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經典文庫醫學啟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12043
- 條形碼:9787802312043 ; 978-7-80231-20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經典文庫醫學啟源 內容簡介
《醫學啟源》為金·張元素所著。張元素,字潔古,生卒年不祥,易州人。《醫學啟源》輯錄了張元素對六氣理論的系統論述,闡發了六氣病機、六氣主治要法、六氣治療處方和六氣治療用藥,并以藥物氣味厚薄的升降浮沉為綱指導遣藥制方。其首創的藥物歸經與引經報使理論對后世影響極大,至今仍在臨床廣泛應用。
中醫經典文庫醫學啟源 目錄
一、天地六位臟象圖
二、手足陰陽
(一)手足三陰三陽
(二)手三陰三陽
(三)足三陰三陽
三、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脈證法
(一)肝之經,肝脈本部在于筋,足厥陰
風,乙木也
(二)膽之經,足少陽,風,甲木
(三)心之經,心脈本部在于血,手少陰君
丁火也
(四)小腸經,手太陽,丙火
(五)脾之經,脾脈本在肌肉,足太陰,濕
己土
(六)胃之經,足陽明,濕,戊土
(七)心包絡,手厥陰,為母血①
(八)三焦,手少陽,為父氣②
(十三)潮熱
(十四)咳嗽
(十五)五臟補瀉法
卷之中
十、《內經》主治備要
(一)五運主病1
(二)六氣為病
(三)五運病解
(四)六氣病解
十一、六氣方治
(一)風
(二)暑熱
(三)濕土
(四)火
(五)燥
(六)寒水①
卷之下
十二、用藥備旨
(一)氣味厚薄寒熱陰陽升降之圖
(二)藥性要旨
中醫經典文庫醫學啟源 節選
《醫學啟源/中醫經典文庫》: (三)心之經,心脈本部在于血,手少陰君,丁火也 經日:心者,五臟之尊也,號帝王之稱也。與小腸通為表里,神之所舍,又主于血,屬火,旺于夏,手少陰太陽是其經也。凡夏脈鉤,來盛去衰,故日鉤,反此者病。來盛去亦盛,為太過,病在外;來衰去亦衰,為不足,病在內。太過,令人身熱而骨痛,口瘡而舌焦引水;不及,令人躁煩,上為咳唾,下為氣泄。其脈如循瑯殲①,如連珠,日平;來而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日病;脈來前曲后倨,如操帶鉤,日死。思慮過多則怵惕,怵惕則傷心,心傷則神失,神失則恐懼。又真心痛,手足寒而過節,則旦占夕死。又心有水氣,身腫不得臥,煩躁。心中風,則吸吸發熱,不能行立,饑而不能食,食則嘔吐。夏心脈王,左手寸口浮大而散,日平;反此則病。若沉而滑者,水“來”克火,十死不治。長而弦者,木來歸子,不治自愈。緩而大者,土來人火,為微邪相干,無所害。心病則胸中痛,脅滿脹,肩背臂膊皆痛;虛則多驚悸惕惕然無眠,胸腹及腰背引痛,喜悲。心積氣久不去,則苦煩,心中痛。實則笑不休,夢火發;心氣盛則夢喜笑及恐畏。邪氣客于心,則夢煙火,心脹氣短,夜臥不寧,懊恢,氣逆往來,腹中熱,喜水涎出。心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又左手脈大,手熱腋腫;大甚,胸中滿而煩,澹澹大動,面赤目黃也。心病,先心痛,時刻不止,關格不通,身重不已,三日死。心虛甚,則畏人,瞑目欲眠,精神不守,魂魄妄行。心脈沉之小而緊,浮之不喘,苦心下氣堅,食不下,喜咽唾,手熱煩滿,多忘,太息,此得之思慮太過也。其脈急甚,瘼疭;微急則心中痛,引前后胸背,不下食。緩甚則痛引背,善淚。小甚則噦,微小則消癉。滑甚則為渴,微滑則心疝,引臍腹鳴。澀甚諳不語。又心脈堅搏而長,主舌強不能言;軟而散,當懾怯不食也。又急甚則心疝,臍下有病形,煩悶少氣,大熱上煎。又心病狂言,汗出如珠,身厥冷,其脈當浮而大,反沉濡而滑,其色當赤,而反黑者,水克火,不治,十死。又心積,沉之空空,上下往來無常處,病胸滿悸,腹中熱,面頰赤,咽干,躁煩掌熱,甚則吐血,夏差冬甚,宜急療之,止于旬日也。又赤黑色入口必死也。面目赤色亦死,赤如蝦血亦死。又憂恚思慮太過,心氣內去,其色反和而盛者,不出十日死!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