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完美主義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1588
- 條形碼:9787559641588 ; 978-7-5596-415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紙上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完美主義者 本書特色
中國國家地理2019重磅推出 藝術啟蒙系列“紙上美術館”,家庭**的藝術入門讀物 把美術館搬回家,從文藝復興到浮世繪,從達·芬奇到梵高,27位畫家,27本書,盡覽世界名畫 翻開書本,如同走進“紙上美術館”;貼心的隨畫解讀,帶你一起感受藝術的溫度 原版由歐洲知名媒體GEO藝術與《世界報》聯(lián)合出品,世界各大美術館供圖,高清畫質(zhì),同類書中優(yōu)質(zhì)水準,色彩逼近原作,細節(jié)一覽無余 8開大開本精裝,特選高檔進口啞粉紙印刷,品質(zhì)媲美國外原版畫冊,值得收藏 本書亮點 ※虛擬展廳※ 為每位畫家模擬一座專屬美術館 精心劃分各大主題展廳 近距離欣賞畫家四十余件代表作 ※高清細節(jié)※ 歐洲知名媒體GEO藝術與《世界報》聯(lián)合出品 全球各大美術館供圖 逼近原作的細節(jié)呈現(xiàn) ※隨畫解讀※ 資深藝術學者撰寫畫作介紹 如同參觀美術館時的貼心講解 ※畫家年表※ 隨書附帶畫家生平履歷 了解藝術大師創(chuàng)作歷程 ※收藏分布※ 散落各地的原作分布詳表 指引你探尋真跡之路
紙上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完美主義者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紙上美術館”系列圖書之一,以16世紀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為主題,展示了藝術家40余件代表性壁畫和雕塑等類型的作品。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城市設計師,他的壁畫《創(chuàng)世記》壯闊恢宏、人物眾多,表現(xiàn)出他高超的繪畫技能。他的雕塑作品是極具美感和力量的代表,人物的肌肉、線條和比例無不體現(xiàn)出他的超凡才能,其雕塑《大衛(wèi)》《哀悼基督》等作品,直到今天仍是完美藝術作品的典范。
紙上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完美主義者 目錄
A 西斯廷教堂
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內(nèi)舉世聞名的天頂壁畫展現(xiàn)了這位文藝復興巨匠無與倫比的才華。
B 陵墓
無論是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還是朱利奧·德·美第奇委托設計的小教堂,這些恢宏之作都是他未能實現(xiàn)的偉大夢想。
C 世俗與宗教雕塑
對米開朗基羅而言,雕塑藝術的**維度便是“未完成態(tài)”,這種形態(tài)或是傳達一種無法實現(xiàn)的完美夢境,或是表現(xiàn)一種刻意為之的效果。
D 繪畫與素描
在描繪人體時,米開朗基羅不僅關注靈魂中的痛苦掙扎,還注重以美學的視角生動地呈現(xiàn)肌肉的線條與優(yōu)美的輪廓。
畫家年表
收藏分布
紙上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完美主義者 節(jié)選
鴻篇巨制的初稿 在西斯廷教堂的腳手架上度過了四年之后,米開朗基羅終于能夠重操尤利烏斯二世委托于他的浩大工程,即教皇本人的陵墓。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持續(xù)了將近四十年,1505年初稿面世,1542年第六版部分完成。委托合同幾經(jīng)修改(前后共與四位教皇簽訂),*初約定創(chuàng)作十余尊雕塑,分多層擺放,而*終規(guī)模卻大幅縮水,但仍然可見設想之初的恢宏氣勢。陵墓下層的三尊雕塑均由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現(xiàn)存于羅馬圣伯多祿鎖鏈教堂中:摩西居中,兩側(cè)分別是利亞和拉結(jié)。其他雕塑,尤其是“奴隸”系列,則分別保存于法國盧浮宮和意大利佛羅倫薩。 判斷一個偉大之人的才能,要看他是否害怕無法完全按照其設想完成應許之事。 —— 米開朗基羅 尤利烏斯二世陵墓雕塑 1545 年 大理石 羅馬 圣伯多祿鎖鏈教堂 《利亞》 尤利烏斯二世陵墓雕塑 1545 年 大理石 高:209厘米 羅馬 圣伯多祿鎖鏈教堂 靈感與影響 古希臘雕塑的典范 著名的《望樓上的殘軀》(望樓是梵蒂岡宮中存放教皇私人收藏之處)出自雅典雕刻家阿波羅尼奧斯之手,其來源已無從知曉。這尊雕像令16世紀初的藝術家們嘆為觀止,他們不僅前來欣賞,還用畫筆臨摹,并從中汲取靈感,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米開朗基羅是*早將其作為參考范式運用于壁畫和雕塑創(chuàng)作之中的。這尊雕像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紀,男子的大腿肌肉充滿力量、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詮釋了堪稱完美的男子氣概。米開朗基羅將這座雕像視為典范絲毫不令人驚訝,即便只余下軀干部分,其完美的線條仍被視為藝術史上的典范之作。米開朗基羅《未完成的奴隸》雕像便是向這一經(jīng)典之作的致敬,同時也是其“未完成態(tài)”藝術原則的體現(xiàn):“就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而言,‘未完成’一詞可用來表示其成熟時期的創(chuàng)作,大部分作品都是故意停留在某個中間狀態(tài)。除了技術層面以外,這種雕刻方式也承載著深層的含義,與藝術家本人的精神意志有關:同柏拉圖的思想主張一樣,從原石的枷鎖中艱難脫身的形象表明了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雕刻家為追尋純粹形式而作的斗爭象征著人類在世間的生命歷程。”(加布里埃拉·迪·卡格諾) 《未完成的奴隸》 大理石 阿波羅尼奧斯 《望樓上的殘軀》 公元前1世紀 大理石 梵蒂岡 庇奧-克里門提諾博物館 太陽的力量 《晝》以男子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他雖年紀老邁,但仍充滿陽剛之氣,在與夜的斗爭中全勝而歸。米開朗基羅擅長塑造人物的扭轉(zhuǎn)姿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他的臉龐仿佛剛剛從石頭中脫離出來(如同仍被黑暗籠罩一般,也符合米開朗基羅一貫重視的“未完成態(tài)”原則),有力、堅定地從肩膀上方轉(zhuǎn)過,而手臂卻仍放在左右交疊的雙腿之后。米開朗基羅曾試圖通過十四行詩來表達時間摧枯拉朽的力量:“晝和夜交談訴說:我們一路疾馳,導致朱利亞諾公爵之死。他完全有理由向我們復仇。既然我們殺死了他,那么他的報復就是從他閉上的雙眼中奪去我們的光,合上我們的眼。” 《晝》 朱利亞諾·德·美第奇陵墓雕塑 1526—1531 年 大理石 高:160 厘米 寬:150 厘米 佛羅倫薩 圣·洛倫佐教堂新圣器室
紙上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完美主義者 作者簡介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意大利雕塑家、畫家、建筑師、詩人,與達芬奇、拉斐爾并稱為“文藝復興三杰”。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巔峰,以《大衛(wèi)》、美第奇家族墓前的《晝》《夜》《晨》《暮》四座雕像等聞名于世。他著名的繪畫作品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chuàng)世記》和壁畫《最后的審判》,場面恢宏壯麗,人物體態(tài)健美,展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戲劇效果。 作者 西爾維吉拉爾-拉戈斯,法國暢銷書作家、記者。從1978年至今創(chuàng)作過許多作品,作品涉及生活藝術、美食、藝術和藝術史等領域,著作頗豐,有超過60本的飲食時尚書籍。他在藝術尤其是繪畫方面有著深厚的修養(yǎng)和獨到的見解。 譯者 田夢,北京語言大學翻譯碩士,曾獲第10屆傅雷翻譯出版獎(社科類),翻譯出版過多本文學、文化類書籍,包括《路易威登城市指南》(巴黎卷)、《鮑勃·迪倫:詩人之歌》等。 GEO(德國國家地理) 1976年創(chuàng)刊于德國漢堡,是一本用最精美圖片探索未知、發(fā)現(xiàn)世界的高端人文地理雜志。GEO擁有強大的圖片庫資源,其中GEOART(GEO藝術)長期與歐美各大美術館合作,共同開發(fā)藝術衍生品和相關出版物。 《世界報》 創(chuàng)辦于1944年。是法國第二大全國性日報,也是法國在海外銷售量大的日報,在法語國家地區(qū)極具影響力,國際知名度頗高。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jīng)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