是唯一能幫助你扭轉敗局的因素。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那么你會希望讓自己的學生變得更有創造力,這樣他們就能夠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復雜問題,或者至少能夠參與國際競爭。 我認為,創造力可以給我們帶來永恒的希望,這正是我們迷戀和熱愛創造力的一部分原因。大多數文化將創造力與一切好的事物(快樂、美麗、神圣等)聯系在一起。所以人們總是建議要產生更多有創意的想法!我們產生的想法越多越好,因為我們越早產生正確的想法,就能越快解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沒錯吧? 我們一直在遵循這條建議,也一直在生成很多想法。事實上,我們很清楚該如何產生有創意的想法。只需要稍加指導,任何學生都可以在一小時內提出幾個好的想法。借助眾包網站,你或許可以在幾分鐘內就產生數千個想法。 那么是什么在阻礙我們走向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呢?作為一個物種,我們為什么會處在毀滅的邊緣呢?為什么人、公司、社群和國家還在為了變得富有創造力而苦苦掙扎呢? 就公司而言,你或許認為它們做得還不夠。真實而獨特的創造力是非常罕見的!所以為了找到一個能化解問題的有創意的解決方案,我們可能需要想出更多的方案。比如投資那些更能激發靈感的團隊創意生成項目和頭腦風暴活動,增加用于研究和開發的預算,讓你的員工能更快地產生更多的想法,帶領你的員工集體討論備選方案并購買頭腦風暴軟件。 近20年來,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創造力。這種圍繞著產生更多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而展開的討論,開始讓我感到害怕。原因是我的研究成果表明,這種討論是在解決一個我們可能不會再遇到的錯誤問題。我根本不相信某人提出的有可能拯救我們所有人或者挽救你的公 司的想法,會對我們的社會或你的事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推翻人們一直以來圍繞創造力這一概念所展開的討論。我們需要改變認識,而且要快一點兒。你可能會問,為什么?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提得很好。本書就是為專門回答這些問題而寫的。 簡而言之,問題是這樣的:我認為我們已經開發出許多能幫助我們產生新想法和新方案的好方法。然而,問題在于我們識別并接受創造性解決方案的能力,說得委婉一點兒,我們非常缺少這種能力。令人悲哀但又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因為一個觀點很有創造性而拒絕它的可能性要比接受它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我們產生創意的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真正接受它們的能力,那么就算你有再多的創意也無濟于事,因為它們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好主意將會被留在文件柜中,無人問津。即使有人在某個地方花費了時間和精力想出了能夠拯救我們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也沒有機會得到發展與普及。 總之,現在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的問題并不在創意的構思階段,而是我們竟然無法擺脫自身的束縛,無法放棄自己毫無意義的思維方式,也無法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戰。你可能已經聽說過由經濟學家約瑟夫 · 熊彼特提出的“創造性破壞”,這個術語描述的是新技 術摧毀舊市場的場景。而我認為不接受創造力的選擇將導致另一種破壞,即“非創造性破壞”,也就是出現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立刻接受創造力時,我們卻在堅持維持現狀。 你可能會說:“是的,是的,沒錯,這一點我們很清楚。我們已經知道人們會抗拒改變。”對此我將這樣反駁:“是的,你說得對。而如果這是真的,那么現在我們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產生我們極有可能被拒絕的創意,你不覺得太具諷刺意義了嗎?” 我和我的同事們相信我們可以解釋這個奇怪的謎團——為什么我們如此渴望創造力,*終卻又拒絕接受它。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向大家展示我們對于這一隱藏障礙的根本成因*成熟的思考。 可喜的是,現在距離午夜還有整整三分鐘,不是兩分鐘,也不是一分鐘。雖然還不算太晚,但是時候該做出改變了。 創造力不是魔法,我相信我們都知道該如何培養創造力。事實上,有很多優秀的圖書和資源可以幫助你產生創造性的想法,但本書不在此列。 更確切地說,本書包含了解決我們如何接受創造力這一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非常重要,但奇怪的是,人們并不經常提及它。我相信我們可以培養出自己變革性創新的能力。一旦我們更傾向于接受新事物,產生大量的創意就會再一次變得有意義,因為這些創意很可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首先,你可能會問,難道創意不是既新穎又有用的嗎?如果是這樣,那么人們為什么還會拒絕它們呢?前3章將告訴你問題的范圍和規模。 具體來說,第1章給出了變革性創新的定義,并引出被我稱為“隱藏的創新障礙”的概念以解釋為什么企業雖然崇尚創新,并且有許多創造性的想法,但仍會受非創造性破壞影響。同時,第1章還提出一個令人驚訝的問題:我們知道人們熱愛創造力,但他們有可能會討厭創造力嗎? 第2章解釋了我們對創造力的厭惡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我們所處的情境以及受此影響在評估創意時所使用(并且是被訓練使用)的思維方式造成的。這一章還展示了我們的思維模式是如何開啟和關閉對創意的愛與恨的。 第3章則深入探討了我們討厭創造力背后的科學原因,以及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專業知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這一章還提出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人們不會輕易承認自己不喜歡創造力。事實上,這更像是一種可能在潛意識下產生的本能反應。 第4章為你提供了一個4步法和一種在前4步都失敗后還能補救的方法,從而幫助你突破不適應的思維模式,更準確地看到創意的價值。這一章還會探討世界上一些*杰出的智者和發明家是如何評估創意的,目的是為你提供一些控制自己本能地拒絕創意的這種消極反應策略。 第5章則轉到另一方面,告訴你一些幫助別人突破他們的思維模式,從而看到創意價值的策略。由于創意的性質很獨特,所以某些影響策略可能會適得其反,損害你有效推銷創意的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出了 FAB 框架,F 代表匹配(fit)、A 代表頓悟(aha)、 B 代表擴展(broaden)。FAB 框架是為了幫助你真正說服別人喜歡并 利用創意而專門構建的。 第6章討論了你所在組織中的變革性創新,并提出一個有爭議且令人煩惱的問題:在當今這個時代,在我們說自己崇尚創新的情況下,大多數組織(大學、企業、機構、政府)的結構是否可能引發了人們對創造力的厭惡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克服這種因環境和制度而導致的厭惡呢?本章給出幾種解決方案,以幫助你搭建組織架構,從而積極推進而不是無意中阻止變革性創新。 第7章將帶領我們解決識別真正的創新型領導者的難題。這或許可以解釋即將到來的“創造力危機”,即研究表明千禧一代在創造力測試中的得分低于前幾代人,而且當今的一些高層領導者可能普遍缺乏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本章中,我會論述這兩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是 相互關聯的,并給出解決方案,以幫助我們避免這場迫在眉睫的群體危機,識別真正的創新型領導者。 第8章則呼吁人們行動起來:不要再提出大量的解決方案,而要開始進行變革性創新。幾乎所有關于創造力的書都會告訴你要想出更多的解決方案,因為寧多毋少。但真是這樣嗎?如果更多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會使組織的創新過程變得更加困難,那么會怎么樣呢?如果更多的解決方案只會引起我們對創造力的厭惡而不是喜愛,那么又會怎么樣呢?本章會給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研究數據,并介紹幾種在不犧牲我們讓別人接納自己想法的能力的前提下產生創意的方法。 總之,本書的前半部分論述了我們為什么會抵觸變革性創新,后半部分則闡釋了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和別人接受變革性創新。
變革性創新 作者簡介
珍妮弗·米勒,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教于沃頓商學院、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她的論文《對創造力的偏見》備受贊譽,廣為流傳。目前在圣迭戈大學任教,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索拉納海灘。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