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空間、手藝和儀式:農耕文化的整合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74386
- 條形碼:9787532174386 ; 978-7-5321-743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空間、手藝和儀式:農耕文化的整合記憶 本書特色
本書以系列田野調查為基礎,大致從空間、手藝、儀式等三個方面,整理了近十年的研究所得,采用文字和圖像相結合的方式,討論了傳統農耕社會的文化記憶形式,籍此揭示鄉村社會村落文化空間、手工藝、農民畫、民俗儀式等記憶形式的文化整合特性。
空間、手藝和儀式:農耕文化的整合記憶 內容簡介
手藝是一種記憶,儀式也是一種記憶。它們以時間為軸線整合進鄉村社會空間中。在時間的編織中,村落成為了農耕文化整合性記憶的重要載體。《空間、手藝和儀式:農耕文化的整合記憶/藝術與人文叢書》以傳統農耕社會中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為對象,大致圍繞空間、手藝和儀式三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田野觀察和思考,嘗試梳理鄂東區域社會中關于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藉此表達對智慧而善良的世代農耕人的故意!
空間、手藝和儀式:農耕文化的整合記憶 目錄
序言 文化的村落與村落的文化
**章 空間:整合的文化記憶
**節 移民文化:山地型村落的記憶
第二節 傳統村落:農耕文化的整合性空間
第三節 敬神與娛人:青山柯莊宗祠的建筑空間
第四節 鄉村的民俗現場:民居堂屋中的圖像與文字
第五節 赤壁山水:鄂東地域歷史與文化黃州的建構
第六節 文化的底色:鄂東移民歷史背景下的民間藝術
第二章 手藝:生計中的文化傳遞
**節 守俗與知性:木作手工藝的記憶
第二節 管窯赤西湖的恩賜(一)——開泥
第三節 管窯赤西湖的恩賜(二)——刮泥與選釉
第四節 紙藝人生:扎彩的生計與禁忌
第五節 英山纏花:兩代手工藝人之間的“非遺”傳承
第三章 農民畫:手藝人的另類刨造
**節 村落、家庭的社會轉型:黃州現代農民畫的“深描”
第二節 手藝人的另類創造:黃州現代農民畫三十年的創作
第三節 回歸日常:農民畫作為畫鄉民俗生活中的文化休閑
第四節 農民畫與鄉村社會:國家、地方和農民間的互動
第五節 “躍進農民畫”:社會運動中被異化的詩性
第四章 儀式:在信仰和娛樂之間
**節 疊加與轉換:唐家渡“五龍奉圣”舞龍燈節的儀式結構
第二節 “五龍奉圣”:民間信仰與鄉村娛樂
后記
**章 空間:整合的文化記憶
**節 移民文化:山地型村落的記憶
第二節 傳統村落:農耕文化的整合性空間
第三節 敬神與娛人:青山柯莊宗祠的建筑空間
第四節 鄉村的民俗現場:民居堂屋中的圖像與文字
第五節 赤壁山水:鄂東地域歷史與文化黃州的建構
第六節 文化的底色:鄂東移民歷史背景下的民間藝術
第二章 手藝:生計中的文化傳遞
**節 守俗與知性:木作手工藝的記憶
第二節 管窯赤西湖的恩賜(一)——開泥
第三節 管窯赤西湖的恩賜(二)——刮泥與選釉
第四節 紙藝人生:扎彩的生計與禁忌
第五節 英山纏花:兩代手工藝人之間的“非遺”傳承
第三章 農民畫:手藝人的另類刨造
**節 村落、家庭的社會轉型:黃州現代農民畫的“深描”
第二節 手藝人的另類創造:黃州現代農民畫三十年的創作
第三節 回歸日常:農民畫作為畫鄉民俗生活中的文化休閑
第四節 農民畫與鄉村社會:國家、地方和農民間的互動
第五節 “躍進農民畫”:社會運動中被異化的詩性
第四章 儀式:在信仰和娛樂之間
**節 疊加與轉換:唐家渡“五龍奉圣”舞龍燈節的儀式結構
第二節 “五龍奉圣”:民間信仰與鄉村娛樂
后記
展開全部
空間、手藝和儀式:農耕文化的整合記憶 作者簡介
胡紹宗,黃岡師范學院美術學教授,復旦大學出站博士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藝術創作及藝術人類學、藝術教育等領域的研究。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