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人文與社會譯叢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52190
- 條形碼:9787544752190 ; 978-7-5447-5219-0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文與社會譯叢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歷史 本書特色
《性的起源》所述的不僅在于新的思維方式,而且關涉到生活方式的變化。作者試圖展現人們的信念如何被社會環境所影響,以及商業、交往與社會組織的新形式如何改造了性的觀念與經驗。在傳統的鄉村共同體內,社會與道德的一體化舉措很容易被強制施行;而在大城市的生活則與此不同,其規模龐大,人際生疏,各種信息與觀念轉瞬即逝,性冒險也觸手可得。這種生活對于性戒律的強制實施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倫敦作為當時世界上*大的都會,對于全球講英語的人群而言,它是政治權力、文學與文化以及新觀念的中樞。現代都市的生活方式與態度,社會、思想文化和性方面的新潮流,都在這兒被首先創造出來,而其影響將會遍及四海。
人文與社會譯叢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歷史 內容簡介
在西方的大部分歷史中,所有的婚外性行為都是非法的,教會或國家會對違反者施與懲罰。在1600年至1800年間,這一完整的世界觀被革命化的新思想所破壞,這一思想指出,成年人擁有支配其身體的自由,只要其愿意,就不能通過強制力來使其遵守道德。本書是一部開創性的著作,它通過生動的細節描述,探討了三百年前在英國首先開始的性觀念革命,如何影響了西方人的性態度,以及相應出現的有關性行為的社會變化。本書指出,現代性文化的出現是啟蒙運動的核心部分,并有助于創造一種新的西方文明的模式,即平等、隱私和個人自由的原則。
人文與社會譯叢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歷史 目錄
致 謝
引言:戒律的文化
中世紀背景
宗教改革下的道德觀
權力與懲罰
性戒律的基礎
**章 公共懲罰衰亡史
欲求完美
勝利與失敗
上帝的革命
美德的社團
從業余到職業
等級制與偽善
罪與罰
法紀的終結
第二章 性自由的興起
宗教與道德寬容
自由與良心
道德律與道德真理
自然法與自然倫理
私人惡行與公共利益
自由的盈縮
思考那不可思考的
啟蒙的觀點
第三章 誘奸的熱潮
科學解釋?
浪蕩子的登場
浪子與娼妓
女性的觀點
新穎的看法
第四章 男人與女人的新世界
優雅與感性
自然與教養
婚姻與金錢
懲罰誘奸
一夫多妻制與人口
現代原則
第五章 白奴制的起源
賣淫與慈善
懺悔與新生
性與工作
自利與性趣
收容所之內
貞潔與階級
解救與改造
第六章 媒體與信息
大眾文化的成長
歡場名媛
印刷大爆炸
操縱輿論
私人與公共事務
聲名與財富
自我推銷與宣傳
贊美性愛
結語:現代的性文化——從維多利亞時代至21世紀
壓抑與控制
自由與平等
注釋
索引
人文與社會譯叢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歷史 節選
浪蕩子登場(《性的起源》p.136-144) *先發展的是一種逐漸強化的假設,即男性不可避免地充滿貪欲。當然,認為男性應該擁有強烈性沖動的觀念并不新鮮。眾所周知,基督教義認為欲望是一種根本的驅使力,是男女兩性之墮落本質的一部分。因此,強奸與誘奸女性總是被視作一種顯著的危險。當男人屈服于罪惡的激情時,都鐸官方的訓誡嘆息道,“有多少處女遭到摧殘,有多少人妻走上邪路,有多少寡婦身受玷污”。多蘿西·莉在1616年警告說,“我們女人”知道“男人在任何地方都伺機誘騙我們,一如長老誘騙蘇撒拿”。到了中世紀,教士們已經開始哀嘆女人們被婚姻的承諾騙上床。不少關于通奸的嚴肅討論,也同樣強調男性要為他人妻子與婚姻的墮落負更大責任。正如17世紀中期一位蘇格蘭教會的領袖所承認的,“男人多是引誘者”。另外一位重要的神學家在1673年寫道:“倘若上帝不通過律法來約束性欲,就會導致女性成為*卑劣與*悲慘的存在,被男人使喚得連豬狗都不如”——男人可以隨意強奸,或者對于一個又一個女人用完就扔。 在現實中,男性同樣在性方面更具侵略性。雖然男性對于女性的追求可以得到有關女性欲望與道德弱點之觀念的支持,但在關于民眾日常生活的記載中,居于主流的仍然是男性的糾纏與騷擾。從理論上說,人們認為在自愿與非自愿的性行為間存在著鴻溝。強奸是死罪,任何男人都無權強迫一個女人(盡管在婚姻中,因為妻子屬于丈夫,這一觀念失去了意義)。不過,因為被強奸的女性甚至也會背上不貞的污名,以及在缺乏嚴重傷害的證據和目擊者的情況下難以定罪,所以強奸罪行很少受到審判。另外,因為人們普遍相信沒有性高潮就不會懷孕,所以對那些不幸被迫懷孕的女性來說,其前途命運實甚為可怖。1632年,一名沃爾瑟姆教區的年輕女性向法庭辯解說,強奸她的人“使用了很多暴力把她拖到田間,告訴她如不就范的話就殺了她,因為過度驚嚇并且擔憂性命,她只得委身于這名男子”。但她懷上了那個人的孩子,因此她必須接受懲罰,并在教堂進行公開懺悔。與此同時,人們認定在除強奸以外的所有案例中,女性都一并負有責任,或者沒有理由抱怨,這就致使大量原本屬于侵犯而非自愿的行為取得了合法性。正如一位研究17世紀英國生活的杰出學者所歸納的:“很多女性,甚至是多數女性,都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性騷擾。” 例如,1664年12月,三十歲的塞繆爾·佩皮斯目睹了一名年輕女子所遭受的侮辱,而他則希望自己也參與其中: 這天深夜,當我的馬車行至路德門山街時,我看到兩個時髦男子與他們的仆從拉著一個年輕女孩,我稍后仔細地看了看……是一名售賣緞帶與手套的女販。他們似乎強行拖拉著她,但這個女孩還是跟著走了,我相信她*后應該順從了。不過上帝原諒我吧,我滿腦子渴望著自己加入他們的行列。 在這一年的稍后時間,他在日記中記載了自己與其手下威廉·巴格威爾的漂亮妻子*早的幾次相遇。二十多年后的1687年,當他準備提升巴格威爾時給其寫信說:“我是你的朋友,并始終不渝。”我們不知道他的妻子的名字,在佩皮斯所有的日記與通信中從來沒有對此提及。不過,從他遇見這對夫婦的那一刻起,佩皮斯就開始殘忍地折磨她——當他**本日記于1669年結束時,他仍在與其同床。至于說他們的性關系是如何開始的,那是在*初見過幾面之后,佩皮斯就開始強行親吻于撫摸她,盡管她明顯對此抗拒: 1664年11月5日(在酒館):在那兒我抱著她大吃大喝,而這個可憐的人兒看上去愁容滿面,聽起來哀聲連連,我真的認為自己今天可能無法得逞。不過*終,在受到一些抵抗之后,我還是一步一步得償所愿,甚為快然。 1664年12月20日(在巴格威爾家):這個可憐人兒為我準備了一頓他們家的晚餐——我吃得好極了。晚餐之后我找個機會打發他離開,此后我就可以與她獨處,為所欲為,盡管遇到反抗,我還是如愿以償,甚合我心意。 1665年1月23日:……發現巴格威爾夫人晚餐后在辦公室等著,我與她去了一家之前去過的酒館,在那兒一起度過了晚餐后的所有時間,感到十分愉悅——看到一個摯愛著自己丈夫與宗教的女人如何被征服,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1665年2月20日:……天色已黑,我悄悄走進巴格威爾夫人的房子,在那里我與她云雨一番,雖然碰到了不小困難,我還是如愿以償。于是在心滿意足之后,我走回了家。 1665年2月21日:起床,到辦公室(忍著左手食指扭傷的劇痛,那是我昨天提到的在與她搏斗的過程中受到的創傷)。 更加粗魯的是,無數男人(佩皮斯同樣在其中)利用同一屋檐下年輕女仆的弱點對其糾纏不休。在此之中,只有那些懷孕的受害女性才有可能引出法律方面的問題,然而她們在相關陳述之中的順從者形象,以及當時輿論對于她們的反應,產生出一種披著父權外衣的更廣泛的性剝削文化。艾莉絲·阿什莫的主人,一位廚師,“霸占了她的肉體”達一年,“有時在他自己房間的床上,其他時候則在任何能夠與之獨處的地方”。當她拒絕的時候,他惡狠狠地回應說,“你是我的仆人,我想對你干嘛就干嘛”;但當她懷孕之后,他拒絕承認自己的父親身份,于是她在布萊德威爾以私生的罪名遭到起訴。同一年(1605),在布萊德威爾的法庭上,另一位仆人也說,每當她早上進入主人的臥室時,他“都把她拉到床上,凌辱她的身體”。*粗暴的行為乃是對于兒童的強奸與虐待,有時候這種行為明顯地受到一種可悲的民間信仰之影響,即與處女性交可以治療男人的性病。任何地方,即便在地位相同的人之間,也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鴻溝:多數男性的性權利意識,以及多數女性的受害經歷。這也是為何,即便是莎士比亞,即便他的創造力無與倫比,其性語言仍然總是被男性尋覓、占有、騷擾及征服女性的主題所占據。根據我們自身的標準,當時男性與女性的權力平衡嚴重傾斜,而性關系中女性的作用與意愿被極大限制了。 那些我們祖先使用的更廣義的概念在當時有其歷史特殊性。在18世紀,“誘奸”(seduction)一詞的基本定義是誘導一個女人與自己發生非法但自愿的性關系。雖然雙方都應為這種行為受到譴責,但誘奸本身并非一樁罪行——即便在其中有欺騙行為,例如虛假的婚姻承諾。不過,因為男人的性暴力往往被人忽視,所以當時誘奸的意義還與我們今天所謂的性騷擾、強迫、誘拐或強奸等行為發生了部分重疊。的確,在這種文化中,強奸本身被普遍視作一種玩笑——由于人們認為所有女人心里面都渴望被強暴,人們也完全不相信女人聲稱自己是在不情愿的情況下與人發生關系。這是一種古老的思想,像瑪麗·皮克斯與夏洛特·倫諾克斯這樣的早期女性劇作家就曾反復借此來打趣,同樣,它也出現在無數男人的幻想之中。例如作為當時男性的一員,亨利·菲爾丁就著迷于性暴力。我們將在本章后面部分中看到,他終其一生都在用盡心力與男性和女性的激情、誘奸以及性不公纏斗。不過,我們在此處先來熟悉一下菲爾丁及其同代人所因襲的思維模式,讓我們首先來看看他以匿名的身份對羅馬詩人奧維德那篇著名而冗長的情人勸導書之翻譯,其中言及女人是什么,她們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滿足她們。他教導其讀者,我們男人 能更好地控制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欲望也沒有那么強烈,也不會超越所有的界限,一如她們的……每一次新的戀情都讓她們春心蕩漾,她們時時刻刻都在渴求著其他女人的情人與丈夫。 ……
人文與社會譯叢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歷史 作者簡介
法拉梅茲??達伯霍瓦拉(Faramerz Dabhoiwala),1969年生于英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長大,在英國的牛津和約克接受教育,現為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歷史學高級研究員,皇家歷史學會成員,本書是他的處女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