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編歷史小叢書尚書史話/新編歷史小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004906
- 條形碼:9787530004906 ; 978-7-5300-0490-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編歷史小叢書尚書史話/新編歷史小叢書 本書特色
《尚書》是很難讀懂的一部古書。究竟難懂的地方何在呢?主要在于它的時代太古,它所用的字眼、詞匯、語義和語法結構都是屬于殷、周時代的上古漢語系統的,不僅和我們今天的白話文大不相同,就是和我們所常見的一般文言文也不相同。——馬雍
要了解中國上古歷史的基本知識,《尚書》就是一部不可不讀的小書!
新編歷史小叢書尚書史話/新編歷史小叢書 內容簡介
《尚書》是我國古老的一部歷史文獻,其中保存了殷周時代的若干歷史文件和原始材料,對于研究先秦史的人來說是一部推薦閱讀書。這部史籍素以文辭古奧難懂著稱,而且從先秦到唐代這部書的版本和內容經歷有多次變化和曲折離奇的歷史,其中還摻進了不少偽造的篇章,后經宋代以來許多學者的懷疑、辨偽和考訂,才分清其中的真本和偽品。史學大家馬雍先生在這本小冊子里,用通俗的直述方式把《尚書》這部古籍本身流傳所經歷的復雜歷史交待明白,同時還對一些存在有爭端的地方做了一些必要的考據工作,對個別重要問題上也大膽提出了獨到見解。
新編歷史小叢書尚書史話/新編歷史小叢書 目錄
前?言 001
小?引 001
一、
《尚書》的前身和今、古文訟案的興起 007
二、今、古文《尚書》的并行和演變 035
三、今、古文《尚書》的相繼失傳和偽《孔傳古文尚書》的代興………057
四、《尚書》的辨偽工作 089
五、今天所見到的《尚書》………………111
新編歷史小叢書尚書史話/新編歷史小叢書 節選
歷史記載是隨著文字的發明而產生的。當人們有了比較定型的文字以后,不僅能隨意寫下自己的語言和當時的事件,還能追記過去的口頭傳說,歷史文獻就這樣開始出現了。我國文字究竟起源于什么時代?這個問題目前還是一個謎。近代考古發現的*古文字是殷墟甲骨文,這種文字結構復雜,相當成熟,絕不是原始的文字。根據甲骨文可以推斷我國文字的起源必定早在殷代以前,至晚是在夏代。既然在殷代以前早就有了文字,當然也就有了成文的歷史記載。不過迄今還沒有被我們發現罷了。 我國在很古的時候就有了專門記載歷史的史官,古代史官所記載的歷史文獻在體裁上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按著年月次序逐條記錄國家大事的“編年史”;另一類是記錄國王和大臣們有關國家大事的言論和政令的檔案。《尚書》就是后面這種檔案文獻的一部匯編。*早從什么時候開始保存這樣成篇的文獻,我們不能斷言。但可以肯定的是,殷代已經建立了保存檔案的制度。西周初年的周公旦曾經說過:“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所謂“冊”“典”就是指保存的檔案文獻而言。《尚書》中所保存的殷代文獻給我們提供了具體的例證。 周代接收了殷代的歷史文獻,并進一步發展了史官制度。當時,在中央王室和諸侯各國都設有史官,史官之中更有太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御史等分職。這些史官除了記錄當時的事件以外,當然還要負責保管舊有的歷史檔案和整理古代的歷史傳說。歷史檔案愈積愈多,每篇都得有個篇名,例如,記錄盤庚遷都時告諭臣民的文獻就以《盤庚》為篇名。同時,為了使用方便,史官們便把屬于同一時代以及涉及那個時代的文獻編在一起而以朝代作為區別,這樣就產生了《夏書》《商書》《周書》。其中的《周書》收納當代的檔案,內容當然陸續有所增加。這些按朝代分編的歷史文獻匯編大約就是《尚書》的前身。 這種分編的形式可能出現于西周時代。到了春秋時期,它們已經成為貴族們所熟悉的讀物了。春秋中期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的劇烈變化,文化事業日益發展,當時的貴族知識分子迫切需要學習歷史和政治理論來應付實際的活動,于是,這些歷史文獻匯編便和《詩經》一同成為知識界普及的課本,其中的詞句經常為人們所引用。他們在引用這些文獻時,或直接舉出某篇的篇名,或只稱之為《夏書》《商書》《周書》,或籠統地稱為《書》,這只是各人引書的習慣不同。看來,在那時候還沒有將這些歷史文獻合編成一部定型的總集。 春秋末年,儒家的始祖孔子在整理古籍、提倡學術和普及教育方面起過很大的作用,他經常和弟子們講論《詩》《書》,使這些文獻得到更為廣泛的流傳。正因為這樣,后代的儒家才把《尚書》奉為經典。也因為這樣,后代人對孔子和《尚書》的關系才產生一些牽強附會的傳說。例如,從西漢以來,就有人認為孔子曾替《尚書》寫過《書序》,認為現在《尚書》每篇前的《小序》就是孔子寫的。又有人認為原有的《尚書》包括三千多篇,被孔子刪掉了其中絕大部分,只保留下百來篇。這些傳說曾長期流傳于學術界,成為傳統的說法,但實際上都是不可靠的。因為,在孔子的時候,可能還沒有編成定本的《尚書》呢!
在戰國(公元前475—前221)時期,各家學者的著作都曾引用過這些歷史文獻,如《墨子》《管子》《孟子》《呂氏春秋》《荀子》《韓非子》等書都直接引過《書》中的詞句。這些引文有的見于今天的《尚書》,有的不見于今天的《尚書》,有的和今本《尚書》中的詞句大同小異。它們雖然只是片言只字,卻有助于我們了解先秦時期這部《書》的本來面目,所以具有珍貴的價值。先秦人在引用《書》以外,還引用另一種歷史文獻,稱之為《傳》,這種《傳》似乎就是“傳說”的意思。先秦人對于《書》《傳》分得很清楚,大約因為前者被認為是可靠的檔案文獻,而后者只是后人記載的歷史傳說而已。可是,《書》和《傳》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人們有時也把《書》稱作《書傳》。 《尚書》的定本究竟是在什么時代才編成的呢?我們對于這個問題目前還不能提出十分確切的答案。但根據《尚書》本身所提供的線索來看,它的定本很可能是在戰國末期出現的。因為,《尚書》中的《堯典》和《禹貢》等篇關于唐、虞和夏禹時期的記載與戰國中期以前所有關于上古時代的傳說都不大符合:其中所體現的是大一統國家的觀念,而且表現得十分具體,像那樣具體的大一統觀念至少應當是戰國晚期的人才會具有的;同時,這幾篇中還涉及一些地理知識和地名,根據歷史事實來考察,這些地理知識和地名也只有到戰國晚期才會被人們所知道。既然《尚書》的定本中已經收進了《堯典》和《禹貢》這樣晚出的文獻,當然也就說明這個定本的編成年代不得早于戰國晚期以前。*早編成的《尚書》定本究竟包括了多少篇,我們已經無從知道,但我們知道它仍然將各篇按朝代分編,并且保留了《夏書》《商書》《周書》等類目。《尚書》定本編成以后,就有一些專門講授它的學者相互傳習。雖然一般的知識分子也能引用其中某些篇章的詞句,但要全面讀懂它就非依靠專家不可。 《尚書》定本編成以后不久,秦始皇就統一了全國,并且在當年(公元前221)頒布了統一文字的命令,以秦國所定的小篆為規定的標準文字,此后又創了一種比較簡便的隸書作為日常通用文字,而取締了先秦時代其他各種不同的字體。《尚書》原來是用先秦文字寫的,它經過統一文字以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據我們推測,秦朝官方所用的《尚書》想必配合統一文字的命令而用隸書改寫過了,但是民間所藏的《尚書》卻未必全用隸書改寫。因此,秦朝統一文字之后,很可能使《尚書》產生了字體不同的版本。到了秦始皇晚年,為了加強思想統治,下了焚書的命令。命令規定:“非博士官所職(掌管),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c統統要把書燒掉。經過這次焚毀,凡是用先秦文字所寫的《尚書》原本差不多全部被消滅。能公開保留的只有博士所掌管的《尚書》,這些《尚書》當然都是隸書改寫本而不是它的本來面目了。 此后不久,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接著又發生楚、漢戰爭,一連打了七八年仗。這時候,山東濟南有一個專門講授《尚書》的學者,姓伏,名勝,人們都稱他作伏生d。伏生曾在秦朝中央擔任過博士,他的手頭保留下一部《尚書》。當楚、漢戰爭期間,濟南地方一直兵荒馬亂,伏生不敢留在家鄉,只好逃往外地避難,臨走以前,把他的《尚書》藏在家中的壁縫里。e等到劉邦統一全國,建立了漢朝,社會秩序穩定以后,伏生才返回故鄉,到老家的壁縫里去找尋那部暗藏多年的《尚書》。書,居然被他找到了,但遺憾的是,這部書已經損失了一部分,只剩下二十八篇。
新編歷史小叢書尚書史話/新編歷史小叢書 作者簡介
馬雍(1931—1985),字孟池,湖南衡陽人,國學大師馬宗霍之哲嗣。20世紀50年代的北大高材生,專攻西歐歷史,精通多種外語,是學貫中西的一代史學大師。1954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融會古代經史,考證各地出土文物,尤其是新疆出土文物,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還是唐長孺先生主持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整理組成員,遂有“獻身高昌”之宏愿。他主要專著有《戰國縱橫家書》《新疆歷史文物》《〈尚書〉史話》《西域史地文物叢考》,另有代表性譯著《斯巴達卡斯》(1955)、《伏爾泰評傳》(1957)、《阿古利可拉傳·日耳曼尼亞志》(1958)、《古代社會》(1981)、《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1985)等多部傳世。
改革開放之初,國人對國際學術界的現狀尚不十分了解,馬雍卻一馬當先,分別在法國、意大利、日本用英文刊發學術論文,如《隋大興城之城市規劃》(巴黎,1980)、《近代歐洲漢學家之先驅衛匡國》(特倫托,1983)、《吐魯番出土高昌郡文書考》(東京,1984)等學術論文,率先問鼎國際學壇。馬雍先生是史壇罕見的奇才,凡是接觸過他的人,無不為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 主題:評價書的內容
這本書讓我對《尚書》的真偽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原來,在歷史上,《尚書》的版本眾多,真偽難辨。作者通過詳實的史料和嚴謹的考證,為我們揭開了這些謎團,讓我對這部古籍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 主題:非常榮幸能為這次購書體驗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這已經不知道n次在...
非常榮幸能為這次購書體驗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這已經不知道n次在中圖購買書籍, 書籍便宜, 質量好, 物美價廉, 買的放心又開心, 這真是買書上癮的節奏啊, 根本無法停下來, 品類多, 而且齊全, 劃算, 方便, 快捷, 實惠, 包裝又好,沒有任何破損,簡直是愛書人的福音, 會一直支持下去,感謝中圖,讓我們讀書人便宜買好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