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微習慣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自我健康管理法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070223
- 條形碼:9787539070223 ; 978-7-5390-7022-3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習慣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自我健康管理法則 本書特色
★ 96公斤→56公斤,臺南拉法自然診所院長、急診科醫師趙鴻丞**公開分享自然凈化養生法! ★ 7個微習慣養成秘訣,12個生活微習慣,15個飲食微習慣……將習慣養成的步驟分解成小到不可能失敗的行動,***落實微習慣的正能量策略,獲得健康療愈力! ★ 深入講解半浴、靜坐、瑜伽體位法、斷食、高士基舞等方法,讓生活順應自然之道,讓身心不藥而愈! ★ 這是一本落實身心靈健康的生活寶典,不僅能幫助你減輕體重,而且能提升你對自己欲望的控制力! ★ 自然醫學與西醫相結合,引導人們追求真正的健康和喜悅,真正地克服疾病!
微習慣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自我健康管理法則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學西醫出身,偶然接觸自然醫學,于是重新燃起對追求真正健康的渴望。六年內減重40公斤,有效改善了失眠、慢性腹痛、氣喘等健康問題,甚至改掉了容易憂郁的個性,變得有精神、有活力,也更年輕與健康——依靠的只是在每天的衣食住行生活中,逐步實踐失敗率極低又有益健康的好習慣。
在書中,作者結合自身康復經驗與行醫經驗,介紹了數十種人人皆可做到的“生活微習慣”,并解讀諸多常見的健康誤區,旨在引導人們進入健康生活境界。激發自愈力,讓身心靈全面健康,就從洗半浴、不餓不吃、五分鐘靜坐、簡單拉筋、練習瑜伽做起!微調你的生活習慣,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微習慣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自我健康管理法則 目錄
**篇 趙醫說病
**章 甩肉 40 公斤的自然醫學之旅 003
人為何會生病呢? 003
2010年玉井瑜伽斷食營 005
從96公斤到56公斤 010
第二章 生病的真正原因 014
自然節律與生物鐘 015
不要太 Over !過與不及都被視為壓力 018
過度競爭帶來心理壓力 021
壞習慣讓人生病 022
排毒,排毒,排什么毒? 024
消化不良是萬病之源 025
第三章 急性疾病——毒素累積的**階段 032
疲倦 032
咳嗽、流鼻涕 033
嘔吐、腹瀉 033
皮疹、黏膜潰瘍 034
發燒 034
第四章 慢性疾病——毒素累積的第二階段 036
高血壓 036
高血糖 039
類風濕關節炎 042
自主神經失調 042
第五章 器官衰竭——毒素累積的第三階段 044
肝硬化 044
晚期腎病 044
心臟衰竭、心肌梗死 045
腦卒中(中風) 045
癌癥 046
第六章 從身體排毒到心靈排毒 049
第二篇 健康療愈力從微習慣開始改變
**章 排毒的五個關鍵要素 053
關鍵 1: 節省酵素 054
關鍵 2: 節省能量 056
關鍵 3: 補充營養素 059
關鍵 4: 暢通淋巴與氣血循環 061
關鍵 5: 矯正骨架與肌筋膜 064
第二章 養成微習慣的秘訣 070
產生渴望 070
自我觀察 072
微習慣策略 073
善用正面的情緒 074
營造環境 076
好習慣幫助好習慣 077
好事馬上去做,壞事盡量拖延 078
第三章 生活微習慣這樣做 079
習慣 1:做半浴(平衡自主神經) 079
習慣 2:正確洗澡(改善皮膚狀態) 083
習慣 3:經常喝水(保養腎臟功能) 085
習慣 4:天亮前起床(校正生理時鐘) 086
習慣 5:晚上 10 點前睡覺(養肝與養腦) 089
習慣 6:規律排便(維護腸道健康) 093
習慣 7:好好吃飯(提升營養素與酵素) 098
習慣 8:平衡工作與休息(舒展肌肉與骨架) 102
習慣 9:日光浴(增強免疫力) 104
習慣 10:節制性行為(強化內分泌) 107
習慣 11:瑜伽體位法(幫助淋巴循環) 108
習慣 12:每日靜坐兩次(身心靈全凈化) 114
...
微習慣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自我健康管理法則 節選
第二章 養成微習慣的秘訣 創建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人生、改變命運,改掉壞習慣與養成好習慣是*重要的部分。而養成好習慣,*重要的秘訣,在于不斷重復的行為。對于想要獲得健康的人們來說,這個道理也是適用的。在跟各位介紹有關健康的關鍵習慣之前,先跟大家來探討養成習慣的一些訣竅。這些訣竅來自嗎哪凡卓難陀(Dada Manavendrananda)的教導,他是我的第二位靜坐老師。 產生渴望 所謂習慣,是指不經思考,大腦與身體就會自動去做的一些行為。但是在行為還沒有形成習慣之前,都是在大腦先有一些想法或者動機,然后才去嘗試新的行為。至于為什么會有這個“動機”,每個人都不一樣, 有人是因為嘗到了生病的痛苦,有人是因為有了心愛的人,所以想要改變自己,想要變得更健康有活力。 對健康有渴望的人,就會愿意去嘗試改善健康的一些新的行為。但是這種“渴望”什么時候會出現呢?不知道。這是個人生的謎,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我自己的經驗是只要受的苦夠多,被嘲笑、想做的事情做不到、體力無法負擔工作、心愛的人離你而去、無法照顧家人等等,渴望就會足夠強烈。當渴望出現,我們就知道,改變的時機來了!只要有了對健康的渴望,我們就有方法來幫助你變健康。 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首先要從一個新的行為開始做起,也就是微習慣的養成。當然,萬事開頭難。一個新的行為,對于大腦來說,會有一些恐懼與不安,因為它不是大腦所熟悉的事。要克服這些負面情緒,我們還需要一些技巧。 自我觀察 通常健康出問題,都是因為我們同時具有許多壞習慣造成的。所以我們要同時改掉諸多壞習慣,養成好習慣。要改掉壞習慣,首先要學會自我觀察,觀察自己的壞習慣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出現的,同時也要觀察壞習慣是否與特定的情緒、人或行為有關。 自我觀察并不容易, 必須先要練習好一陣子, 直到你對壞習慣出現的行為模式完全了然于胸為止。當特定的人、事、時、地、情緒出現時,就要警覺到: “狼來了!壞習慣行為模式即將啟動了!”此時要暫停一下,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與心理,然后開始練習新的行為。 一開始,失敗是難免的,且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失敗。每次失敗時,要回想一下壞習慣發生的過程,將每一個步驟分解,然后記錄下來。同時也要開始設計下一次要用怎樣的新的好行為來應對這種狀況。寫觀察日記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也許十次只有一次會成功,沒有關系,不要責備自己,要對自己有 信心。養成好習慣是一種只要遵循正確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成功的事。要相信自己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微習慣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自我健康管理法則 作者簡介
趙鴻丞醫師 ??臺灣臺南人,畢業于臺灣大學醫學系。現任臺南拉法自然診所院長、阿南達瑪迦玉井生態村蔬果凈化營講師。 ??曾任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總醫師、臺南醫院新化分院急診主任、美國圣地亞哥葛森協會葛森療法醫師。 ??臺灣的葛森圈病人都稱他“趙醫”。小學五年級開始發胖,工作后,由于長期的外科與急診工作,日夜顛倒,飲食不正常,最胖達96公斤,2010年迄今已通過自然療法甩肉40公斤,重拾健康與活力。 ??從西醫一頭栽入自然醫學領域,舉凡生機飲食、素食、瑜伽、斷食、靜坐、草藥、分子矯正醫學、葛森療法,一路摸索過來,收獲頗豐,得出療愈之道——可通過微習慣的養成,讓身體機能變好,也就能提升睡眠、食欲、排便、體力、腦力、情緒、免疫力七大健康指標。這套體悟出來的全凈化養生法可以讓許多文明疾病自然而然地得到改善!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