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輯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3704
- 條形碼:9787513243704 ; 978-7-5132-437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輯選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選錄了謝晶日教授從醫幾十年來的臨床治病經驗,包括疾病概論、學術爭鳴、經驗發揮、辨證治法、臨證思維、結語等內容。此外,還介紹了謝晶日教授的方藥心得、驗案擷英精選、治學經驗等。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輯選 目錄
**節 “肝脾論”之藏象基礎
一、肝之藏象
二、脾之藏象
第二節 “肝脾論”之理論溯源
一、“肝脾論”之《黃帝內經》溯源
二、“肝脾論”之《難經》溯源
三、“肝脾論”之仲景溯源
四、“肝脾論”之歷代醫家溯源
五、“肝脾論”之西醫學溯源
第三節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內容探析
一、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內容的形成
二、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內容
第二章 謝晶日教授臨證思維經驗之疾病論治精選
**節 肝膽系統疾病
一、鼓脹
二、積聚
三、黃疸
四、中風
第二節 脾胃系統疾病
一、胃痛
二、腹痛
三、痞滿
四、泄瀉
第三節 其他疾病
一、不寐
二、痹證
三、消渴
四、胸痹
第三章 謝晶日教授方、藥心得
**節 臨床常用單味藥闡微
一、白術
二、白芷
三、蒼術
四、草豆蔻
五、柴胡
六、茯苓
七、黃連
八、黃芪
九、黃芩
十、砂仁
十一、山藥
十二、香附
十三、蘇子
十四、山茱萸
十五、吳茱萸
第二節 臨床常用藥對舉隅
一、黃連與吳茱萸
二、黃芩與梔子
三、黃芪與澤蘭
四、柴胡與芍藥
五、當歸與川芎
六、蒼術與薏苡仁
七、砂仁與白豆蔻
八、石斛與北沙參
九、茵陳與赤小豆
十、川楝子與延胡索
第三節 臨床常用方劑心悟
一、保和丸
二、左金丸
三、四神丸
四、四逆散
五、五苓散
六、失笑散
七、逍遙散
八、二陳湯
九、理中丸
十、白頭翁湯
十一、小柴胡湯
十二、吳茱萸湯
十三、茵陳蒿湯
十四、六味地黃丸
十五、參苓白術散
第四章 驗案擷英精選
**節 肝膽系統疾病
一、鼓脹
二、積聚
三、黃疸
四、中風
第二節 脾胃系統疾病
一、胃痛
二、腹痛
三、痞滿
四、泄瀉
第三節 其他系統疾病
一、不寐
二、痹證
三、消渴
四、胸痹
第五章 謝晶日教授治學經驗
一、志心業醫,救度蒼生
二、本草為樂,醉心岐黃
三、大醫精誠,仁心妙手
四、醫海無涯,勤為舟楫
五、恒心筑基,漸入奧堂
六、廣納百說,由博返約
七、久經臨床,醫場點兵
八、戒驕戒躁,從容治學
九、不泥古法,推陳出新
十、尊師重道,薪火相傳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輯選 節選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輯選》: 2.重視三因,調和肝脾謝晶日教授通過多年來對中醫理論的研習探索和臨床實踐,對于現代肝膽脾胃系統疾病特別是肝脾不和的病因病機和辨證論治,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謝晶日教授一直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特別重視自然氣候、地域特征、飲食結構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等環境因素對肝膽脾胃系統疾病的影響,并通過長時間的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概括性的認為:盡管影響此類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但肝郁、脾虛、內濕這三種因素卻是影響此類疾病病機*為關鍵的因素。而這些因素之中,謝晶日教授認為肝脾不和常兼濕邪,內濕的影響又*為重要,貫穿在整個病機發展的始終。對此,謝晶日教授臨床上通常通過多種途徑方法來祛除濕邪,并將化濕法貫穿在疏肝解郁、健脾益氣、溫中化濕等治療大法之中,更加有針對性的治療此類疾病。 (1)三因之肝郁:謝晶日教授認為,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的社會環境下,情志因素已經成為*為常見的致病因素。人們在追求優越的生活條件的同時,要承受著工作、家庭和社會關系等方面所施加的巨大壓力,若是不能合理的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則往往容易使焦慮不安、壓抑苦悶、迷茫恐慌等不良情緒放大蔓延,致使人體的氣機升降失調、氣血運行失常.并會對人體五臟六腑的生理機能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這些不良的情志因素往往會引起肝郁,肝郁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若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肝的疏泄正常,從而“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血證論》),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發揮。但若因不良的情志因素導致肝失疏泄,則會阻礙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引起肝脾不和,導致肝膽脾胃系統方面的疾病。 (2)三因之內濕:對于內濕,謝晶日教授認為與患者所在地域的自然氣候和飲食結構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以謝晶日教授所在的東北為例,東北此處溫帶半濕潤、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這樣的氣候促使當地居民養成了喜食肥甘厚膩之品的習慣,再加上部分人長期抽煙飲酒,不注意運動健身,多種因素摻雜在一起往往會導致脾胃內傷,進而造成脾運化功能的障礙,使得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進而聚化成濕。再加之該地冬季天氣寒冷,夏季高溫多雨,故而內濕亦會寒化或熱化。反之,濕邪也會引起脾胃功能的正常發揮,進而造成肝失疏泄,引起肝脾不和,故而說肝脾不和常兼濕邪。 (3)三因之脾虛:謝晶日教授認為,由于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緊湊,很多人都不能按規律食用三餐,加之飲食口味偏嗜較為嚴重,故而較為容易導致脾胃受損。加之由于人們工作繁忙、防病養生觀念缺乏等原因致使對脾胃系統疾病不夠重視,起病初期不給予充分檢查與治療,以致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緩解,進而導致疾病的惡化和傳變,凡此種種,都容易導致脾胃虛弱,進而影響其正常功能的發揮。除此之外,內濕和肝郁也都會引起脾虛的發生。內濕作為一種脾失健運所致的病理產物,也會因為久羈不化而加重脾臟疾病的惡化,進而導致脾虛。而在病理上,肝木與脾土也是密切相關,木不疏土、肝木乘克等都會導致脾虛的進一步發生。 ……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輯選 作者簡介
劉朝霞,主任醫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1醫院肝脾胃病科,醫學博士,國家脾胃病重點專科后備帶頭人,國家第五批名醫師承人員。師承于國家名老中醫謝晶日教授,曾在上海進修胃腸鏡的診療,擅長胃鏡、腸鏡的無痛診療,以及肝硬化、黃疸、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腹瀉、糖尿病及其他疑難病的診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