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藥用真菌治腫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21207
- 條形碼:9787513221207 ; 978-7-5132-212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藥用真菌治腫瘤 內容簡介
1千菌方系列叢書之《藥用真菌治腫瘤》,是一本科普讀物,旨在使讀者了解藥用真菌的基礎知識及目前應用藥用真菌治療腫瘤的方案和前景。本書對藥用真菌治療腫瘤進行了可貴的探索,為腫瘤的治療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藥用真菌治腫瘤 目錄
**節 人類對腫瘤的認識歷程
一、中醫學對腫瘤的認識
二、西醫學對腫瘤的認識
第二節 腫瘤的基礎知識
第三節 腫瘤臨床治療的常用方法
一、西醫療法
二、中醫療法
第四節 野生藥用真菌治療探索
第二章 藥用真菌的歷史探秘
**節 對藥用真菌的古代認識
一、古代真菌藥用類型
二、真菌藥用、養生典故
第二節 對藥用真菌的現代認識
一、藥用真菌掠影
二、藥用真菌抗腫瘤研究
第三章 抗腫瘤的藥用真菌
**節 藥用真菌抗腫瘤的作用機理
一、藥用真菌抗腫瘤有效成分
二、藥用真菌抗腫瘤途徑
第二節 抗腫瘤藥用真菌的主要種類
一、側耳科真菌
二、裂褶菌科真菌
三、鵝膏菌科真菌
四、光柄菇科真菌
五、白蘑科真菌
六、蘑菇科真菌
七、鬼傘科真菌
八、糞銹傘科真菌
九、球蓋菇科真菌
十、絲膜菌科真菌
十一、粉褶菌科真菌
十二、牛肝菌科真菌
十三、紅菇科真菌
十四、雞油菌科真菌
十五、枝瑚菌科真菌
十六、韌革菌科真菌
十七、繡球菌科真菌
十八、皺孔菌科真菌
十九、牛舌菌科真菌
二十、齒菌科真菌
……
第四章 藥用真菌的抗腫瘤應用
第五章 藥用真菌抗腫瘤治療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附 抗腫瘤真菌彩色圖譜
藥用真菌治腫瘤 節選
《藥用真菌治腫瘤》: 當人體在各種致瘤因素影響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新生物,這個新生物稱為腫瘤。一般認為,一個腫瘤中的所有瘤細胞都是一個突變細胞的后代。 良性腫瘤容易清除干凈,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惡性腫瘤可以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并感染,還可以轉移或復發。由于其無限制的生長導致機體的過度消耗而出現惡液質(惡病質),患者*終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惡性腫瘤也稱癌癥,無論對于患者還是家庭和社會,都會是一場災難。 一、中醫學對腫瘤的認識 人類對于腫瘤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甲骨文是中國現存*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記錄和反映了我國商代政治、經濟與社會狀況。在河南省安陽市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有了“瘤”的病名記載。據《周禮·天官》記載,在周代將醫生分為醫師、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等不同專業,其中瘍醫的專業是“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四類疾病,當時所謂的“腫瘍”,可能就已經包括了有形結節、腫塊在內的一些腫瘤類疾病。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已經對腫瘤類疾病有了明確的認識。《靈樞·刺節真邪》有“骨蝕”“腸瘤”“筋瘤”“昔瘤”“骨疽”的記載,這些病證均與腫瘤類疾病有關。《靈樞·水脹》指出“腸覃”為:“寒氣客于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瘛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明確指出其病變部位在腹腔,形成了局部腫塊樣的病變。而“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認為“石瘕”病變部位在盆腔,是婦女子宮形成局部腫塊樣的病變。《黃帝內經》中亦對腫瘤的病因、病機、病名、治則等有所闡述,《靈樞·九針論》認為:“四時八風之客于經絡之中,為瘤者也。”并確立“堅者消之”“結者散之”等治療原則,至今仍指導著腫瘤的中醫臨床治療。 《黃帝內經》之后,《難經》*早論述了某些內臟腫瘤的癥狀特點,《難經·五十五難》對以積聚為病名的腫瘤病位、病性和具體癥狀均做了明確的闡述,認為:“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積者,陰氣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謂之聚。”而《神農本草經》記載了365味中藥,其中治療積聚、腫瘍、惡瘡等與腫瘤相關病證的中藥達150余味,所載大黃、半夏、人參、白術等迄今仍為中醫治療腫瘤的常用藥,對后世防治腫瘤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著名中醫學家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與方法,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基礎。《金匱要略》對于人體內局部組織增生形成的腫塊樣病變提出了明確的認識:“積者臟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張仲景提出了對良性與惡性腫瘤的癥狀、體征和治療預后應區別認識,具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
藥用真菌治腫瘤 作者簡介
張文彭,男,61歲。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主任醫師,頤生院(北京)中醫門診部腫瘤專家。陳康林,男,50歲。北京陳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院長,美國陳康林野生真菌腫瘤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大型野生藥用真菌分類專家,36項急慢性疾病野生真菌藥用配方國家發明專利申請人、發明人。出版專著10余部。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