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師承學堂王雨三治病法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4780
- 條形碼:9787513214780 ; 978-7-5132-147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師承學堂王雨三治病法軌 本書特色
《王雨三治病法軌》是民國著名醫家王雨三(字汝霖)所著,被秦伯未譽為“與耐寒《付氏三書》、肯堂《證治準繩》并垂不朽”!該書推崇“平脈辨證用方證”,提出“脈理為醫者至切至要之法。倘醫者不明脈理,猶船行海洋間之濃霧中”。作者給出了常用一百多個方證的“脈診指征”,為脈學著作之所罕見。該書尤重“八綱氣血辨證”,認為“蓋凡百病癥,不外乎表、里、陰、陽、氣、血、虛、實之偏勝。如能辨明其表、里、陰、陽、氣、血、虛、實,則雖有千變萬化之病情,以溫、涼、補、瀉之法調其偏勝,則未有不愈者!弊髡咧獰o不言,把自己數十年來總結的“萬穩萬當妙法”,撰成書,以期后學者能夠“診察有一定不易之方針,治病有百試百驗之功能”。
中醫師承學堂王雨三治病法軌 內容簡介
1本書是民國有名醫家王雨三(字汝霖)所著,被秦伯未譽為“與耐寒《付氏三書》、肯堂《證治準繩》并垂不朽”!本書推崇“平脈辨證用方證”,提出“脈理為醫者至切至要之法。倘醫者不明脈理,猶船行海洋間之濃霧中”。作者給出了常用一百多個方證的“脈診指征”,為脈學著作之所罕見。 本書尤重“八綱氣血辨證”,認為“蓋凡百病癥,不外乎表、里、陰、陽、氣、血、虛、實之偏勝。如能辨明其表、里、陰、陽、氣、血、虛、實,則雖有千變萬化之病情,以溫、涼、補、瀉之法調其偏勝,則未有不愈者! 作者知無不言,把自己數十年來總結的“萬穩萬當妙法”,撰成書, 以期后學者能夠“診察有一定不易之方針,治病有百試百驗之功能”。
中醫師承學堂王雨三治病法軌 目錄
辨陽盛陰虛、陽虛陰盛
辨氣血虛實
平則無病,不平則病論(附圖并說明)
權衡圖說
論望問聞切
《內經》分配臟腑診候圖
脈法芻言
辨脈形與主病
左右兩手脈候用藥補瀉法
脈之部位相生相克
附:李士材《四言脈訣》
驗舌
外感內傷辨并治法
論外感風寒不可瀉肺
治病須顧元氣
毋盛盛,毋虛虛,而遺人夭殃;毋致邪,毋失正,絕人長命論
辟虛不受補
辟補牢其邪
論治寒與熱
論治風寒不可用寒涼
論治病必求其本
論至虛有盛候
論人參之功效
論附桂八味丸之功效
舌黑與煩躁醫必以為實火辨
口燥與大便秘、小便赤,醫皆以為實熱論
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說
產后傷寒論
小兒純陽之體論
白痦忌用表藥說
論治濕非獨利小便可去
論急則治其標之非
牛蒡子、枳實、枳殼并論
甘溫與苦寒并論
論用熱度表驗病人之寒熱
論十劑缺少升降二法
論吳鞠通誤認風溫溫熱等證在肺,用瀉肺以害人
氣有余便是火辨
世人誤以“回生再造丸”作“人參再造丸”以為補藥說
醫說
……
中卷
下卷
治病法軌·跋
中醫師承學堂王雨三治病法軌 節選
《王雨三治病法軌》:夫身熱頭痛,微惡寒,自汗出,即足太陽之確證也。何所見而謂手太陰之證,妄用牛蒡、豆豉、荊芥以大伐其肺哉。不知肺為呼吸出入之門,邪無可容之地。何以言之?蓋肺主皮毛。皮毛者,極淺薄之處。即使有邪,隨呼吸而發泄無遺,故日邪無可容之地也。《內經》謂冬傷于寒,春必病溫。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仲景云:太陽病,發熱口渴,不惡寒者,為溫病。洵如吳鞠通所言,則《內經》、仲景之說,皆不足信矣。豈吳鞠通之見識,遠勝于岐黃、仲景哉。且肺喜溫惡寒,溫邪亦所不畏。又肺為生氣之嬌臟,主一身之治節,為五臟之華蓋,司衛外之職,以御外邪者也。凡外邪之入,無不由于肺之先虛,致衛外失司,不能抵御外邪,故外邪由毛孔而入于足太陽。是邪之人,必由于肺之虛,則邪之出,必欲助肺之力,方可驅之使出,而不致再人。即喻嘉言所謂虛體感邪,必用人參領出其邪以固其衛,否則邪必出而復入。轉輾反復,必致不救。由此觀之,則祛邪藥中,大補其肺,尚恐不及,豈可再事攻伐之哉。蓋毛孔者,足太陽膀胱之門戶也,不過附屬于肺之皮毛而已。邪之出入,必由毛孔,而不由皮毛,不言可知矣。如果謂為溫邪由口鼻而人于肺,何以《內經》云,冬傷于寒,春必病溫?則溫邪之蓄于足太陽,毫無疑義。又古賢謂,即病之傷寒,由外人里,不即發之溫病。由里達外,豈有即病之邪反深,而在足太陽,不即病之邪,蘊蓄久而邪反淺,為手太陰哉?如其邪之淺在皮毛間,何以古人謂溫病之邪,深入骨髓,由骨髓而發之于外,不易表散者哉?且《內經》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眲t溫病由不藏精而深入骨髓,腎陰之損,不待言矣。又古賢謂“傷寒必死腎虛人。”其腎陰既損,而再伐其肺以重損其母,致子母俱損,不死又何待耶。況冬不藏精而發之溫病,唯有用溫經散邪之法,以鼓動其腎氣,而邪始得出,喻嘉言已論之詳矣。而吳鞠通必欲以銀翹散,既損其腎之母,又損其腎之陽。即在太陽經之溫病,尚屬膈膜。況由少陰經之溫病,萬無可生之機。且其云頭痛自汗出,身熱微惡寒,與冬間即病之傷風證無異。何冬間如此見證為足太陽,非冬間而即謂之手太陰?況手太陰決無頭痛自汗出之癥,且只有呼吸之門,而無汗孔之門。豈邪之祛出,不由汗孑L而出,乃由呼吸而出哉!彼吳鞠通故炫新奇,視生命為兒戲,竟謂溫邪均在手太陰,實屬荒誕不經,貽害后世者矣。且毛孔者非自為之開闔也,必須得肺之力,方可開闔自如。既有微惡寒,自汗出,或渴或咳者,即系邪欲出不能出之際。因肺氣無力以驅逐之,欲求救于大力者助之而驅逐也。故古賢之治外感,祛邪藥中,皆用人參、炙草、大棗以大補其脾肺(請閱“外感風寒不可瀉肺論”),使肺氣足既可助正祛邪,又俟邪去而即固其衛,不致邪出而復人。此法之妙且穩,為萬世不易之道!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