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記憶的狂歡:清水江邊瑤白侗寨擺古節的民族志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7189
- 條形碼:9787520367189 ; 978-7-5203-671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記憶的狂歡:清水江邊瑤白侗寨擺古節的民族志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的個案瑤白村處于九寨侗鄉腹地,這里是南北侗族交界地帶,在村落文化上兼具南北侗族文化的特征,又融合了侗、漢、苗等民族的文化精髓,呈現出一個五彩斑斕、底蘊豐厚的民族文化生態環境。瑤白擺古節是貴州省黔東南侗族北部方言區*富民族與地域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
記憶的狂歡:清水江邊瑤白侗寨擺古節的民族志研究 內容簡介
《記憶的狂歡:清水江邊瑤白侗寨擺古節的民族志研究》是作者長期跟蹤調查與研究擺古節的學術成果之一。全書運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的理論視野,在一個長時段的時空場域之中對瑤白侗寨擺古節做一民族志的“深描”。通過深入考察擺古節的歷史與現狀,及其在當下變遷發展中的實踐經驗與成敗得失,探討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現代變遷之道。 該書在寫作中秉持一種“文化整體觀”的研究理念,把傳統節日放置在其賴以存活的山地環境中加以考量,這就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節日研究中只見事象、不見語境的弊端,跳出了以前搶救、保護或利用的研究套路,摒棄了僅以他者的鏡像觀察節日的外部特征、符號結構等的研究范式,真正走向田野現場,回歸節日本體,挖掘文化持有者的內部知識與觀點,重新評估傳統節日對山地族群社會生活所發揮的深層意義。
記憶的狂歡:清水江邊瑤白侗寨擺古節的民族志研究 目錄
**章 瑤白:大山深處的古侗寨
九寨侗鄉
村寨歷史
屋山頭
傳統建筑
日常生活
第二章 信仰禮俗:侗家人的神圣世界
村寨廟宇
招龍謝土
祭拜古樹
小兒關煞
民間禁忌
第三章 歲時節日:瑤白人的時間制度
春種冬閑
四時八節
第四章 長桌擺古:節日組織與流程
擺古節的來歷
節日組織
節日流程
堅守與嬗變
第五章 敬天法祖;擺古節與祖先崇拜
祖先觀念
祖墳招魂
侗家葬禮
祭祖與敬老
第六章 回娘家:節日里的親屬實踐
姑娘田
侗家婚禮
回娘家
第七章 放牛打架:節日里的傳統競技
鞍瓦的傳說
水牛的喂養
牛打架
第八章 瑤白大戲:節日記憶的藝術呈現
太和班的故事
唱腔與劇目
臉譜與動作
表演與傳承
第九章 擺古:口頭傳統中的節日記憶
攔路迎賓歌
祥牛踩堂歌
長桌擺古辭
……
第十章 社交的村寨:地域節日體系中的禮物交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記憶的狂歡:清水江邊瑤白侗寨擺古節的民族志研究 作者簡介
李生柱,男,1984年生,山東梁山人。山東大學文學博士,現為美國波士頓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后研究人員,貴州師范學院貴州山地研究院國際山地人類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貴州師范學院中國鄉土社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在《民俗研究》《西北民族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四部。 楊安亞,男,1946年生,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彥洞鄉瑤白村人,瑤白小學退休教師,在侗族文化搶救整理方面著述頗多。曾主編《瑤白村志》,并著有《鄉土印記》等侗族文化資料集。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