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百家匯評本《史記》(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2783
- 條形碼:9787100172783 ; 978-7-100-17278-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家匯評本《史記》(上下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研究者、愛好者《史記》問世兩千多年以來,閱讀和研究它的人不可勝數,并傳播到海外。整理、研讀、評析《史記》的著述層出不窮,漸漸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學術體系——“史記學”。“史記學”之名,由宋代人王應麟提出;《史記》三家注的著成,標志著“史記學”的形成。宋元明清及近代,是史記學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時期。大體來說,宋明以評點為主流,清代以考據為主流,近代以思想研究為主流。其中,明人的摘抄和評點占有突出地位。凌稚隆的《史記評林》就是一部匯輯評點集大成的論著。 《史記評林》以三家注為底本,收集歷代一百五十余家對《史記》的評論,故亦稱《百五十家評史記》。此書是一部匯集萬歷四年之前《史記》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對擴大《史記》的影響起了重要作用。該書儼然成為研究《史記》的必讀書。 日本江戶中期,《史記評林》東渡日本,因該書包羅宏富,閱讀和使用非常方便,很快,該書風靡日本,日本出現了很多《史記評林》的刻本,出現了“人間流布俗本,而家家有此本”的盛況。日本學者有井范平作了增補,為《補標〈史記評林〉》,即成為日本學術界一部經典論著,影響極其深遠。 當代《史記》研究已進入一個新階段,堪稱史記學發展的黃金時代。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界發表學術論文5000余篇,出版學術論著250余部,撰寫論文論著的學者有2000余人,當代學者就有1400余人。提高與普及工作并重,《史記》不僅進入許多高等院校的課堂,而且更以不同形式讓更廣泛的讀者群了解《史記》這部中國歷史上Z偉大的史書,認識司馬遷這位中國歷史上Z偉大的史學家。《百家匯評本〈史記〉》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百家匯評本〈史記〉》,在凌稚隆《史記評林》的基礎上重新構架。不同于以往評點注重微觀,就事論事的特點,本書充分考慮當代多以宏觀視角對《史記》及其作者司馬遷進行系統、全面考察和研究的新理念,著重義理闡釋。全書匯輯380位學者論點,共2940條。匯評條目與本書序論、附錄,以及文本中插入的段意,統一構成一個品評解析《史記》的點評體系。本書除《史記評林》以外,重點選擇三部系統解讀《史記》的專著,即韓兆琦先生的《史記題評》,張大可先生的《史記新注》和《史記論贊輯釋》。本書與凌氏《評林》對照,除保留凌氏原有的五大特點外,本書還有三方面新義。 《史記評林》的學術成就和內容,大致可以概括為五大方面。一、選錄歷代名家對《史記》的評論;二、廣泛摘取《史記》專門論著和非專門論著中能發明《史記》要旨的精言警句;三、摘抄《史記》依據的原始資料,探本求源;四、廣泛采錄子書、史部的有關論著,與《史記》相互發明;五、對《史記》文意、段意、字義不時做出詮釋,也間或勘誤,或糾正三家注之失。 《百家匯評本〈史記〉》,除具以上五個特點意外,還有三大特點。**,本書評點,立足于宏觀,全面系統地解讀《史記》一書的架構與內容。此外,書前有序論、書中插段意、書末有附錄,再加上五體評點條目,以及《太史公自序》中的“史記序目”,進行有機組合,構成對《史記》一書的架構與內容進行系統的解讀。第二,本書對《史記》文本進行了全新的整理。一是將常用的部分通假字、異體字改為規范簡體字。二是對全書內容文字真偽做了全面的技術處理。對《史記》司馬遷原本文字、《史記》的殘缺續補文字、讀史者增竄文字、司馬遷附記文字,用三種字體加以區分。《史記》原文,用宋體;《孝武本紀》和《禮》《樂》《律》三書為補缺文字,用仿宋體;司馬遷太初以后附記用仿宋體;褚少孫補和后世讀史者增竄文字用楷體。這樣一目了然。第三,擴大凌氏的采摘內容,主要是凌氏之后的評點資料。我們力圖將《百家匯評本〈史記〉》打造成X時代的“史記評林”,如今面世,以饗讀者,亦當作一部拋磚引玉之作。
百家匯評本《史記》(上下冊) 內容簡介
宋代、明代人們閱讀《史記》以評點為主流。明人凌稚隆的《史記評林》以三家注為底本,匯集萬歷四年以前一百五十余家《史記》的評論于一書,形成一部集《史記》評點成果大成之作,至今仍是一部名作。日本江戶中期,《史記評林》東渡日本,日本學者有井范平作了增補,稱《標注史記評林》,成為日本學術界一部經典論著,風靡日本,形成家家有此書的盛況,歷久不衰,至今仍是一部暢銷書。《史記評林》的學術成就有五大亮點。一是選錄歷代名家對《史記》的評論;二是廣泛摘取《史記》專門論著和學術論著中發明《史記》要旨的精言警句;三是摘抄《史記》依據的原始資料,探求本源;四是廣泛采錄子書、史部典籍,與《史記》相互發明;五是對《史記》文意、段意、字義不時做出詮釋,也間或勘誤,或糾正三家注之失。百家匯評本《史記》,在凌稚隆《史記評林》的基礎上重新架構,是當代視角的《史記評林》升華本,在保留原本評林的五大亮點基礎上新增三大亮點。一是本書評點,立足于宏觀,全面系統地解讀《史記》一書的體制與內容。評點內容包括書前序論、書中插段意、書后附錄與全書點評條目,構成全面考察與研究的新理念,著重義理闡釋;二是擴大凌氏采摘內容,主要是凌氏之后的評點資料。百家匯評本《史記》全書匯輯380位學者的評點共2940條,半數摘自凌氏《史記評林》精華,半是新增,尤其摘抄的150余首詩歌十分新穎。三是對《史記》文本進行了全新的整理,厘清《史記》中的續補竄附做了文字的技術處理。《史記》原文用宋體,《孝武本紀》《禮》《樂》等篇缺書補作仿宋體,褚少孫續與讀史者增竄用楷體。廓清《史記》文本真偽,有重大意義。
百家匯評本《史記》(上下冊) 目錄
百家匯評本《史記》(上下冊)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 年12 月7 日生,重慶市人。1966 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歷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與秦漢三國史方向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近200 篇,主要著作有《史記研究》、《史記新注》、《史記文獻學》、《史記論贊輯釋》、《史記精言妙語》、《史記十五講》、《史記史話》、《司馬遷評傳》、《三國史研究》、《三國史》、《三國十二帝》等。主編高校教材《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史記教程》等。并整理注譯《史記》、《資治通鑒》等多種。其中有六部學術專著獲省部級優秀圖書獎。2014 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1—10 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