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樹民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20152582
- 條形碼:9787020152582 ; 978-7-02-015258-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樹民 本書特色
人類的本性就是重蹈覆轍 《斷背山》作者安妮·普魯重磅新作 多家媒體評選年度好書 這本書值得我們等待14年 即使人人都知道為時已晚,我們還是不會有任何改變。 ——安妮·普魯 ☆ 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普利策文學獎得主 《斷背山》作者安妮·普魯暌違文壇十四年后的重磅新作 ☆ 攬收多家媒體“年度好書”稱號: 《紐約時報》年度“值得關(guān)注”好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出版人周刊》年度十佳 《舊金山紀事報》年度十佳 ☆ 同名電視劇于2020年5月25日在國家地理頻道首播!
樹民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故事從十七世紀開始, 兩名未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塞爾和迪凱在大變革的時代中離開法國, 來到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中, 希冀改變命運, 開拓未來。他們遷徙, 他們逃亡, 他們征服遮天蔽日的古老森林, 也被森林所征服。在其后三百年的歷史洪流中, 塞爾、迪凱和他們的子孫后代在這片大陸上歷盡悲歡, 譜寫出一曲與命運搏斗的傳奇之歌。
樹民 目錄
樹民 節(jié)選
1 特埃帕尼 在暮色中,他們穿過了該死的塔杜薩克、魁北克和三河城。近破曉時分,停泊在一個荒僻的河岸村落。勒內(nèi)·塞爾有著硬挺的黑發(fā),眼梢上翹——在古代,入侵的匈奴曾凌掠過他的族人。勒內(nèi)聽到有人說:“沃比克”。蚊子覆蓋了他們的手和脖子,像一層絨毛。一個黃色眉毛的男人指給他們一處晦暗陰雨中的房子。泥濘、雨水、咬人的蟲子以及柳樹的氣息,構(gòu)成了他們對新法蘭西的**印象。第二印象便是黑暗廣袤的森林,不友善的荒野。 新來的人們站在雨中,等待被叫到名字,然后在一本大分類賬簿上做標記。他們看到農(nóng)場主們聚集在遮雨的云杉下。農(nóng)場主們盯著他們上下打量,交頭接耳。 輪到勒內(nèi)的時候,他不但畫了一個×,還寫了一個字母“R”,雖然它被鵝毛筆濺落的墨滴給弄污了。這個字母是他小時候就從老神父那里學會的,老神父說這是他的名字“勒內(nèi)”的**個字母。然而,這位老神父還未能教他寫后面的字母,就死于冬季的饑荒。 黃眉毛男人注視著這個“R”。他說:“挺有學問的家伙,嗯?”他大聲喊,“克勞德·特埃帕尼先生!”于是,勒內(nèi)的新主人——一個拖著腳走路的、肌肉發(fā)達的男人,示意他上前來。那人手持一根棍狀的沉重手杖。雨滴被他頭上那頂針織羊毛帽擋住了。濃密的眉毛并未讓他圓睜的雙眼陷入陰影,眼白純白且閃著光,不實地彰顯出一種活潑的本性。“我們得等一會兒。”他對勒內(nèi)說。 潮濕的天幕垂落下來。他們等待著。黃眉毛男人——被新主人稱作布沙爾先生的這位代理人,再一次大聲喊:“特埃帕尼先生!”主人這次帶回了一個有點眼熟的人——夏爾·迪凱,一個同船而來的骨瘦如柴的傭工,來自巴黎貧民窟的窩囊家伙,在航程之中常常像一根破棍子似的蜷縮在角落。這么說,特埃帕尼先生要了兩個傭工,勒內(nèi)心想,也許他很富有,雖然他那濕透的粗毛呢斗篷已破爛不堪。 特埃帕尼先生踏著泥濘小徑朝著一片黑色迷霧的方向走去。他與其說是在走,不如說是一路往前沖,兩腿一條靈活、一條僵硬。他說:“出發(fā)了!”他們投入了這片陰郁的領(lǐng)地,一片被松樹陣列打亂的茂密闊葉森林。勒內(nèi)沒敢問自己將要負責什么差事。他在莫爾萬高地多年從事有男子氣概的砍樹勞作,因此并不想去做家仆。 幾個小時后,浸透雨水的落葉腐殖層逐漸為松類腐物所取代。空氣充滿強烈的芳香。滿地松針消減了他們穿行的聲響,交錯的樹枝稀釋了他們的喘息。這里生長著參天大樹,在原來的國家數(shù)百年間都未曾出現(xiàn)如此巨大的樹,常青樹比教堂還要高,云杉和鐵杉聳入云天。巨大的落葉喬木雖然間距較遠,但繁茂的枝葉在頭頂上空交嵌融合,形成了一片虛假的天空,陰暗而原始。阿希爾——他的哥哥,倘若看到新法蘭西的樹木,一定會目瞪口呆的。黃昏時分,他們經(jīng)過一個滿是明亮的白色樹干的斜坡。這些是白樺,特埃帕尼先生說,野蠻人用它的樹皮來造房子和船。勒內(nèi)不太相信。 這些大樹使他又一次想到他的哥哥阿希爾——一個流送木材的工人,他那短暫的一生都在寒冷的約訥河跳進跳出,引導木材沿河漂流。他一直都身強體壯,不懼河水的寒冷,直到一根原木斷裂的樹枝因沿途摩擦而變得像矛一樣尖利,刺穿了他的膀胱,然后攜他繼續(xù)漂流,像燒烤扦子上叉著一塊肉。勒內(nèi)如今穿著他哥哥的內(nèi)衣和羊毛褲子,還有他的短外套。他穿著阿希爾的木鞋,然而長年的赤腳生活早已使他的雙腳布滿了和牛蹄上一樣結(jié)實的老繭,因法國的寒冷而愈發(fā)厚硬。在這個新世界里他將會領(lǐng)教到,這里的冷可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兩名傭工因森林深處的麻醉效應(yīng)而暈眩,在不規(guī)則蔓延的云杉根上跌絆前行。蟲子襲擊著他們——微小蠓蟲如灼熱的針;蚋的叮咬不痛,卻緩慢地發(fā)作毒性;成群的蚊子如此眾多,以至于它們刺耳的尖音形成了森林的樂章。經(jīng)過一片沼澤地時,特埃帕尼先生吩咐他們把一些泥巴涂抹在裸露的皮膚上,尤其是耳后和頭頂部位。蟲子會鉆進頭發(fā)刺入頭皮。特埃帕尼先生說,這就是為什么他在這鬼地方戴著一頂針織帽。勒內(nèi)覺得也許戴個鐵頭盔會更好。特埃帕尼先生說,野蠻人用云杉針油和動物脂肪做了一種防護用的藥膏,但他沒有。泥就行了。他們繼續(xù)穿行晦暗的樹林,翻過長滿苔蘚的山丘,頭頂上方的樹枝垂下來,如同葬禮的黑色帷幔。兩名傭工經(jīng)過長時間的海上航行,雙腿乏力,因疲勞而抽筋。 “這片森林有多大?”迪凱用他的高音抱怨地問。他幾乎還是個孩子。 “這是世界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森林了。它無邊無際。它像一條吞掉了自己尾巴的蛇那樣扭曲蜿蜒,沒有盡頭,也沒有起點。從來沒人見過它的邊界。” 特埃帕尼先生停了下來。他用手杖將一棵樹底部的云杉枯枝敲碎,然后從他的斗篷下拿出一個火絨包,生起了一小堆旺火。他們圍火蹲坐,伸出發(fā)紫的手。他又展開一團用布包著的東西,露出了一塊駝鹿肉,切成小塊分給他們。勒內(nèi)原本指望有面包就行了,現(xiàn)在拿到了肉,餓極了的他又撕又啃。灰蚊子在他耳邊嗡嗡響。迪凱腫脹的雙眼睜開一條縫,由于無法咀嚼,他吮咂著肉。在特埃帕尼先生慷慨之舉的表面下,他們感到某種蔑視。 他們繼續(xù)前行,穿過一片交錯倒下的亂木——某一場大風暴的杰作,特埃帕尼先生并沒有循著明顯的路徑,而是頻頻抬頭往上方看。勒內(nèi)看到他是在跟隨某些樹的上方刻下的標記,那些記號距地面大約十英尺高。后來他得知,冬天的時候,有人穿著雪鞋,大步行走于高出地面的深厚積雪之上,像會飛的巫師一般刻下了這些標記。 這片森林有很多林緣地帶,仿佛祭壇裝飾畫的花邊。在森林的空地上,它那令人憂郁的陰暗有所緩和。不知名的草木和奇異的花朵吸引了他們的目光,莊嚴肅穆的云杉和鐵杉,松樹枝末梢明亮的新生囊苞,搖擺的銀色柳樹,薄荷綠色的樺樹新枝——一個連陽光都是綠色的地方。快要到達一片空地時,他們聽到一種不規(guī)則的噼啪聲,像棍子發(fā)出的聲音——灰色的骨頭系于樹上,被風拂動。特埃帕尼先生說野蠻人會感謝被殺死的動物的靈魂,然后將它的骨頭掛起來。他帶領(lǐng)他們繞過由幾乎無法通行的榿木林所保護的河貍塘,警告他們說那些狹窄的小徑是駝鹿專屬的。他們穿過了濕地。山谷中盈溢著茶色的雨水。顫動的泥炭蘚,間雜著豬籠草,踏出的每一步都會陷入其中。兩個年輕人從未想到這片地帶如此野性而潮濕,如此樹木繁茂。一根榿木枝條扯破了迪凱的外套,他低聲咒罵了一句。特埃帕尼先生聽到便說,絕對不要詛咒樹木,尤其是有藥用效果的榿木。他們在溪流邊飲了水,穿過如同波形花紋彎刀刃的弧形淺灘。唉,到底還得多久啊,迪凱咕噥著,一只手撫在臉的一側(cè)。 他們再一次來到了疏林地帶,在樹下行走起來非常容易。野蠻人燒掉了灌木叢,他們的新主人用鄙夷的口吻說。傍晚時分,特埃帕尼先生大喊:“豪豬!”并冷不防丟出了他的手杖。手杖旋轉(zhuǎn)了一下,不偏不倚地擊中了豪豬的鼻子。那頭野獸像一顆流星般跌倒在地,血滴如劃過的尾跡。特埃帕尼先生燃起了一堆大火,當火焰消退為通紅的木條,他將去除內(nèi)臟的獵物懸于炭火上方。燃燒中的豪豬刺氣味很臭,但是當他將它從火上取下,焦黑的外殼之下,肉無比美味。特埃帕尼先生又從他那滿是法寶的口袋里拿出一袋鹽,分給每人一小撮。他把剩下的肉用一塊油油的布包好。 主人又一次生起了火,滾進他的斗篷,躺在一棵樹下,閉起了他的如炬雙目睡著了。勒內(nèi)的腿抽筋了。寒冷、風中沙沙響的松樹、花招無盡的蚊子和貓頭鷹的叫聲讓他睡不著。他輕聲對夏爾·迪凱說話,但沒有回應(yīng),之后他便沉默了。這一晚,他在半睡半醒中度過。
樹民 作者簡介
安妮·普魯 Annie Proulx 1935年生于康涅狄格州,美國當代重要作家,曾獲普利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福克納獎和薇拉文學獎等文學獎項,并于2017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主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船訊》《手風琴罪案》《老謀深算》《樹民》,短篇小說集《心靈之歌》《斷背山》《惡土》《隨遇而安》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