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膏方治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01374
- 條形碼:9787117301374 ; 978-7-117-3013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膏方治驗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篇。上篇簡略的從膏方的特點、起源、特色、發展、組方、制作、治則、調理、應用、服用、保存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下篇主要結合作者個人應用膏方的體會、經驗,從治療疾病的角度進行了介紹。全書共介紹40余種疾病,統一按發病原因、表現特點、治療體會、預防調攝、病案舉例幾項進行編寫。書中所列舉之方藥,均是作者用之于臨床的有效方與藥,并附有病案,具有實用性,可讀性。
中醫膏方治驗 目錄
一、膏方釋義
二、膏方發展
三、膏方組方原則
四、膏方制作
五、膏方選藥原則
六、收膏常用藥材
七、四季應用膏方
八、體質調理用膏方
九、膏方服用
十、膏方應用特色
十一、膏方常用治法
十二、膏方應用防誤區
十三、服用膏方注意事項
十四、進補用膏方
下篇 臨床應用
汗證
咳喘
鼾癥
健忘
高血壓
胸痹
中風
失眠
糖尿病
胃痛
泄瀉
便秘
膽結石
腰痛
水腫
骨質疏松
骨質增生
陽痿
遺精
早泄
泌尿道結石
頭痛
頸椎病
痹證
痛風
消瘦
肥胖
磨牙
腫瘤
不孕
乳腺增生
月經不調
痛經
崩漏
更年期綜合征
帶下
小兒體虛
小兒多動癥
脫發
口瘡
蕁麻疹
痤瘡
中醫膏方治驗 節選
《中醫膏方治驗》: 五、膏方選藥原則 1.表證選藥解表藥發散表邪,治療感冒所致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病證。以解表藥熬制膏劑時,因能發汗,用量不宜過大,以免發汗太過,耗傷陽氣,損及津液,造成亡陽、傷陰。血汗同源,汗多者應慎用。應分清發散風寒藥、發散風熱藥的應用特點。另外熬制治療感冒的膏滋時,量不能太多,多適合于小兒用膏。 2.熱證選藥這類藥藥性寒涼,通過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及清虛熱等不同作用,使里熱得以清解。即所謂熱者寒之,療熱以寒藥。清熱藥主要用治溫熱病高熱煩渴、濕熱瀉痢、溫毒發斑、癰腫瘡毒及陰虛發熱等里熱證。一般而言,清熱藥以苦味居多,熬制膏劑時,對于苦味藥盡量少用,以免口感不佳,同時用膏方清熱,力量不能太猛。 3.便秘者選藥通過瀉下通便,以排出燥屎、積滯等,用于大便秘結,胃腸積滯,實熱內結等里實證。還能起到上病治下、釜底抽薪的作用。瀉下藥易傷正氣及脾胃,故熬制膏劑時,一般多選用潤腸通便之品,如麻仁、郁李仁、當歸、肉蓯蓉等,尤以習慣性便秘者多用,一般不用峻猛有毒之品。 4.風濕痹證選藥應選用祛除風寒濕邪或熱邪之品,這類藥物多辛苦溫,能祛除留著于肌肉、經絡、筋骨的風濕之邪,用于風濕痹證之肢體疼痛,關節不利、腫痛,筋脈拘攣等。使用祛風濕藥熬制膏劑時,應根據痹證的類型、邪犯的部位、病程的新久等進行選藥。一般而言,痹證多屬慢性疾病,熬制膏劑更方便服用。但需注意辛燥藥易傷陰耗血。 5.濕濁證選藥濕濁病證應選用芳香化濕之品,這類藥材氣味芳香,性偏溫燥,能化濕運脾,用于濕濁內阻所致的脘腹痞滿、嘔吐反酸、大便溏薄、食少體倦、口甘多涎等。使用化濕除濕藥熬制膏劑時,因多含揮發油,與其他藥材配伍熬制膏劑時,提倡后下。 6.水腫者選藥水腫者應選用利水滲濕藥,以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治療水濕內停病證,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痰飲、淋證、黃疸、濕瘡、帶下等。使用利水藥熬制膏劑時,要防止其傷陰,同時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停,故利水滲濕藥常與行氣藥配伍使用,以提高療效。7.寒證者選藥寒邪病證者應選用祛寒或溫里之品,治療里寒證的藥,多辛溫,所謂寒者熱之,療寒以熱藥,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痰鳴咳喘、痰白清稀;少腹冷痛、寒疝腹痛或厥陰頭痛;陽痿官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滑精遺尿等。以祛寒藥熬制膏劑時,應注意辛熱燥烈,易耗陰動火,故天氣炎熱時或素體火旺者當減少用量。 8.氣滯者選藥理氣藥多辛苦溫而芳香,可通過暢達氣機、消除氣滯而達到止痛之效。氣滯病證者,需根據臟腑氣滯的不同部位選藥用膏。理氣藥可以用于治脾胃氣滯所致脘腹脹痛、暖氣吞酸、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肝氣郁滯所致脅肋脹痛、抑郁不樂、疝氣疼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肺氣壅滯所致胸悶胸痛、咳嗽氣喘等。以理氣藥熬制膏劑時,很少單獨使用,多配伍于其他治病方中。在應用補益藥物時,常常適當配伍理氣藥,以防止壅滯。 9.食積者選藥消食藥的特點是消食化積,主治飲食積滯,部分藥物還具有健脾開胃,和中的作用。消食藥多甘平,主治宿食停留,飲食不消所致脘腹脹滿,噯氣吞酸,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失常。消食藥熬制膏劑時,尤多用于小兒,常與健脾開胃藥配伍應用。 10.蟲證者選藥驅蟲藥以驅除或殺滅人體內寄生蟲為主,促使其排出體外,可用治蛔蟲、蟯蟲、絳蟲、鉤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病。驅蟲藥物對人體正氣多有損傷,故要控制劑量,防止用量過大中毒或損傷正氣。以驅蟲藥制成膏劑,主要用于小兒,選藥不能太苦,以免小兒不接受。 11.出血者選藥止血藥能制止體內外出血,治療各種出血病證,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傷出血等各種出血病證。根據前人的用藥經驗,止血藥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可增強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藥均宜炒炭用。用止血藥熬制膏劑時,應注意止血不留瘀,可以適宜配伍行氣或活血藥應用。 12.瘀血者選藥活血藥以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功效,用于瘀血病證。此類藥物多為辛苦溫,能散瘀活血,使血脈通暢,瘀滯消散,即“血實者宜決之”之法。以活血藥熬制膏劑時,應注意配伍行氣藥,以增強作用效果。因行散力強,易耗血動血,不宜用于出血證無瘀血現象者,對于孕婦尤當慎用或忌用。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