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a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and style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64823
- 條形碼:9787501064823 ; 978-7-5010-648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a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and style 本書特色
本書分六個章節,按朝代順序做出獨到的闡釋與分析,對敦煌藝術的研究結合了中國藝術家、藝術史家注重作品總體風格分析、把握美術史風格流變大方向的傳統和歐美藝術史家、考古學家偏好細節調查和歷史分析的學術思路。這種融合中西方學術傳統的研究方法,使本書作者對敦煌藝術的研究具有較為獨特的觀察角度和不同尋常的思維方式。主要包括以風格特征的總體演變來界定和描述各個時期的敦煌藝術、地方歷史背景的調查研究和對敦煌石窟發現史的回顧分析、近年來**外考古新發現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以及作者近年來的新思考和新研究,以期給讀者*全面、*舒適的閱讀體驗和審美享受。
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a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and style 內容簡介
如果說,敦煌是中國人的“詩與遠方”,那么,敦煌藝術就是我們心靈深處浪漫與激情的燦爛花朵。 這部《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融合了西方藝術史注重社會歷史背景研究和中國傳統藝術家擅長風格分析的優異特色,對敦煌藝術做了全面深入同時叉生動有趣的流暢講述。閱讀此書,不僅可以增長中國古代藝術和文化的知識,了解東西方文明碰撞交流的歷史,還可以在令人賞心悅目的精美圖片下,走過一段難忘的審美歷程。 對學生、學者、老師來說,《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是一本關于中國藝術和佛教文明的教科書。對公眾讀者而言,《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是一本讀得懂的學術著作。畢竟,每個當代人都應該有一個“高端閱讀”時光,使自己感受到作為人的文化尊嚴。如果說你一生中想要閱讀至少一本嚴肅而又優美的書,那可能就是這本寧強博士的《敦煌石窟藝術》了!
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a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and style 目錄
Ⅰ-1.發現敦煌:學術救國的苦難歷程
Ⅰ-2.解析敦煌:石窟藝術的結構分析
Ⅰ-3.描述敦煌:石窟藝術的表現形式
第二章 敦煌藝術的起源與分期
Ⅱ-1.莫高窟誕生前的敦煌藝術
Ⅱ-2.**個窟開鑿的時間、地點及其性質
Ⅱ-3.敦煌石窟藝術的歷史分期
第三章 融合:敦煌早期藝術(366~580年)
Ⅲ-1.北涼:佛教藝術與地方社會史
Ⅲ-2.北魏:敦煌藝術風格模式的形成
Ⅲ-3.西魏:西域與南朝藝術的沖撞激蕩
Ⅲ-4.北周:新風格與新思潮
Ⅲ-5.小結:敦煌早期洞窟的供養人與藝術家
第四章 繁榮:敦煌盛期藝術(581~780年)
Ⅳ-1.隋代:統一帝國中的敦煌藝術
Ⅳ-2.初唐:敦煌模式與藝術創新
IV-3.盛唐:唐風吹拂玉門關
第五章 世俗:敦煌中期藝術(781~1031年)
Ⅴ-1.中唐:藏人統治下的敦煌藝術
Ⅴ-2.晚唐:世俗力量對宗教藝術的影響
Ⅴ-3.五代、宋:曹氏畫院及其作品
第六章 異彩:敦煌晚期藝術(1036~1372年)
Ⅵ-1.西夏:黨項佛教藝術的革新
Ⅵ-2.元代:蒙古供養人與密教藝術
附錄 敦煌藝術中的基本形象
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a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and style 作者簡介
寧強,考古學家、藝術史家、少年兒童美術教育專家。哈佛大學藝術學博士,中國教育部特聘“長江學者”,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專家。現任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專長是敦煌·西域佛教藝術、亞洲文明史、絲綢之路藝術與考古研究。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