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規政策實用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11649
- 條形碼:9787521611649 ; 978-7-5216-1164-9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規政策實用手冊 本書特色
專業 紀檢監察相關專業老師編審全面 精選政務處分相關法規政策實用 為實務工作提供依據和指引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規政策實用手冊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下簡稱《政務處分法》)即將公布,為更好地學習、宣傳、貫徹《政務處分法》,使廣大讀者更加全面了解、掌握政務處分相關規定,我們匯編了《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規政策實用手冊》一書。本書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需求導向,在內部結構上以《政務處分法》章節為主線,緊扣政務處分工作實際,將與各章節內容密切相關的重要黨內法規政策、法律法規匯編成冊,尤其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期新法律法規修訂情況。共分為五部分:部分,基本法規依據;第二部分,政務處分涉及監察對象范圍的界定;第三部分,政務處分依據;第四部分,政務處分權限;第五部分,政務處分程序。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規政策實用手冊 目錄
目錄(節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2020年6月20日)
基本法規依據
中國共產黨章程
(2017年10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018年3月1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2018年3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節錄)
(2017年11月4日)
政務處分涉及監察對象范圍的界定
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
(2003年11月1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18年12月29日)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年4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2008年10月28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認定國有控股、參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國有公司、企業人員的解釋
(2005年8月1日)
*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關于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但尚未依照規定程序獲取該單位職務的人員是否適用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問題的答復
(2004年11月3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國有資本控股、參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財物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
(2001年5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018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2018年12月2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9年8月27日)
*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關于集體性質的鄉鎮衛生院院長利用職務之便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2003年4月2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年12月28日)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2008年11月20日)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涉窨井蓋相關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
(2020年3月16日)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
(2020年2月6日)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5月14日)
*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佛教協會工作人員能否構成受賄罪或者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主體問題的答復
(2003年1月13日)
*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屬工人編制的鄉(鎮)工商所所長能否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
(2000年10月31日)
*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合同制民警能否成為玩忽職守罪主體問題的批復
(2000年10月9日)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暫行條例
(2008年5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
(2015年8月29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
(2018年3月15日)
政務處分依據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2016年10月27日)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2016年10月27日)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2018年8月18日)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
(2019年9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2012年12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2019年4月23日)
展開全部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規政策實用手冊 作者簡介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是中國法制出版社內設的研究機構,由從事法規圖書品種策劃出版的資深編輯、司法實務部門和行政實務部門的工作人員、知名高校法學教授組成,專門從事法律法規工具圖書的編輯研究,為法律實務工作者、法學研究學者、法科學生、糾紛當事人提供查詢使用法律條文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