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張磊六經方劑講記(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5671
- 條形碼:9787513215671 ; 978-7-5132-156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磊六經方劑講記(新版) 內容簡介
如何以“六經辨證”的視野來解讀《方劑學》教材的時方、經方?
如何以“六經辨證”的理論來應用時方,并進行“時方經方接軌”?
本書作者張磊醫師以臨床家的角度,對《方劑學》全部方劑進行了逐一批注,并為其學生專題講課。本書即是“講課實錄”的文字版。為方便讀者對比本書作者“六經分類”與《方劑學》教材“傳統分類”的各自特色,本書在編排上以“六經為綱,以病機為目”,以便讓讀者從“熟悉的目錄”中閱讀出“意想不到的新意”,拓展臨證思路。
張磊六經方劑講記(新版) 目錄
**部分 六經病
**章 太陽病
**節 太陽病“表實”
麻黃湯
三拗湯
荊防敗毒散
羌活勝濕湯
杏蘇散
川芎茶調散
菊花茶調散
第二節 太陽病“表虛”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第二章 少陰病
**節 少陰病“表實”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第二節 少陰病“表虛”
再造散
第三章 陽明病
**節 陽明病“里實”
升麻葛根湯
竹葉柳蒡湯
瓜蒂散
三圣散
救急稀涎散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復方大承氣湯
大黃牡丹湯
清腸飲
闌尾化瘀湯
闌尾清化湯
闌尾清解湯
大陷胸湯
麻子仁丸
十棗湯
控涎丹
安宮牛黃丸(牛黃丸)
牛黃清心丸
紫雪丹
小兒回春丹
……
第二部分 合病并病
附錄
張磊六經方劑講記(新版) 節選
《張磊六經方劑講記》:【癥狀】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者。【藥證】麻黃、生姜、大棗、射干、紫苑、款冬花、細辛、五味子、半夏(痰飲郁結,氣逆喘咳證)。【解析】這個方子與小青龍湯有異曲同工之意。但是射干麻黃湯治喘用射干,《神農本草經》說射干這個藥既能治療咽傷,又能治療咳喘。所謂咽傷,喉中水雞聲就暗含此意。小青龍湯就沒有咽傷(喉中水雞聲)而只有喘,射干麻黃湯則有咽傷(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內有寒飲,也用細辛、半夏、五味子。比小青龍湯喘得重,出現水雞聲。小青龍湯沒有此聲音。小青龍湯是有白稀痰,喘得厲害。那么,小青龍湯可不可以沒有白稀痰或泡沫痰呢?可以沒有啊。沒有白稀痰而有大便拉稀也可以用小青龍湯啊,里面有干姜嘛。這是太陰之寒啊,有大便稀還有喘證,也可以用小青龍湯。那么,射干麻黃湯一定是喉中水雞聲。當然,射干麻黃湯也可以合方,又有柴胡證,就可以合柴胡劑;有石膏證,合石膏,患者如果喉中水雞聲又口干口渴,就用射干麻黃湯加生石膏。射干麻黃湯就是表之實夾里之寒飲,上迫于肺,沖于咽喉,出現如同水雞聲的哮鳴音。理同小青龍湯,而用藥異也。有人因為打呼嚕近似喉中有水雞聲,就用射干麻黃湯。但不能說只要打呼嚕就用射干麻黃湯,我還用葛根湯治療過打呼嚕呢,為什么呢?因為患者有鼻炎、流涕,有太陽病的證啊。問: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能不能單純歸于太陰(也就是表證不明顯或沒有表證而只有里證)?當然,盡管多數情況下是太陽太陰合病。答:當然不行,沒有咳喘你能用小青龍湯嗎?小青龍湯在沒有咳、喘的情況下你怎么辨出它有麻黃證?要是有表有寒飲,就一定包含有太陽病的癥狀,脈不一定浮。我不建議你們把它單單歸于太陰病。問:有一種說法,說小青龍湯只是一種發汗驅邪、給邪出路的方法,小青龍湯證通常并沒有明顯的惡寒。答:小青龍湯如果沒有喘、沒有咳,你憑什么說含有太陽病?咳喘就是表證啊。小青龍湯脈不一定浮。但小青龍湯也不能完全歸為太陰病。那么,小青龍湯可以沒有“脈浮、惡寒、發熱、身疼痛”的癥狀,但是,小青龍湯證必須外開其表啊,只不過表證不明顯而已。小青龍湯本身治療就有開表之意,所以,必須不能漏掉太陽表證。小青龍湯的治法就是外散其寒、內祛其飲。放到太陽太陰合病為佳。后世有一個方子叫陽和湯,但陽和湯用麻黃就不是開表之意了,而是通陽之意了,陽和湯治陰瘡,取的是麻黃通陽之意。陽和湯里面用的大多是黏性重濁的藥物,有靜就要有動啊,加上麻黃的意義有二:一個是領著藥物往表走,另一個就是取的通陽之意,還有破癥瘕積聚之功。陽和湯治療陰瘡,用麻黃主要用其“通陽”和“破癥瘕積聚”之功。陽和湯屬于太陰里虛。問:麻黃附子細辛湯,除了表陰病,有沒有可能沒有表證而純為里陰證呢?答:鼻塞流涕也算表證啊。即便不發燒,無身疼痛,也算表證啊。我治療頑固性的鼻炎,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太陰之里,里面是真正的虛寒,無力驅邪外出,表證就在那里待著,解不了。必須把里面振奮起來以后,表里同時抗邪,病邪才能從里經表而解。麻黃附子細辛湯應該說必有表證。麻黃有通陽之功,所以,心率過緩,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此為太陰病無表證。——煎煮麻黃的時候,為什么去上沫?不去上沫,則心慌心跳。所以,治療心動過緩,就是運用麻黃的這種功能啊,就不要去上沫了。尤其是麻黃與附子合用,能夠振奮臟器的沉衰,心臟的功能起來了,跳動自然就由過緩變為正常。所以,心動過緩,不能光用麻黃、光用附子,得麻黃附子配合起來用。問:我們看老師您用麻黃的時候,不寫生麻黃、炙麻黃。答:就用生麻黃。如果處方上寫麻黃,就是生麻黃。我沒用過炙麻黃。……
張磊六經方劑講記(新版) 作者簡介
張磊,男,1971年生。孔伯華名家研究室副主任、“傷寒”學術帶頭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經典臨床研究所客座教授。作者以“陰陽方證”體系精研仲景學說,著有《張磊六經方劑講記》《張磊六經辨證醫案》等學術論著。行醫20年間,絕大多數情況下以經方治病愈人。對于傷寒各家學派均有涉獵,并以臨床進行實證。從2006年開始推出“師承教育”新模式:推出“連續不間斷、完整不刪節”的“臨床完全實錄”,讓學習者感受真實現場;推出連續數年不問斷的“門診帶教講記”,奉獻原汁原味的師承實錄。
- 主題:當代中醫名家醫論
本書作者張磊醫師以臨床家的角度,對《方劑學》全部方劑進行了逐一批注,并為其學生專題講課。本書即是“講課實錄”的文字版。為方便讀者對比本書作者“六經分類”與《方劑學》教材“傳統分類”的各自特色,本書在編排上以“六經為綱,以病機為目”,以便讓讀者從“熟悉的目錄”中閱讀出“意想不到的新意”,拓展臨證思路。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