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中醫五行新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37567
- 條形碼:9787513237567 ; 978-7-5132-3756-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中醫五行新探 內容簡介
張其成著的《中醫五行新探/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以五行-五臟模型為主要研究對象,考查了五行的源流、內涵、特征及其五臟配屬演變的基礎上,分別介紹了該模型的實質、特性、意義及其在養生與診療中的應用,進而探討了中西醫的本質區別及其未來發展。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中醫五行新探 目錄
**節 殷商時代
一、殷商甲骨文“四方”說
二、殷商甲骨文“四時”說
三、殷人甲骨文“五”數觀
四、殷商大墓明堂的“亞”形構造
第二節 西周時代
一、《尚書》“五行”說
二、《逸周書》五行說
第三節 春秋時代
一、《左傳》《國語》五行說
二、《孫子》《墨子》五行觀念
第四節 戰國時代
一、《管子》五行說
二、《禮記·月令》和《呂氏春秋·十二紀》五行說
三、思孟學派五行說
四、鄒衍五行學說
五、帛書《易傳》五行說
第五節 秦漢時代
一、倫理五行說
二、象數五行說
第六節 隋唐時代
第七節 兩宋時代
第八節 明清時代
小結
第二章 五行的內涵與特征
**節 五行的內涵
一、五行指“五材”
二、五行指“五性”
三、五行指“五!
四、五行指“五德”
五、五行指“五類”
六、五行指次序
七、五行指五類事物或五種屬性之間的復雜關系
八、五行指五類事物在四時十二個月中的生長過程和不同狀態
九、五行是一種多級多路的反饋聯系,是一種內穩定器模型
十、五行是一個描述自然循環運動或周期運動、維持動態平衡的多體穩定系統
十一、五行是一種嚴密的高級邏輯聯系
十二、五行是認識宇宙生命非線性現象的簡單而有效的思維模型
第二節 五行的特征
一、五行模型是思維模型,而不是物質模型
二、五行表示的是關系實在、功能實在,而不是物質實體、形態
第三節 五行與氣、陰陽、八卦的關系
……
第三章 五行與五臟的配屬
第四章 五行一五臟模型的建構
第五章 五行一五臟模型的應用
第六章 對五行一五臟模型的思考
結語
附:本書所引甲骨數目簡稱表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中醫五行新探 節選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中醫五行新探》: 就“五行”與“氣”的關系而言,“五行”是“氣”的五種表現形式,“氣”是“五行”的本質和基礎。就“五行”與“陰陽”關系而言,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陰陽和五行不是一個體系,五行是“三”、陰陽是“二”。雖然“五行”與“陰陽”的來源不同,但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兩者卻是相通的!叭笔且环N中間狀態、中間關系。五行是兩對陰陽加上中土,而中央土的*大功能就是協調兩對陰陽的關系。加上中土使得“陰陽”模型一下子成為一個動態的“生命”的模型。這兩對陰陽就是:水(陰)與火(陽)、木(陽)與金(陰)。而“陰陽”并不是簡單的“二”,因為“陰陽”學說的核心是“陰”與“陽”的關系(互根、互換、互動、互變……),這種關系實際上就是“三”,因此我們可以說五行和陰陽都是在展現陰陽“二”的動態關系“三”,“陰陽”和“五行”并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體系。 “五行”是“二”與“三”的巧妙相合!独献印氛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第42章)“一”為太極,“二”為陰陽,“三”就是“沖氣”,就是“和”,也就是陰陽的關系、五行的中“土”。“陰陽”只有發生關系、只有相“和”才能“生萬物”!叭睂χ袊幕、中國科技的影響是至為深遠的,中醫的三陰三陽、六氣、六腑、十二經絡,天文歷法中的三垣、十二次、十二辰、十二建除、二十四節氣(每季三個月共六節氣),音律學中的五聲、十二律、三分損益法……可以說都是對“三”的運用,是“三”觀念的體現。五行的基數正是“三”,五行除了分類的功用外,更重要的就是闡釋“三”,就是建構宇宙萬物的關系網!拔逍小保ā叭保┦恰瓣庩枴保ā岸保┑暮侠戆l展! 饵S帝內經》把“陰陽”視為天地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薄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素問·天元紀大論》:“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睙o論是“四時陰陽”(或“陰陽四時”)還是“五運陰陽”,都歸結為“陰陽”,“陰陽”才是天地萬物的根本。《黃帝內經》正是將“陰陽”視為解釋人體生命的*高范疇,人體生理、病理等一切器官、功能、活動、病變都可用“陰陽”加以描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使也!闭J為天地、上下、男女、左右、水火都不過是“陰陽”的代稱!饵S帝內經》還從人體生命現象出發,認為“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不僅將臟腑、氣形、氣味、上竅下竅、腠理五臟、四肢六腑等作了“陰陽”分類,而且說明了陰陽之間可以互相轉換!饵S帝內經》的治療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捌健本褪侨梭w陰陽的和諧平衡!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中醫五行新探 作者簡介
張其成,著名國學專家,中醫文化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化學科帶頭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名譽主任委員。2009年被搜狐網評選為“當代四大國學領軍人物”之一。主要著作分四個系列:《易學研究叢書》《國學經典全解叢書》《國學養生叢書》《中醫思想文化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