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司令的女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莫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59906
- 條形碼:9787533959906 ; 978-7-5339-5990-6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司令的女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莫言 本書特色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中篇小說精品完全收錄;全新小開本、精裝設計;———————————————————————— 初戀情結、異稟兒童、超感與通感、饑餓與狂歡、“計劃生育”與高考等幾代人都會遇到的人生主題;《藏寶圖》:通靈的虎須,老虎肉的餃子,只有一句真話的故事,已確定將拍攝同名電影;《變》:中國社會變遷的記錄,小說單行本在歐洲堪稱人氣王! 不可不讀的當代文學經典,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中篇小說*全匯編。 “莫言中篇精品系列”囊括了莫言自創作開始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期間全部中篇作品,表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可以幫助讀者深入了解莫言中篇小說的豐富內涵和體量,為學者、評論家研究提供材料。此次出版精審細校,全新修訂,增補遺漏。 中篇創作出現了莫言創作中反復表現的主題,并日趨成熟。 莫言長篇寫作中經常表現的的主題,在中篇的創作中也多有所表現。比如初戀情結、異稟兒童、超感與通感、饑餓與狂歡、“計劃生育”與高考等,都是莫言經常表現的主題。在反復的表現過程中,形成了莫言式的象征意味,也顯露出莫言對生命的重視和對現代社會人類生存狀態的反思。 莫言的創作試驗場,不乏為長篇創作做準備的練筆佳作。 因為中篇小說的體例適中,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可能性,在中篇創作的過程中,莫言有意識地在一些作品中舍棄自己熟悉的題材和手法,努力進行著多樣化的探索,對自己發出挑戰,拒絕變成熟練的小說工匠。并且有些作品作為長篇小說的構思準備之作,與長篇對照閱讀,別有趣味。 全新裝幀設計,小巧便攜,細膩用紙,手感尚佳。 這套書采用了小32開的開本,精裝設計,小巧便攜,易于翻閱,更符合當下快節奏生活中讀者的閱讀習慣。在設計上沿用“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的思路,護封選擇了具有現代感的抽象圖案設計,希望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感受。書的內文采用細膩的純質紙,內封則采用相當有質感的木棉紙印金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莫言是一位詩人,一位撕碎程式化的宣傳海報,把個人從湮沒無名的蕓蕓大眾之中提升起來的詩人。借助嘲笑和譏諷,莫言不僅抨擊歷史及其謊言,也鞭撻社會貧困與政治偽善。 莫言的想象飛越于整個人類的存在狀態之上……他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無真相、無常識,亦無同情的世界,是一個人們膽大妄為、孤立無助、荒誕不經的世界。 比起眾多追隨拉伯雷和斯威夫特——在我們的時代,追隨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家,莫言的世界更加趣味橫生,也更為驚駭人心。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選摘) 莫言是我們的惠特曼,他有巨大的胃口、旺盛的食欲,似乎沒有什么東西是他不能消化的;他剛健、粗俗、洶涌澎湃,闡揚著中國精神中更寬闊的一面,那既是經驗的、感覺的、身體的,又是超驗的、終極的,超越自我,超越歷史理性。 ——著名作家、評論家李敬澤 我曾說過,中國文化太缺少三樣東西:慈悲、寬厚與幽默,但莫言出現之后,就另當別論了,至少是“幽默”不缺了。林語堂在世時提倡幽默,可惜他未能遇到莫言,而我與莫言相逢了,這真是幸運。 ——著名人文學者、思想家、文學家劉再復 在我做文學院院士的十六年里,沒有誰的作品能像莫言的那樣打動我。在目前仍然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僅是中國Z優秀的作家,也是世界上Z優秀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 佩爾·韋斯特伯格 莫言世界里的成長往往是一個激動的過程,母親的憤怒,父親的浪蕩,創傷,疾病,謾罵,暴力,遺棄;可是孩子并沒有因此萎縮,相反,很健壯。 ——著名作家 王安憶莫言把日常生活中的災難編織成一種有用的、令人振奮的、罕見的東西。 ——《紐約時報書評》被視為中國的威廉·福克納,有著加西亞·馬爾克斯魔幻風格的莫言,對中國鄉村的描寫有一種魔幻般的抒情詩情調,黑色幽默和超自然的描述灌注其間……即使對不熟悉中國作品的讀者來說,這八個故事也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萬花筒一般地反映了中國的當代現實。 ——《華盛頓時報》幾個短篇展示了作者毋庸置疑的創作才華……莫言所表現出的敘事技巧可看作是一種中國式的巴洛克,充滿了華麗、詭異的想象。 ——英美學界重量級文學評論刊物《今日世界文學》莫言長大后,還能保留了如此豐富的孩童時代記憶,這就是天才。 ——日本文藝批評家藤井省三 莫言有一種能力,就是非常有效地將現實生活轉化為非現實生活,沒有比他的小說里的現實生活更不現實了。他明明是在說著這一件事情,結果卻說成了那一件事情。仿佛他看世界的眼睛有一種曲光的功能,景物一旦進入視野,頓時就改了面目。并不是說與原來完全不一樣,甚至很一樣,可就是成了另一個世界。 ——著名作家、復旦大學教授王安憶莫言通過自己獨特的創作,把高密東北鄉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隱秘在膠東平原邊緣的丘陵和平原過渡地帶的微地,擴展為世界性的中心舞臺。在這片普通而神奇的土地上,以“我爺爺”余占鰲為代表的高密東北鄉子民們上演了一出出慷慨激昂的人生大劇,一如電影《紅高粱》里“酒神曲”吼誦時的高亢鷹揚。在文學的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 ——作家 葉開
司令的女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莫言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中篇小說集之一,收錄作品四部。 《司令的女人》在語言上進行了全新嘗試,幽默隨性的四言句,帶來說唱般的韻律感,用跳躍滑稽的敘事講述了一個以死刑開頭、又以死刑結尾的故事。 《野騾子》是《四十一炮》的前奏,書寫社會轉型期小人物的命運沉浮,用小男孩的視角,見證不同人對食色欲望態度的碰撞。 《藏寶圖》是莫言的信馬由韁之作,充滿了戲謔,通靈的虎須,老虎肉的餃子,藏在小飯館里的藏寶圖,玩笑與真實沒有了邊界。已確定將拍攝同名電影。 《變》是自傳體小說,記錄了莫言的一段軍旅生涯,映射出整個中國社會的變遷。小說的出現,似乎是個終結,但也含有開端的意思。單行本在歐洲極具人氣。
司令的女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莫言 目錄
司令的女人/001
野騾子/076
藏寶圖/151
變/210
司令的女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莫言 節選
司令的女人 一 司令在省城犯了死罪的消息傳到村里之前,我們一直認為他是我們這茬人里*有福氣的一個。 司令是外號,他的乳名叫八月,學名叫孫國棟。我們在村子里念小學時,他的外號就叫響了,連我們那個愛好寫詩、開口就合轍押韻的李詩經老師也叫。李老師給我們上語文課,看到黑板不干凈,就說: “司令同學,請你上前;抬起你臉,擦擦黑板;小心灰塵,瞇了你眼!” “唉!”他爽快地答應著走上講臺擦黑板。 受李詩經老師影響,我們也喜歡說四言句。李老師說,天下的詩歌、文章,都是從四言句化出來的,只要四言詩作得好,那就是一鞭一道痕,一掌一摑血,一刀一個窟窿,那就沒有什么文體能難住你了。星期天我們約司令去放牛,站在大街上——他家臨街——齊聲喊叫: “司令司令,你這懶種;日上三竿,太陽曬腚。東洼放牛,南洼割草;溝里摸魚,河里洗澡;你去不去?不去拉倒。” 司令的娘孫寡婦從屋子里走出來,將半截身體探出土墻,不高興地說: “你們這些孩子,怎么叫俺兒司令呢?俺兒有大號的,俺兒叫孫國棟。” “大嬸大嬸,不要翻臉,我們保證,不再亂喊。”我們真誠地向她道著歉,然后大聲喊叫:“司令司令,你真能磨,大閨女上轎,沒你啰唆!” 司令攥著一塊地瓜從屋子里躥出來,大聲嚷著: “別急別急,各位伙計,若不等我,不夠意思!” 司令娘對司令說: “往后他們叫你司令不許答應!” 司令在我們那班差不多大小的孩子里是個頭躥得*高的,據說他的爹就是個大個子,大個子爹做出大個子兒,天經地義。他的爹外號叫旅長,爹旅長,兒司令,一代更比一代強。也許他的外號就是從他爹的外號的基礎上提拔起來的?誰知道呢!司令的爹六〇年生活困難時撐死了——一架飛機掉在我們村頭上,司令的爹和幾個村民用擔架將受傷的飛行員送到機場,機場里抬出一筐饅頭慰勞他們,司令的爹貪食,一口氣吃了十七個。回家的路上,走著走著,嘭的一聲,胃爆炸了,人就死了。有人說個頭高矮與吃的孬好有關系,我看關鍵還是種的問題,司令吃啥了?草一把菜一筐,沒餓死就算大命,但他愣是躥了個一米七十的大個子,還不滿十五歲呢! 司令家房子旁邊有一個大灣,灣里有水,水很深,水里有很多泥鰍。司令的娘利用這個有利條件,養了幾只大鵝。大鵝的蛋比母雞的蛋大得多,兩個鵝蛋就有半斤。每年清明節,村里風俗是家家搟單餅煮雞蛋。司令家過清明節不煮雞蛋,煮鵝蛋,司令家的餅搟得特別大。我做夢都想得到一個煮熟了的鵝蛋,就拿了兩個雞蛋去跟司令換,司令說: “這件事情,很不平常,我得回家,問問俺娘。” 司令的娘見到我大姐,說: “你們家二皮真有意思,拿著兩個雞蛋換俺司令的鵝蛋,我就讓司令送給他一個。這孩子,真有景兒,臨墻隔家的,還說什么換?” 我大姐回家就告了我一狀。我娘說: “你這孩子,真是嘴饞,怎么敢白吃人家的鵝蛋呢?吃了人家的鵝蛋,你拿什么去還?你如果還不上,就欠了人家的情,欠了人家的情就得看人家的眼色行事,你這孩子,真是碟子里扎猛——不知道深淺!” 我大姐逼我將鵝蛋送回去,我說早就下了肚子了。她好奇地問我: “鵝蛋什么味?比雞蛋好吃嗎?” “好吃好吃,天下**,撈不到吃,活活饞死!”我故意氣她說。 其實鵝蛋很粗很腥,遠不如雞蛋細膩好吃,營養價值肯定也比不上雞蛋。 我大姐恨恨地說: “怎么不讓鵝蛋把你噎死呢?” 因為一個鵝蛋,我與司令的關系親密了許多。為了不欠他家的情,我冒著生命危險到鄰村的瓜地里摸了一褲子瓜,有苕瓜,有面瓜,有甜瓜,深更半夜的,擔著驚受著怕,只能是摸到什么摘什么,顧不上辨品種,也沒法子分生熟,摘滿了褲子,拖著褲腰往外爬,小心翼翼地,不敢弄出動靜。看瓜的小陳是個雀瞽眼,眼色不濟,但耳朵特靈,他好使一桿土炮,炮膛里裝滿黑藥和綠豆大的鐵砂子,打出來就是一條火胡同。我說冒著生命危險,絕不是夸張。小陳能聽聲打鳥,這也并不是說他是個了不起的神槍手,主要還是那支土炮射界寬。我將一褲子瓜扛到司令家,雖沒明說,那意思他們也就明白了。所以我跟司令的友誼是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的,并不是我吃了他家一個鵝蛋欠了他家的情要去巴結他,給他當鞍前馬后的狗腿子。 司令從小就是個忠厚孩子,在我們村有口皆碑。那時候鄰村有十幾個孩子在我們村念書,河里發水淹沒小橋,司令就把這些孩子一個個地背到對岸去。類似的好事他還做了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盡述。總而言之,司令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盡管有的人暗中嘲笑他缺心眼,是個半傻子。不是也有人嘲笑雷鋒是個傻子嗎?雷鋒理直氣壯地說:“我愿做革命的傻子!”司令什么也不說。1964年掀起學雷鋒運動后,我們學校提出的口號是:“遠學雷鋒,近學孫國棟。”這個口號用了司令的學名,別扭得很,我們建議改成“遠學雷鋒,近學司令”,學校不同意。 村里孩子上學晚,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司令十六歲了,才讀小學五年級。我比司令小一歲,也讀五年級。那個夏天里的幾乎每個晚上,我們都舉著鐵皮喇叭在大街上喊叫,宣傳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條”和預防大腦炎——“文革”爆發時,正趕上大腦炎流行,死了好多小男孩。“十六條”早就忘了,預防大腦炎的宣傳詞兒還記得:“一九六六年,真是不平凡,砸爛三家村,流行大腦炎。得了大腦炎,快吃蔥和蒜;小子你不吃,立馬就完蛋!”我們在前面喊叫,后邊還跟著一些小頑童,他們嘻嘻哈哈、打打鬧鬧,還大膽地改造著我們的廣播詞兒:“十六條兒,十七條兒,一條一撮雞巴毛兒;張老漢,李老漢,快吃大蔥和大蒜,不吃馬上就完蛋!”這些詞兒要是出自大人之口,肯定要被打成反革命,但出自小孩子之口,也就沒法子追究了。 1968年夏天,我們村子里下來了一批知識青年,七男五女,共總一打。他們的年齡跟我們差不多,但看起來比我們大。城里人知識多,思想復雜,發育早。我們在夏天里還光著屁股上街,就像伊甸園里沒受誘惑之前的亞當——我的這點宗教知識是從陸西文的爺爺陸鬼子那些聽到的,這老爺子解放前就信了耶穌教。農民們在地里鋤草,他站在地頭上祈禱:“主哇,不要讓我的地里長草!”主當然不聽他的使喚。棉花地里鬧蟲子,農民們都提著瓶子去捉蟲,他跪在地頭上祈禱:“主哇,不要讓棉鈴蟲吃我的棉桃!”棉鈴蟲也不聽上帝的話——知青都穿著衣服,不但穿著褲子,而且還穿著褂子,不但女的不光膀子,連男的也不光膀子。我們光著屁股去知青點看熱鬧時,女知青都不敢抬頭。村支部書記往外轟我們:“滾,你們這些不知羞恥的東西!”我們被轟出來,低頭看看自己,然后看看別人,尤其是看了司令之后,才感到問題嚴重,不穿褂子可以,不穿褲子是絕對不行了。 知青中有一個男的,名字叫宋河。宋河瘦高個兒,白瓜子臉,高鼻子,長眉毛,一頭卷毛,看樣子不是純粹的中國人。謠傳他爹是個美國大兵。村里人很快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宋鬼子”。雜種出天才,“宋鬼子”會吹口琴、吹笛子,還會拉手風琴。吹笛子吹口琴沒有什么了不起,我們學校的季老師也會吹。手風琴這種樂器樣子古怪,我們不但沒聽過,連見都沒見過。司令說手風琴像他家的大風箱,我們一琢磨也覺得像,就給“宋鬼子”的手風琴起了一個外號“風箱”。 知青中有一個女的,名字叫唐麗娟。這個名字很古典,有一點點小家碧玉的意思,顯得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男知青數“宋鬼子”好看,女知青中數唐麗娟漂亮。村里人給她起了一個外號:“茶壺蓋子”。這是一個高度贊美的外號,意思她是*漂亮的。 我們那地方,地是澇洼地,水是含氟水, 不論男女老少,一張嘴就露出兩排豬屎牙,難看得要命。年輕人好俊,學著城里人用牙膏刷牙,搗得滿嘴血沫子,也沒見哪個刷白了。我姐姐她們那幫大閨女,每天早晨對著鏡子用剪刀刮牙,刮得滿口鮮血,也刮不白。我有一個當醫生的姑姑,批評刮牙的大閨女們:“刮什么呀!你們的牙髓都是黑的,刮什么?如果想白,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連根拔,然后鑲上一口化學的。”真還有幾個青年聽了我姑姑的話,去縣城里把牙拔了,鑲了滿口的化學牙。剛鑲了牙不好意思讓人看見,出門就捂上一個口罩;過了一段時間,又生怕別人看不到,見到人就齜牙咧嘴,恨不得把嘴唇切去。我們學校有個代課老師馬紅英,鑲了一口化學牙,說起話來連腔調都變了,好像嘴里勒著一條馬嚼子。 “茶壺蓋子”的眼睛鼻子就不必說了,單她那一口牙就夠了。人家那牙,白里透出青來,一顆是一顆,像瓷的也像玉的,一張嘴就閃閃發光,好像嘴里含著珍珠。我們**眼看到她時,就感到眼前一亮,全是她的牙鬧的。她的牙齒是她的明媚的笑容的重要構成部分。幾十年后,我們村里的人提起她來,首先要說的就是: 那閨女生了一口好牙! “茶壺蓋子”除了牙好,別的地方也出色。她的皮膚很白,很薄,仿佛一掐就會冒出白水兒。她的眼睛很大,嘴巴稍大了點——我們那兒審美標準比較古典,喜歡小嘴美人,這都是讓評書害的,評書里描述美人,動不動就說“杏眼桃腮,櫻桃小口”,實際上地球上從來沒出現過這樣的女人,如果有,肯定是妖怪——她的身材也好,腰是腰腿是腿,不像我們村里那些大閨女,上下一般粗,個個賽麻袋。現在回憶起來,如果硬要讓我找出“茶壺蓋子”的不足之處……我實在找不出來。有人說她的嘴巴有點歪,但我就迷她這個歪,一歪百媚。 毫無疑問,我們村的男人們,沒有一個不迷她的。老頭子迷,青年迷,連我們這幫鳥毛都沒扎全的半大小子也迷。村里人不說愛字,嫌這個字牙磣,其實迷就是愛,甚至比愛還要嚴重。我們村的民兵連長是個出名的大公雞,連自己的弟媳婦都不放過,知青進了村,他倚仗著連長的身份,有事沒事就往知青點鉆,美其名曰關心知青,實際上是想渾水摸魚。村支部書記讓婦女主任把他叫來,當著許多人的面一頓臭罵:“狗東西,你想點什么不好?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讓老董劁了你個狗雜種!”老董是公社獸醫站的獸醫,劁狗閹豬,一把好手。連長辯解道:“其實我也沒想什么,不過就是看看。”書記道:“看什么?看能解決什么問題?”連長說:“看美人養眼呢!”書記說:“日你媽的,反動邏輯!” 我們這幫小青年,對她的迷戀具有濃厚的審美意味,色情的意識很淡。與“茶壺蓋子”相好?這樣的事我連想都不敢想。我就是喜歡看她,喜歡圍繞著她嗅她的身上發出的那股隱隱約約的好味。究竟是什么氣味,那我可說不出來。反正她的身上有那么一股隱隱約約的氣味,好聞死了。這股好味不光我一個人能聞到,司令也能聞到,吳巴也能聞到。吳巴是我們的同學,也是我們的好友,他的四言詩作得*好,深受我們李老師的贊賞。吳巴寫了一首詩贊美“茶壺蓋子”發出的氣味: “‘茶壺蓋子’,味道真妙;好像饅頭,剛剛發酵;好像鮮花,剛開放了;聞到她味,沒酒也醉;聞到她味,三天不睡。” 我想其實也不是我們想看她,而是她的牙、她的嘴、她的眼、她的腮、她的鼻子、她的像月光一樣的笑容,把我們的眼睛吸了過去,就像河里的大漩渦子不管什么東西都吸過去一樣。我想其實也不是我們主動地去嗅她的氣味,而是她的氣味把我們吸了過去,就像花的香氣把蜜蜂吸引過去一樣。 知青下來后,我們小學畢業,成了公社的小社員。過了一年后,吳巴又去上了農業聯中。我們跟知青們一起勞動,也就是跟“茶壺蓋子”一起勞動。我們多么想跟她說說話兒,但是她根本就不理我們。她喜歡跟“宋鬼子”說話,有時候也跟那些大嫂子們說說話,有時候也跟那些老頭子們學學農活,但她從來不理我們,連看都不看我們一眼,好像我們不存在一樣。我總想找機會討她一點好,但往往弄巧成拙。 記得有一天下午全隊的人都去深翻土地——那天下午刮著很大的西北風,塵土飛揚,七個男知青里有四個戴著風鏡,“宋鬼子”是其中之一。“宋鬼子”喜歡往頭發上抹發蠟,發蠟喜歡沾土,所以他的頭很快就成了黃色的了。他戴著風鏡,頂著滿頭黃土,活像個剛剛跳傘逃生的美國飛行員。大家不敢看他,一看就想笑。以我姐姐為首的那幫大閨女笑得*厲害。隊長憤怒地訓斥她們:“笑什么?喝了母狗尿了是不是?”農村傳說,喝了母狗尿就會狂笑不止。現在想起來我才明白,當我們迷戀“茶壺蓋子”時,以我姐姐為首的那幫大閨女正迷戀著“宋鬼子”。“宋鬼子”兩顆門牙之間有一條縫兒,按說這是個缺陷,但我姐姐說她*喜歡的就是這條牙縫。問她為什么喜歡一條牙縫,她說別的地方都被人喜歡了多少遍了,只有這條牙縫還沒被人喜歡過,所以她喜歡。她還喜歡他猛猛地吸了一口煙,然后把牙關咬緊,讓一縷細煙從那道牙縫里滋兒滋兒地鉆出來。嗨,世界上什么稀奇古怪事都有!“茶壺蓋子”圍著一條大圍巾,戴著一個大口罩,只露著兩只大眼睛。她的眼睫毛真長啊,忽閃忽閃地眨巴著,活像《紅燈記》里的李鐵梅。那天下午,我非常幸運地緊靠著她翻地——每人翻一米寬——為了討她的好——也不完全是為討好她,我是擔心累著她——我翻了足有一米半寬,只給她閃下窄窄一條。她連看都不看我,好像沒發現我的行動。隊長過來檢查翻地的質量,用一根木棍插插翻過的地,說:“小唐,深度不夠!”她卻說:“這不是我翻的。”因為口罩捂著嘴,她的聲音甕聲甕氣。隊長踢我一腳:“二皮,你想干什么?”眾人的目光都轉過來看我,其中也有司令的目光。我當然知道他的心情。 記得有一個上午,全隊的人都去南大洼割麥子。隊長打頭,每人兩壟,梯次展開。我十分幸運地挨在了她的下家。她穿著一件洗得發了白的藍色卡其布軍便裝,紐扣一直扣到了脖子。她穿上男式服裝真是颯爽英姿,我看她一眼鼻子就酸溜溜地想哭,當然是激動的,當然不是難過的。她的那股好味兒與成熟的麥子氣味混合在一起,與野花野草的氣味混合在一起,與天上云雀的歌唱聲混合在一起,真是感人至深。在開始割麥前,我遭受了一個沉重打擊: 司令把她的鐮刀搶過去,非常認真地幫她磨了。我相信這是司令一生中磨得*鋒利的一把鐮刀。他用兩個腳后跟壓住鐮刀把兒,用左手的拇指逼住鐮尖、中指挺住鐮背,用右手捏著一塊青青的、細膩如油脂的磨刀石,嘴里滿含著一口水、唇間叼著一根麥管,讓一股細水沿著麥管均勻地淋在鐮刀刃上,同時他手中的磨刀石噌噌地運動著,磨一會兒這面,就把磨石倒到左手里,用右手挺住鐮背,繼續磨下去。他磨鐮的技術太出色了,連隊長都贊不絕口。隊長說:“司令,不用你割了,專門磨鐮吧!”他把鐮刀磨好了,問她:“你能給我一根頭發嗎?”她吃驚似的瞪著眼問:“干什么?你想干什么?!”她沒有繼續追問就從頭上拔下一根頭發——我的心緊緊地撮了起來,好像不是拔了她一根頭發,而是拔了我一根神經——遞給他,那根頭發在上午的陽光里煥發出藍藍的光芒,就像烏鴉的翅膀在陽光下發出的光芒一樣。司令將鐮刀的刃子對著自己的面,將她的頭發輕輕地放在刀刃上,然后猛地一吹,頭發就斷成了兩截!好家伙,吹毛寸斷,這哪里是鐮刀,分明是寶刀。
司令的女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莫言 作者簡介
莫 言(Mo Yan) 1955年出生于山東高密,1976年參軍離開故鄉,198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2012年因作品“將迷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以及當代社會現實相融合”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這項大獎的中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拇指銬》《歡樂》《爆炸》等中短篇小說一百余部,《霸王別姬》《我們的荊軻》等話劇、戲曲、影視劇劇作多部;另有散文集、演講集、對話集等多部。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意、西、俄、日、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匈牙利、阿拉伯等五十余種語言。 莫言及其作品曾獲得馮牧文學獎、聯合文學獎、大家??紅河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茅盾文學獎、全國戲劇文化獎金獅編劇獎、中華藝文獎、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等國內重要獎項,以及法國Laure Bataillon外國文學獎、法蘭西文化與藝術騎士勛章、意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韓國萬海文學獎、阿爾及利亞“國家杰出獎”等國際重要獎項。 此外,莫言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臺灣佛光大學和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秘魯天主教大學、智利迭戈·波塔萊斯大學 等中外十余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并擁有北京師范大學首位“京師杰出教授”、德國巴伐利亞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英國牛津大學攝政公園學院榮譽院士等稱號。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