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強國必先強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150867
- 條形碼:9787505150867 ; 978-7-5051-508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強國必先強黨 本書特色
多角度論述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在當代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價值意義。 深入分析了當代中國強黨與強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系統回答了為什么強國必先強黨,和怎么樣強黨才能強國的問題。 在全球視野下的國家發展比較中闡述“中國治理”的經驗和方案,體現了“中國治理”的國際借鑒意義。
強國必先強黨 內容簡介
本書從黨的建設關系國家發展大方向、關系國家現代化資源聚集、關系社會穩定發展、關系國家決策執行、關系社會組織協調、關系社會精神文化力量、關系富民強國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當代中國強黨與強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特色,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為什么強國必先強黨,和怎么樣強黨才能強國的問題。
強國必先強黨 目錄
目錄
001 序言
001 **章黨的領導與國家發展方向
002 一、發展方向是國家的根本
008 二、黨的領導確立正確導向
013 三、黨的領導具有自身優勢
029 第二章黨的建設與國家穩定發展
030 一、社會穩定是現代化前提
034 二、中國具有穩定社會的條件
050 三、發揮促進和保障作用
061 第三章黨的建設與國家決策執行
062 一、科學決策是關鍵
079 二、執行力是國家力量
083 三、黨的建設保障決策科學和執行有效
091 第四章黨的建設與社會組織協調
092 一、現代化需要有效組織
098 二、具有自身的組織條件
106 三、實現有效的組織協調
119 第五章黨的建設與社會要素配置
120 一、制度要素
131 二、組織要素
139 三、人才要素
147 第六章黨的建設與國家軟實力
148 一、黨的建設是一種政黨文化
153 二、政黨文化蘊含著巨大能量
163 三、黨內政治文化與傳統文化
175 第七章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
176 一、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關聯
188 二、黨建理念與國家治理
196 三、以黨的建設推進國家治理
205 第八章黨的領導與富民強國
206 一、富民與強國
215 二、黨的領導與利益表達
220 三、黨的領導與目標實現
233 后記
強國必先強黨 節選
《強國必先強黨》: 2.從經驗決策向科學決策轉變。傳統決策方式的*大特點是依靠過去的經驗來作出決策。改革開放后,決策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改變過去“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的經驗決策方式,把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工具、科學的分析方法及科學的運作程序引入到決策的過程中來,為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技術和方法的支撐。從科學決策的角度說,決策已不再是領導、政治家所獨攬的事情,專家、學者、政策咨詢機構參與決策論證已成為決策過程的重要環節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政協于1950年9月21日就出臺了《雙周座談會暫行組織辦法》,使“雙周座談會”成為制度。人民政協各參加單位,包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通過這個平臺討論時事、協商國是。從1950年到1966年,共召開了114次“雙周座談會”。“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雙周座談會”隨著人民政協工作的停止而中止。這個制度現在又重新恢復起來,發揮了積極作用。決策是一種理性選擇行為,是有理性的行動者對于某種外部挑戰作出的果斷的反應。所謂科學決策,說到底是要使決策者的理性選擇盡可能符合客觀規律。 3.從決策組織高度集中向決策組織結構分化轉變。政治發展理論認為,決策組織高度集中向決策組織結構分化的轉變是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發展的其中一個方面首先指的就是結構的分化和專業化,由于分化,在體系中各種政治角色的功能專門性就會上升。如果說改革開放前的決策體制的發展趨勢是不斷強化決策權力的集中,導致“以黨代政”問題出現,那么,改革開放后決策體制的發展趨向則是對國家政權機關在決策中的職能進行科學定位、適度分開,從而保證各種國家機關發揮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家的決策權力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就是在保證中國共產黨在決策中的領導地位的基礎上,合理區分政黨組織與立法、行政、司法機關活動的不同特點和在國家決策中的不同職能,使之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行使職權。 黨的領導不是包辦、包攬、包干一切,不是替代一切組織、機構去直接領導、直接管理、直接組織。作為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的決策權不能取代政府管理公共事務、制定公共政策的權力,更不能代替全國人大制定法律的權力。如關于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先由黨中央經過廣泛討論確定后,還須經過全國人大討論通過。如《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須經過全國人大正式通過后方能實施。 4.從封閉式決策向開放式決策轉變。政治文明的發展趨向是“少數人政治”轉變為“多數人政治”,“宮廷政治”轉變為“社會政治”,“暗箱政治”轉變為“透明政治”。中國共產黨決策的開放性充分體現了走向強大的自信和堅定。 改革開放前,中國的決策過程基本上是在封閉狀態下“神秘”進行,甚至把國家重大決策當成“國家機密”看待,僅局限于少數人、少數部門機構知悉。改革開放后,國家為了適應尊重公民知情權、表達權、參政權和監督權的需要,逐漸加快了決策開放的進程,決策開放的形式也日益多樣化、多層化。如每次中央全會召開之前都要預先向社會公布會議的日期、地點以及主要內容。 ……
強國必先強黨 作者簡介
郭亞丁:教授,全國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浙江省委黨校教授,浙江省委黨校原黨史黨建部主任、黨建研究所所長、政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黨的建設、政黨與社會發展、政黨比較等。 迄今已出版《黨的領導要論》《政黨差異性研究》《黨的結構論》等學術專著9部,主編和參與編寫《黨的基本知識簡明讀本》《新世紀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全面從嚴治黨》等著作教材12部。主持國家社科規劃課題、中央組織部重點課題、中央黨校重大課題、浙江省社科重大招標課題等共21項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