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大山鳳凰 : 水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219302
- 條形碼:9787545219302 ; 978-7-5452-193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山鳳凰 : 水族 內容簡介
本書集聚水族研究的高水平專家學者隊伍, 匯集一流的學術研究成果, 以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 解讀白族的歷史源流、人文地理、文學藝術、經濟生產、宗教信仰、社會民俗、工藝制作、民族旅游等方面內容。
大山鳳凰 : 水族 目錄
前言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打造傳世文化精
序言 水族文化之花盛開在三都大地
民族概況 水族
本書導讀示意圖
第1章 鳳凰展翅神仙境,遠古走來水族人——歷史與人文地理
第2章 象形文字活化石,鳥跡蟲紋話水書——文字與語言
第3章 地域不同節日盛,歷法別樣文化興——民俗與禮儀
第4章 依山傍水安居處,和諧生息應自然——稻作文明
第5章 崇教重育啟民智,世代傳承水家風——傳統教育
第6章 豐饒藝術寄情懷,古老繡技煥新顏——民間歌舞與手工藝
第7章 風景秀麗鳳羽地,婀娜多姿水家情——走進水族
大山鳳凰 : 水族 節選
水族社會的精神支柱 水書是水族文字及典籍的總稱,是水族之魂 水族人的生活離不開水書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字,用以承載數千年的文明歷史。水族把自己文字稱為“泐睢”,“泐”即為“勒”,在古漢語里有“刻寫”之意,所以“泐睢”直譯就是刻寫或書寫水族文字的意思。 在水族社會,水書可以說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毫不夸張地說,水族人對水書的尊崇達到了膜拜的程度。在水族人眼里,水書是神圣不可褻瀆的。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節慶祭祀、經商求學等活動中須臾離不開水書,水書因此成為規范水族人行為的準則,人們對水書深信不疑,不敢輕易冒犯。 在水族民間傳說中,歷史上有關水書被外族人毀壞、禁止使用等事例很多,但水書卻能夠頑強地傳承下來,說明水書在水族人心目中所處地位之重要,更顯現水書是水族人當之無愧的精神支柱。依據人類學功能學派理論,水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之所以能夠在水族社會長久生存延續,*關鍵的原因是水書對水族來說有實用性功能,換言之,水族社會需要水書,水書因此能夠長久存在。 學習水書要舉行莊重嚴肅的拜師儀式,其中拜祭水書始祖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除此之外,抄寫的水書也要悉心珍藏保管,輕易不能示人。造字鼻祖“公六鐸” 關于水族文字的起源,水族有自己一套神奇的傳說故事,把“公六鐸”視為造字和文化始祖。“公六鐸”水語是“六個公公(爺爺)”的意思,也寫作“六鐸公”“陸鐸公”“陸鐸拱”等。 公六鐸造字的傳說別有趣味。他在燕子洞里與燕子對話,燕子告訴他天地人間的各種玄機,他按燕子說話的聲音和口形用符號記錄了下來。天地山川、蟲魚鳥獸,盡列其中,尤其能夠描摹神靈的行蹤與去向,所以水書能預測天地人間各種吉或兇的兆象。 相傳公六鐸花了6年時間創制文字。起初,水族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滿一屋子”。后來因他利用水族文字為一個小孩推算出與其神母見面的日子和方法,驚動了天皇。天皇認為,水族文字太厲害了,怕人們掌握后難以對付。于是,就派天將用裝著火藥的小葫蘆騙取小孩的歡心,結果小葫蘆里的火燒了裝著水族文字的房子,只剩下壓在硯臺下的幾百個字。公六鐸生怕再遭天皇算計,此后全憑記憶把文字裝在腦子里,誰也偷不走。因此,水族文字只剩下全靠口傳心記的幾百個字了。 眾所周知,文字的產生有一個漸進的歷史演變過程,它并非一人的獨創,而是多數人創造的文化成果。如同其他民族一樣,水族文字的創造集中了多人智慧,體現了集體創作的鮮明特點。如前所說,水語里的“公六鐸”,其漢語的意思是“六個爺爺或六個公公”,或者是“水族的六個祖先”。簡言之,“公六鐸”并非特指一個人而是六個人的意思,因此可以表示水族文字是集體智慧的結果。水族民歌《陸鐸、陸甲造水書》也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中,水族人民對公六鐸的供奉和崇敬幾乎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他既是水族文字和水書典籍的創造者,又是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的杰出代表;既是水族社會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也是水族人共同虛擬的神。正如漢民族文化中開天辟地的盤古、西方文化中建方舟的諾亞一樣,公六鐸是水族人民*為崇敬的救世主,他可以上天攬月,也可以入地抓鬼,在水族社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從古至今,公六鐸在水族社會中都享有崇高地位。水族舉行祭祀活動時,通常要擺放六副碗筷,其意就是讓六個公公一起享用。在水族地區,公六鐸的故事家喻戶曉。他豐富的想象力與杰出的創造力,給水族人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文化遺產,至今水族地區仍然傳唱很多關于公六鐸的動聽歌曲。 水族文字的起源 從如今看到的“古本水書”觀察,再從水族其他文化現象分析,多數專家認為,水族文字與甲骨金文、文有聯系。具體來說,與殷商時期文化聯系可能性*大。 20世紀40年代,因為抗戰爆發,隨上海大夏大學等高校西遷到貴州的著名學者吳澤霖、張為綱、岑家梧、陳國均等有機會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做田野調查,他們在水族地區意外發現深藏民間的神秘水書。 岑家梧(1912—1966),廣東澄邁縣人,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民族學家,歷任南開大學、大夏大學、中山大學、嶺南大學教授,中南民族學院副院長。他與費孝通齊名,有“南岑北費”之稱。岑家梧在《水書與水家來源》一文中認為,從水書構造形式和內容看,水書與商代甲骨文有密切的聯系。“水書字跡與刀刻的甲骨文及金文頗多類似……至少水書與古代殷人甲骨文字之間,當有若干姻緣關系……水書為一種巫術用書;水書的制造的時代極為古遠;水書制造的地點初在西北一帶;水書由北方次第傳入江西;水書初傳入江西水家后,水家由江西遷入黔省,乃攜之俱來;水書是一種被壓迫民族的文字。” 張為綱在《水家來源試探》也認為水書與甲骨文有關聯。他說:“今日之水書,已失卻文字功用,轉而為咒術之工具。然細考其字形,竟有與武丁時期之甲骨文極為近似者。”且在尚鬼方面與殷商文化也有共同之處,“今水家之所以‘鬼名’繁多,所以尊崇巫師,所以有為咒術用之‘反書’,皆可為殷代文化遺留之鐵證。”“今之水家,蓋即殷之遺民無疑。” 近年來,隨著水書研究深入進行,一些水族學者大膽提出水族起源于中原河南睢水流域的論斷。他們秉承老一輩學者觀點,并加以補充論證,以此重構水族起源史。他們認為水族先民原是殷商王朝掌握文字的“祭師”,殷商滅亡后,這一掌握文字的族群走上漫漫遷徙逃亡之路,先是過黃河、跨長江來到嶺南,與當地百越族群融合,后為逃避秦始皇大軍征討才向西北遷徙到現今居住地。其理由主要是:水族自稱“sui”(音譯“睢”),根據古人有以祖居地名自命族名的習慣推斷,水族*早應起源于殷商時代的河南睢縣、睢水流域。在民間信仰方面,水族民間盛行尚鬼習俗,且有關鬼的名稱多達數百個,與殷人尚鬼的占卜文化相吻合。此外,水語中保留不少古漢語詞匯,也說明歷史上水族與漢文化交流密切。鑒于水書中一些符號與甲骨文相近,甚至有人稱水族文字起源于夏代,這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大山鳳凰 : 水族 作者簡介
羅春寒,水族,文學(民族文化)博士,人類學博士后,貴州省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著有《水族風俗志》《水族民俗》《水族史話》《水書搶救淺及存在問題淺議》等。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