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精)讀通鑒論:全本全注全譯(全5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46226
- 條形碼:9787101146226 ; 978-7-101-1462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讀通鑒論:全本全注全譯(全5冊) 本書特色
★32開精裝,中華書局出版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畢其一生心血,從69歲開始動筆寫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
★借引司馬光《資治通鑒》所載史實系統地評論自秦至五代之間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分析歷代成敗興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總結經驗引古鑒今探求歷史發展進化規律,尋求中國復興的大道
★全書約60余萬字,分為30卷,文采飛揚,議論縱橫,新見迭出,論點精到,堪稱傳統史論中*系統、*精彩的杰作
★既折射了明清之際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之光,又積淀了一個當時心境極為痛苦與矛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
友情提示:本書為特價庫存書,品相自然舊,圖書邊角略有磨損,介意的讀者慎拍
(精)讀通鑒論:全本全注全譯(全5冊) 內容簡介
《讀通鑒論》是明末清初有名思想家、史學家王夫之的一部史論名著,以司馬光《資治通鑒》所載史實為據,系統地評論自秦至五代的封建社會歷史,分析歷代成敗興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引古鑒今,探求歷史發展進化規律。全書議論縱橫,新見迭出,堪稱傳統史論中很系統很精彩的杰作,同時全面反映了王夫之的歷史觀和政治思想傾向。
(精)讀通鑒論:全本全注全譯(全5冊) 目錄
目錄前言
**冊
卷一
秦始皇
一變封建為郡縣
二孔鮒以無用儲天下之用
三胡亥殺兄而亡
二世
一周巿辭不王魏
二李斯言古今人所不忍言
三李斯以督責之術導諛勸淫
四范增立楚王說無與于興亡
五趙高約楚滅秦宗室
六法密不能勝天下
卷二
漢高帝
一沛公欲留居咸陽
二項羽重爵賞非失
三為義帝發喪無關大計
四韓信貪功擊齊
五漢王能收韓信軍
六漢王速奪韓信軍
七漢王首封破秦之吳芮無諸
八兵出于農易罷
九斬丁公忘恩非義
讀通鑒論目錄一○留侯從赤松子游非為保身
一一中國有北胡之禍始韓王信
之叛降
一二魯兩生惑于管子衣食足
而后禮義興之邪說
一三蕭何以壯麗示威
一四高帝重挫賈人為知政本
一五婁敬禍天下
一六常山郡守尉失城不誅
一七面諛之叔孫通諫易太子
惠帝
一惠帝時曹參不得不因
二漢不當聚勁兵于南北軍
文帝
一袁盎諫帝待周勃謙讓
二文帝偽謙不終
三賈誼欲興禮樂宜先勸文帝以學
四文帝罷衛將軍軍及太尉官
合將與相為一
五審食其死漢大臣無敢請治淮南
六文帝以譽毀召遣季布未足為病
七賈誼之學不純與陸贄互有低昂
八文帝使民得自鑄錢不知利權
宜制之自上
九制錢宜重以精
一○淮南王長死袁盎請斬
丞相御史
一一賈生不當貶道以誘君
一二賈生論教太子尚未得
立教之本
一三后世戮辱大臣
一四辱大臣為辱國
一五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為陽予陰奪之術
一六賈誼議益梁淮陽二國之封
其言自相背盭
一七徙民實邊之策非不可行
一八入粟拜爵免罪計亦未失
一九肉刑不可復
二○殺人自告得減免
二一后世可輕于什一
二二文帝短喪猶有古遺意
二三文帝之籌七國非賈誼晁錯
所能測
卷三
景帝
一吳王濞以反為名太子謂其兵
難以借人
二文帝任亞夫制吳
三亞夫請以梁委吳獲景帝
惎梁之心
四韓安國田叔守貞以全仁孝
五法寬而任鷙擊之吏何如
法嚴而任寬仁之吏
六富人子得為官
七漢初富庶自困辱商賈始
武帝
一封建貢士之法不可行于
郡縣之世
二董仲舒專以六藝之科孔子之術
取士
三淮南王安諫伐南越書
挾私以訐武帝
四汲黯不知救多欲之失在行仁義
五李廣程不識各得將兵之一長
六王恢不知漢之所以困于匈奴
七主父偃徐樂嚴安初上書徼主言
皆不悖于道
八徐樂瓦解土崩之說非古今成敗
通軌
九主父偃既被親幸論事與初上書
自相攻背
一○賈誼之策行于主父偃之時
一一荀悅三游之說等學問志節之士
于儀秦劇郭之流
一二公孫弘之詐不在布被
一三淮南王安學老氏以自殺
一四張湯誅伍被非酷
一五武帝開辟遐荒為天所牖
一六武帝深知日親
一七武帝徙荒民于朔方新秦邊
因以實
一八李廣名譽動人不足任將帥
一九汲黯出守外郡屬李息
攻排張湯
二○張湯用詐而死于詐
二一武帝誅薦欒大之丁義
二二兒寬以儒術贊封禪
二三瓠子宣防治河不如無治
二四杜周留獄連逮之害
二五漢武捕盜過急
二六史氏陰德之說壞人心風俗
二七漢謫七科猶有重農正俗之意
二八武帝任才而詘于道
二九劉屈氂攻戾太子為昌邑王地
三○遷史為李陵文過
三一武帝惑于上官桀之佞而
托以孤
卷四
昭帝
一金日親不受封
二匈奴擊烏桓非便
三傅介子詐誘樓蘭
四嚴延年劾奏霍光非能守正
宣帝
一霍光立宣帝受封
二夏侯勝數武帝之惡為無禮
三魏相劾霍光于死后
四緩刑不如定律
五霍光禍萌驂乘
六趙廣漢以刻核得民譽
七蕭望之不肯出為左馮翊
八張敞釋宣帝之忌昌邑
九厚恤尹翁歸朱邑之死
一○韋玄成避嗣父爵
一一元康之世谷石五錢
蓋史氏溢辭
一二趙充國以持重制夷初起
一三充國欲以數歲勝敵
一四漢循吏多求名偽飾
一五春秋大不伐喪非以待夷狄
一六黃霸以賞誘吏為治道之蠹
一七常平流為青苗
一八蕭望之不可大受
元帝
一蕭周張劉借援躁進喜事之人
二四科銷天下之氣節
三馮奉世討羌功及后世
四貢禹匡衡以學事主
五焦延壽京房說《易》妖妄
六京房考課之法不可行
七元帝伏王氏篡弒之禍
卷五
成帝
一王氏之篡非始于杜欽黨奸
二元后以柔道亡漢
三貢禹匡衡議毀郊廟
四劉向憂王氏勢盛言宜援近宗室
五谷永能言處置諸王之道
六張禹為子孫黨王氏
七谷永王氏私人而言不可廢
八何武請分置三公
九成哀之世惟王嘉為大臣
哀帝
一孔光以無恥亡漢
二限田之法擾民
三廷臣倚王傅二氏
四李尋昌言母后不宜與政
五賈讓平當言治河
六耿育請掩趙昭儀之惡
七鮑宣陳七亡七死并臚舉
可任之賢
八元后一旦舉天下授之王氏
九何武舉公孫祿
一○彭宣與董賢孔光并居臺輔
平帝
一王莽速移漢祚由儒術之偽
二王莽竊君子之道以亡
三嚴詡誠于偽
四翟義以討賊莽號召天下
王莽
一劉歆附王莽被禍
二嚴尤諫伐匈奴非定論
三陳咸孫辭謝王莽存漢典章
四郅惲引天文歷數令莽就臣位
復漢室
卷六
后漢更始
一更始受新市平林推戴
二伯升不欲立更始
三更始受赤眉之降而亡
四光武拒更始
五更始舍雒陽而都長安
六更始挑禍匈奴
光武
一光武不逞氣矜
二光武徇河北
三光武待王郎盆子不用權術
四殺李軼封朱鮪
五卓茂敦實行遠虛名
六馮衍移怨恨于妻子
七光武激彭寵使速反
八光武取天下以柔道
九光武鄧禹持重同而勝敗異
一○獎重厚之吏以撫難馭之眾
一一光武失御隗囂之道
一二漢郡吏于守義猶君臣
一三光武信符命
一四光武賜書竇融
一五光武在戰爭不忘經術
一六隗囂據隘以待變
一七嚴光不仕非蠱之上九
一八來歙游說無溢詞
一九減省吏職非不易之法
二○竇融責隗囂以仁人之言
二一光武不聽江馮請督察三公
二二隗囂毒未及天下
二三不任將帥以宰輔
二四郭伋敢昌言不宜專用
南陽故舊
二五吳漢逼成都以取敗
二六公孫述時蜀人士多吊詭
二七忠臣不和非定論
二八公孫述修禮樂器
二九梁統議殺人不宜減死
三○光武治盜以緩
三一南頓以上四世之廟不可除
三二使陰興受顧命
三三光武知西域不足為有無
三四馬援貪功取厭
三五宗均折簡收群蠻
三六內徙南單于非計
三七張佚桓榮不足稱師儒之選
三八退呂進薄亂之亂
……
(精)讀通鑒論:全本全注全譯(全5冊) 節選
(精)讀通鑒論:全本全注全譯(全5冊) 作者簡介
原著者: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薑齋,又號夕堂,湖廣衡陽(今湖南衡陽)人。世稱船山先生。他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毛澤東稱:“西方有個黑格爾,東方有個王船山。”著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莊子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鑒論》、《宋論》等。
注譯者:尤學工、翟士航、王澎,工作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尤學工,男,漢族。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曾先后在《史學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和參與多項科研課題。
翟士航(1992—),男,漢族。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史學史以及軍事史。曾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文化元典關鍵詞研究”(批準號:12ZD153)、“清人文集‘經義’整理與研究”(17ZDA259),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明代武經學研究”(2018CXZZ064)、“武學經傳:宋元明清‘武經’與‘將傳’類文獻”研究(2019YBZZ052)。先后在《人文雜志》、《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軍事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
王澎(1994—),男,漢族。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在讀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學史。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