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經方臨證實踐錄新版(傷寒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2936
- 條形碼:9787513242936 ; 978-7-5132-429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方臨證實踐錄新版(傷寒篇) 內容簡介
《經方臨證實踐錄:傷寒篇》以繼承、弘揚仲景學術思想為宗旨,以經方臨床應用驗案為核心,搜集、整理了內蒙古地區名老中醫、傷寒名家應用《傷寒論》經方的驗案。《經方臨證實踐錄:傷寒篇》分三部分,上篇經方實踐,對名老中醫所用經方進行歸類。分為桂枝湯類方、麻黃湯類方、五苓散類方、下瘀血湯類方、瀉心湯類方、梔子湯類方、白虎湯類方、承氣湯類方、柴胡湯類方、理中丸(湯)類方、附子湯類方等。每類方主要介紹經方出處(條文以明趙開美復刻本《傷寒論》為藍本,參照199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劉渡舟教授等點校的《傷寒論校注》,本)、衍生方情況、研究進展和經典驗案。下篇醫家小傳,簡要介紹了19位長期在內蒙古地區行醫且善用經方治病的名醫、名家的生平及成才之路,以及活用經方的思路和體會。附篇為經方實踐之路。 《經方臨證實踐錄:傷寒篇》可供中醫藥院校師生深入學習《傷寒論》和中醫臨床工作者臨證參考。
經方臨證實踐錄新版(傷寒篇) 目錄
**章 桂枝湯類方
**節 桂枝湯
第二節 桂枝加葛根湯
第三節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第四節 桂枝加附子湯
第五節 桂枝新加湯
第六節 桂枝加桂湯
第七節 小建中湯
第八節 苓桂術甘湯
(附苓桂棗甘湯、茯苓甘草湯)
第九節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第十節 當歸四逆湯
(附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第十一節 炙甘草湯
第二章 麻黃湯類方
**節 麻黃湯
第二節 葛根湯(附葛根加半夏湯)
第三節 大青龍湯
第四節 小青龍湯
第五節 麻杏石甘湯
第六節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第七節 麻黃細辛附子湯
第八節 桂枝麻黃各半湯
第三章 五苓散類方
**節 五苓散
第二節 豬苓湯
第四章 下瘀血湯類方
**節 桃核承氣湯
第二節 抵當湯(丸)
第五章 瀉心湯類方
**節 大黃黃連瀉心湯
第二節 附子瀉心湯
第三節 半夏瀉心湯
第四節 生姜瀉心湯
第五節 甘草瀉心湯
第六節 黃連阿膠湯
第七節 葛根芩連湯
第六章 梔子湯類方
**節 梔子豉湯
第二節 梔子厚樸湯
第三節 茵陳蒿湯
第四節 梔子柏皮湯
第七章 白虎湯類方
**節 白虎湯
第二節 白虎加人參湯
第三節 竹葉石膏湯
第八章 承氣湯類方
**節 調胃承氣湯
(附小承氣湯、大承氣湯)
第二節 麻子仁丸
第三節 小陷胸湯
第九章 柴胡湯類方
**節 小柴胡湯
第二節 柴胡桂枝湯
第三節 大柴胡湯
第四節 柴胡桂枝干姜湯
第五節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第六節 四逆散
第十章 理中丸(湯)類方
**節 理中丸(湯)
第二節 桂枝人參湯
第十一章 附子湯類方
**節 附子湯
第二節 四逆湯
第三節 四逆加人參湯
第四節 茯苓四逆湯
第五節 真武湯
第十二章 其他類方
**節 旋覆代赭湯
第二節 十棗湯
第三節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第四節 吳茱萸湯
第五節 桃花湯
第六節 烏梅丸方
第七節 芍藥甘草附子湯
下篇 醫家小傳
**章 張成三
第二章 竺友泉
第三章 張斌
第四章 陳清濂
第五章 王志清
第六章 岳忠和
第七章 肖康伯
第八章 李鳳翔
第九章 黃惠卿
第十章 項國璽
第十一章 王與賢
第十二章 李生華
第十三章 馬毅青
第十四章 朱宗元
第十五章 米子良
第十六章 金廣輝
第十七章 王樂平
第十八章 麻春杰
第十九章 楊劍峰
附篇
我的經方之路劉永軍
參考文獻
經方臨證實踐錄新版(傷寒篇) 節選
《經方臨證實踐錄:傷寒篇》:一、生平簡介李鳳翔(1916-2015年),字仞仟,筆名武農。山東省成武縣人。12歲入當地中和堂藥鋪學徒,后拜中醫外科名家劉漢昭門下,苦學十二載,系統學習、繼承了中醫外科辨證論治的精髓。懸壺數載后,又拜當地著名中醫世家傳人趙點齋為師。趙師親授四大經典釋難答疑。1959年,李鳳翔先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支援邊疆建設,由山東到內蒙古醫學院任教。先后擔任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藥房副主任,內蒙古醫學院中醫系《金匱要略》及內科教研室主任,培養了本科生、研究生等一大批優秀人才,為內蒙古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李風翔行醫70余載,醫精德高,享譽于山東、內蒙古兩地。他每以“為醫者,當有仁慈之心;行醫時,勿為名利所累;用藥時,應存劍膽琴心”訓誡學生,要善待病者,猶勝親人。20世紀80年代他將自己的59例驗案整理分析,著成《疑難病治驗》一書出版。二、臨診特色業醫70余載,醫教精誠,學驗俱豐,對診治內、婦科疾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善用經方,屢起沉疴。對于疑難病證的辨治,在博采前賢的基礎上,往往能獨辟蹊徑,收到滿意療效。1.小建中湯治虛勞一些西醫疑難雜癥、絕癥,如松果體瘤、白血病、粟粒性肺結核、脊髓空洞癥等,只要符合虛勞范疇的陰虛、陽虛或陰陽兩虛證都可以運用小建中湯治療。仲景的小建中湯是治療虛勞內損、建立中氣的妙劑,用于虛勞諸不足等疾患療效確切。這些疾病是由陽虛而到陰虛,必須用甘溫之品振奮脾胃陽氣,使虛性偏亢之陽得到陰的涵養,從而恢復原有的正常功能。當陽氣恢復正常狀態之后,又能運化水谷精微以供奉虛勞之需,于是陰陽由不平衡而趨向平衡,偏寒偏熱的癥狀也就隨之消失,這就是建立中氣可以調陰陽的道理。李鳳翔認為,若無外邪干擾,本方可再加黃芪以充外塞空,俾能面面照顧,虛勞無不可復。小建中湯之用于虛勞,較之四君子湯、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為妥切。2.自擬棄杖湯治痿證關于痿證的治療,歷代醫家多宗《內經》“治痿獨取陽明”。所謂“獨取陽明”,系采用強壯后天、益胃養陰、補氣養血、滋補肝腎等法,方多以補中益氣湯、虎潛丸等加減化裁。李鳳翔以經典理論為指導,自擬棄杖湯治療痿證,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處方:淫羊藿30g,薏苡仁30g,黃芪30g(可根據病情逐漸加至60~120g),紫菀15g,炙龜板15g(先煎),天冬15g.蒼術10g,黃柏6g,每日1劑。方中以淫羊藿為主藥,此藥又名棄杖草,以其久服能起痿療癱,令病者摒棄拐杖而名之。因其性溫味辛而甘,能強心益智,增氣力,通氣行血,善補腎陽而強筋骨,可用于治療四肢麻木不仁,腰膝無力之痿躄。配甘微寒之薏苡仁,利濕熱,健脾胃,能治肺疾。且甄權云:“得蒼術、黃柏以治痿蹙。”……
經方臨證實踐錄新版(傷寒篇) 作者簡介
任存霞(1972-),教授,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委員、方劑分會委員,內蒙古中醫藥學會仲景分會委員。主持及參與國家和省級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從事中醫高等教育教學、臨床、科研工作20余年,擅用經方辨治呼吸系統、心腦血管、消化系統、婦科等疾病。麻春杰(1965-),博士,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博士、教授、主任醫師.中醫臨床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傷寒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內蒙古醫科大學傷寒學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首屆內蒙古自治區老蒙醫中醫(米子良)學術經驗繼承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入選,2013年入選內蒙古“草原英才”工程。內蒙古自治區教學名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常務委員和亞健康分會常務委員、內蒙古中醫藥學會仲景分會主任委員。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獎勵3項。出版著作和教材4部。指導博士研究生5名,指導碩士研究生19名。長期從事中醫藥防治消化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內科雜病研究,擅長用經方治療慢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脂癥、冠心病、腦缺血、腦血栓,失眠及各科雜病。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