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上海的金枝玉葉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2157419
- 條形碼:9787532157419 ; 978-7-5321-574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的金枝玉葉 本書特色
不論是上海的金枝玉葉戴西,還是我們?nèi)麪柧S亞,都沒有在艱難時世中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 ——2016年本書塞爾維亞語版譯者 德拉根·米蘭科維奇 我著迷于戴西的精神之美——樂觀主義、風(fēng)趣、內(nèi)心的驕傲與尊嚴,也著迷于她優(yōu)美的容顏。這個優(yōu)雅而堅強的上海“公主”,打動了我。感謝中國*受歡迎的作家陳丹燕,將戴西的傳奇化為文字。 ——2009年本書英語版譯者 梅維斯·高科·嚴 經(jīng)歷著超出人們想象的生活,戴西憑著她與生俱來的智慧、好奇心和堅韌,保持著作為人的尊嚴。晚年的她越來越受到大家默默的尊敬。 ——2003年本書日語版譯者 大場雅子
上海的金枝玉葉 內(nèi)容簡介
她是上海永安公司老板的千金,6歲時就讀于有名的中西女塾, 24歲燕京大學(xué)心理系畢業(yè)。她父親當(dāng)年應(yīng)孫中山邀請回國創(chuàng)辦上海近期新潮的百貨公司,她的二姐與宋美齡是閨中好友,她大學(xué)優(yōu)選的朋友是康有為的外孫女。25歲她嫁為人婦,丈夫是林則徐家的后代。之后的歲月中她遭逢了反右、四清和“”,經(jīng)歷了喪偶、抄家和勞改,一貧如洗。 但磨難沒有使她心懷怨恨。她仍然可以用鋁鍋在煤球爐上烤出帶彼得堡風(fēng)味的蛋糕,用農(nóng)場帶回的一只小雞讓兒子快樂好久……90高齡謝世時,她把遺體捐給上海的紅十字會,得到的紀念品,是用她的白發(fā)編成的“90”字樣的花環(huán)。 她叫戴西,英文里這名字是雛菊的意思。 陳丹燕從細讀戴西一歲到九十歲的數(shù)十張私人影像著手,勾連起這個在磨難中依然保持芬芳潔凈的女子的一生。闡述了這個歷經(jīng)滄海桑田的女子,何以代表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
上海的金枝玉葉 目錄
那雙白色的軟底鞋
1915年,六歲
爹爹帶我們?nèi)ヒ患医小吧虾!钡闹胁宛^
1920年,十一歲
上海的陽光照耀
1928年,十九歲
永遠的中國式服裝,永遠的英文
1931年,二十二歲
利西路上的大房子
1932年,二十三歲
爹爹死了
1933年,二十四歲
燕京驕傲的女生
1934年,二十五歲
分離
1934年4月,二十五歲
美麗的女孩出嫁了,倔強的女孩出嫁了
1934年11月,二十五歲
愛情故事
1935年,二十六歲
富家女子的夢想
1944年,三十五歲
把微笑丟在哪里
1945年,三十六歲
來得快,去得快
1946年,三十七歲
波麗安娜
1948年,三十九歲
美婦人之月的陰面
1951年,四十二歲
尚不知魏晉
1954年,四十五歲
再次成為職業(yè)婦女
1955年,四十六歲
戴西穿上了長褲
1955年,四十六歲
雙重的生活
1957年,四十八歲
吳家花園湖石邊
1958年,四十九歲
*長的一天
1958年,四十九歲
微微腫脹的笑容
1961年,五十二歲
陽臺上的風(fēng)景
1961年平安夜,五十二歲
萬暗中,光華升
1962年夏天,五十三歲
煤爐上金黃色的Toast
19624年夏天,五十三歲
讓我們也蕩起雙槳
1964年,五十五歲
沸騰的大鍋
1968年,五十九歲
來一碗八分錢的陽春面
1969年,六十歲
驕傲與堅持
1971年,六十二歲
光榮退休
1974年,六十五歲
親愛的奶奶不同于眾
1976年,六十七歲
再婚
1977年,六十八歲
私人授課的英文老師戴西
1982年,七十三歲
英文顧問戴西
1983年,七十四歲
它能證明“我在工作著”
1986年,七十七歲
喬治歸來
1989年9月,八十歲
“我今天應(yīng)該從哪里說起?”
1990年4月,把十一歲
童年時代的咒語
1996年,八十七歲
戴西與松林
1998年,八十九歲
上帝這次看見她了,成全她了
跋
上海的金枝玉葉 節(jié)選
《上海的金枝玉葉(*新修訂版 上海三部曲)》: 這是1910年4月2日,這一天是不是澳大利亞那些高高的樹,在陽光和大風(fēng)里落了許多葉子?那里的雛菊是不是早已經(jīng)在秋天里凋零,就像一支古老的英國民歌唱玫瑰那樣?這是大洋洲無數(shù)秋天中的一個。可是我不能知道。 就是這個照片里的小女孩也不能回憶起來了。 1998年9月24日,她又看了看這張照片,伸手摸了摸照片上過周歲生日的自己,說:“這是我女兒吧?我真的不能相信這是我的周歲照片。”經(jīng)歷了那么長的生活,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風(fēng)花雪月和風(fēng)霜雨雪,她布滿細小皺紋的手指輕輕摸了摸照片上小女孩像瓷一樣光滑的額頭。 那時的照相店是木頭地板嗎?那條白色的蕾絲裙子是不是窸窸窣窣地發(fā)出響聲呢?那時候應(yīng)該還是用玻璃感光的吧?是不是需要許多時間呢?在等待玻璃片感光的那些時間里,小女孩一直保持著這安詳和尊嚴的樣子,是不是不容易啊?這些事,誰都不知道了。開著車帶她和媽媽一起去照相店的爹爹,1932年死于上海,那一年她已是一個美麗的少女,還沒有從燕京大學(xué)畢業(yè)。她的媽媽,1947年也死于上海,那時她已是一個美麗的少婦,已經(jīng)有了兩個孩子。這些在悉尼卡貝爾街老宅的事,也就永遠被父母帶走了。 在悉尼市的這家照相店里,她穿著白色的蕾絲裙子,在照相。她富有的爹爹姆媽要給這家里第七個孩子留一張周歲照片,為了她將來的回憶,而且也是紀念她這一生光明的開始。那個照相的大人知道是為了慶祝小女孩的周歲時,有沒有祝她長命百歲?她很胖,很安詳,她穿著白色的軟底鞋,那對著照相機的鞋底,沒有一點點灰塵,那是因為她還不那么會走路,沒有什么可以將她的鞋子弄臟。當(dāng)時有沒有人對她說:“笑一笑,戴西寶貝。”要是有的話,這個人是不是她的爹爹?這個從廣東中山縣出洋,靠水果生意發(fā)家,成為華人富商的人,*喜歡的就是第七個女兒,他把小女兒的嬰兒房放在自己臥室的邊上,晚上親自照顧她。這些發(fā)生在1910年左右的悉尼老家的事,我不可能再知道了。關(guān)于悉尼的老房子,倒是在戴西的回憶錄草稿里得到了詳細的描寫。 大門有一個通道,通向我們家房子的前門。不過,我總是從右邊轉(zhuǎn)到花園里,然后去后門。院子里有兩個花園,一個我們叫它玫瑰園,爹爹喜歡花,特別喜歡玫瑰,所以我們家的玫瑰園里有許多不同種類的玫瑰花。花園的盡頭,有一個爬滿了攀枝玫瑰的格子架。格子架的另一邊是另外一個花園,那里中央有一塊草地,花圃圍繞著它。 進門以后,要穿過一個長長的過道,然后就到了客廳,那是一間巨大的房間,我記得它大得足以放下兩套客廳家具。客廳的另一邊有兩間房間,**間我們叫它研究室。可實際上在屋子里有一個大桌子,爹爹用來放他的相冊,里面都是他好朋友的照片。當(dāng)他們來我家做客,他們就一起看照片,然后回憶起他們早年在一起度過的日子。 在那里,我們的早餐和午餐都是在廚房里吃的,可晚餐要到餐室里吃正餐。我們家的規(guī)矩,正餐是西式的,因為我們的女傭是澳大利亞人。 不過,這些描寫被戴西放在了對1966年12月她和她的兒子中正被趕到亭子間里住,他們發(fā)現(xiàn)那間小屋子的屋頂漏了的記述以后。關(guān)于“文化大革命”初他們遭受的暴力,冬天時被凈身出門的境遇,戴西在回憶錄里點點滴滴地寫著,即使是在紙上,我還是能感到她回憶時的痛苦,她幾乎不能完整地表達,說得那么片斷和勉強。然后,換了一行以后,馬上從1966年逃向1910年代,回憶起童年時代的老房子來。也許對戴西來說,那棟老房子是她一生中*安全、*好的地方了吧。 ……
上海的金枝玉葉 作者簡介
陳丹燕,1980年代以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步入文壇,1990年代轉(zhuǎn)入成人文學(xué)創(chuàng)作,以非虛構(gòu)紀實類作品和其漫游世界的旅行文學(xué)廣受關(guān)注。主要作品有外灘三部曲《外灘:影像與傳奇》《公家花園的迷宮》《成為和平飯店》,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fēng)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另有《我的旅行哲學(xué)》《我的旅行方式》《北緯78°》《永不拓寬的街道》《咖啡苦不苦》《漫卷西風(fēng)》《一個女孩》《慢船去中國》《唯美主義者的舞蹈》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jīng)典常談
- >
山海經(jīng)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