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五堂極簡科學史課(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15768
- 條形碼:9787570215768 ; 978-7-5702-157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五堂極簡科學史課(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8-14歲科學史院士席澤宗 講述人類自然科學發展歷程 五門基礎學科(理、化、天、地、生) 經典理論全講解 ★原子論★元素周期律★大爆炸宇宙論 ★板塊結構說★進化論 回顧人類科學發展歷程,提升各學科思維能力,增強學習興趣
五堂極簡科學史課(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 內容簡介
一本書讀懂自然科學發展歷程科學史院士席澤宗講述人類自然科學發展歷程★ 原子論★元素周期律★大爆炸宇宙論★ 板塊結構說★進化論
五堂極簡科學史課(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 目錄
原子的物理模型和物質的可分性——看到不可見的微觀世界 / 001
化學元素周期律——世界萬物的本質歸原 / 035
天文學的大爆炸理論——宇宙的起源 / 081
大陸漂移理論發展的曲折歷程——從大陸漂移說到板塊構造說 / 115
進化論——生命演化的探索 / 136
五堂極簡科學史課(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 節選
化學元素周期律 ——世界萬物的本質歸原 世界上的物質是多種多樣的,多到無法統計,至少有千萬種,其中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現在每年人工合成的新物質就有數以萬計。物質的世界是很復雜的,各種物質由于其組成成分的不同,精細結構上的差異及所處的環境的制約,會呈現出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它們在大千世界中發揮了各自的獨特作用。 面對這一變化萬千、錯綜復雜的物質世界,也許你不曾想到,這些千差萬別的各種物質都是由109種化學元素構成的,更確切地說主要是由89種化學元素構成的——因為有20種元素是自然界極少存在或者完全沒有的,是用核反應制取的人工放射性元素。這些元素造就了宇宙間的所有行星,也造就了地球上所有的巖石、植物、動物、空氣、河流、海洋,甚至連人類自身也是由各式各樣的元素組合成的。正如7個音符可以譜寫出千歌萬曲,26個英語字母可以組成千萬個單詞一樣,這近90個元素可以形成千萬種單質和化合物。 由單一化學元素構成的物質,叫作單質。例如通過化學反應而制成的氫氣、氧氣是單質,在自然界尋找到的純凈的金剛石(由碳分子構成)、金及銀也是單質。兩種及兩種以上化學元素組成的物質統稱為化合物。例如純凈的蒸餾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經提純的食鹽的主體氯化鈉是由氯和鈉兩種元素組成的。動物體內的脂肪、蛋白質、糖類等則至少含有碳、氫、氧三種以上的元素。在自然界中,純凈的單質和化合物在物質中相對來說是很少很少的,絕大部分物質都是由各種化合物或單質混合而成。在化學家的眼里,許多被常人譽為純潔的物質,其中也常常是含有其他分子的雜質,只不過是微量或痕量而已。例如金的裝飾品通常有18K、22K之說,其中的含義是在24份金中分別含有18份或22份金,其余則是銀或銅等其他金屬,所以純金裝飾品也是合金。24K的純金太軟,影響其加工成形,故要添加一點其他金屬,才能制成適用的工藝品。又如用做化學實驗的試劑,通常分為優質純、分析純、化學純,這表明就是非常純的試劑,也常含有不同程度的雜質。一般來說,化合物大都具有一定或固定在某一狹小變動范圍內的組成,那種沒有一定比例而摻和在一起的復合物質稱為混合物。在混合物里,各組分彼此保留著各自原有的化學性質。人們常見到的混合物有空氣、海水、泥土等,人們只須采用物理的方法,就能使它們所含的各種物質分離開來。例如通過冷凝分餾的方法可將空氣中的氮、氧、氫等成分分開。又如利用蒸發水分和重結晶的方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實際上,在生產生活中,從混合物中分離出單質或某種成分的方法是很多的,但是要做到非常純凈的分離又談何容易。 無論是單質、化合物,還是混合物,要想認識它,了解它們之間的變化規律,還只能從研究元素入手。通過對元素的研究,特別是對它們之間排列組合成千上萬種化合物的規律的研究,才能逐步認識這個由元素構成的世界乃至宇宙。這就好像我們識字,學習語文,先從掌握拼音和字開始一樣,再學習詞和句子,進而逐步掌握閱讀和寫作,*后達到熟練地運用語言的技巧。在化學上,相對于語音表的就是元素周期表。當然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個元素,本身就有豐富的內涵,較比語音表上的每一個拼音字母要復雜得多。下面就從元素周期表展開我們的敘述吧!
五堂極簡科學史課(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 作者簡介
席澤宗(1927—2008),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著有《古新星新表》《科學史十論》等作品。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