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不一不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8361
- 條形碼:9787108068361 ; 978-7-108-06836-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一不異 本書特色
書名“不一不異”取自龍樹菩薩造、鳩摩羅什譯《中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這句著名的“八不中道”是佛教哲學的精華,闡釋了*根本的甚深妙法。此處俗用其二,緣起萬物既不相同亦非不同,每篇小稿談論的內容也都存在著“不一”“不異”的隱性觀照,可供參尋玩味,權當是這本“佛系”學術隨筆集的特點之一。
不一不異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筆者近年來研習佛教的心得體會、與國外師長的往來對談、對親友故人的追憶緬懷以及走訪日本等佛教國家所見聞之信仰現象,試圖探討一個問題:以佛教為對象的學術研究對佛教本身的發展有何意義?
不一不異 目錄
玄奘大師與無遮大會
是誰弄錯了“ 窺基” 的名字?
如何燒香?
舌尖上的日本禪
榻榻米上的真言密教
袈裟搭在西服外:穿在身上的凈土真宗
“ 帥和尚” 靠什么賺錢?
從檀林到大學
日本的地獄教育
葬祭式上的那身黑色禮服
A I能成佛嗎?
懷念王堯先生
懷念薛紉蘅女士
實業傳道與學術弘法:紀念沼田先生
“ 印度哲學” 的名義
東京大學文學部“ 報銷” 物語
佛學與梵文寫本研究——與恩斯特·斯坦因凱勒教授的對談
日本的佛教研究——與斎藤明教授的對談
藏傳佛教研究——與范德康教授的對談
附錄 何歡歡談梵文佛教研究
不一不異 節選
自 序(節選) …… 書名“不一不異”取自龍樹造、鳩摩羅什譯《中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這句著名的“八不中道”是佛教哲學的精華,闡釋了*根本的甚深妙法。此處俗用其二,緣起萬物既不相同亦非不同,每篇小稿談論的內容也都存在著“不一”“不異”的隱性觀照,可供參尋玩味,權當是這本“佛系”學術隨筆集的特點吧。 收錄的二十篇小文中,《玄奘大師與無遮大會》《是誰弄錯了“窺基”的名字?》是兩篇學術性較強的文獻考證,其實是專業論文的副產品。前者為研讀《掌珍論》的“邊角料”,論文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后,將其中的一個腳注擴展成了故事。后者乃*得意之作,中文稿見報后意猶未盡,補充改寫為英文學術版,投稿至由鈴木大拙創刊于1921年的The Eastern Buddhist被錄用。以此沾沾自喜地以為實現了母語寫作隨筆與外文發表學術相容互補的*佳模式,可惜這種好事似乎只可遇而不可求。 《榻榻米上的真言密教》等七篇是關于日本佛教的感性思考,試圖從吃、穿、住、行的生活場景甚至影視作品的細節來表現當下信仰的真實狀態。這一方面與我近十年大半時間都在東京訪學,積累了許多個人經歷與體驗有關;另一方面,大眾對“佛教國家”日本有著諸多似是而非的認知,作為學者總想從專業的角度予以考析或辯駁。于是,便以自己的“見聞覺知”為基礎,嘗試著記錄這種時尚現代的、特立獨行的、活潑生動的佛教形式。至于中日之間的“一”“異”之辨,當是見仁見智的功夫,意在言外,不爭高低。 三篇紀念文,有兩篇寫的是名人。對王堯先生心存發自肺腑的感恩與懷念,尤悔年少不惜福。紀念沼田先生的實際目的是介紹其家族“實業傳道與學術弘法”的事業和精神。自己幾無成為實業家的可能(順便提一下,《如何燒香》原本是為了改行從事“香道”產業寫的一部分先行研究,結果香沒做出來,論文倒頗受好評,遂很快斷了創業的念頭),卻仍夢想著天下公器之學術能被“人民幣”尊重地支持。《懷念薛紉蘅女士》是唯一未曾發表的文稿,多年前含淚寫下只言片語,只為表達哀思。現收錄于此并不是要重復一個“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的平凡偉大的愛情故事,而是因為夫人超凡脫俗的言行舉止足以影響我的人生。 三則“對談”刊出時都是訪談的形式,我于其中只是提問者的身份,以便把原本散漫的聊天統合成邏輯完整的論述。當初發心要“追問”幾位自己敬仰的學者,真實的意圖是想借學養深厚的大師之口,講述我所欣賞的*具代表性的治學理念與研究方法。所以,在根據錄音整理并翻譯談話內容時,往往把多個問題整合為一,或者將一段意思分解在多處,除了依個人偏好而作的取舍外,也混入了不少自己的想法。盡管在刊發前請“與談人”審核了稿件,但由于三位教授都不通中文,難免不被我含糊地“代言”了一把。 *后想特別講一下的是《AI能成佛嗎?》的寫作緣起。2017年夏末,在機場書店看到《中國慈善家》雜志,一下被封面人物陳天橋說的“我證無我”所吸引。“無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但鮮有富裕的佛教徒能跳出維摩詰的方丈室而直抵“無我”的境地,陳先生居然還要證明“無我”!讀完慈善家的故事,腦子里不僅冒出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俗語,更是深深地佩服起這位傳奇人物。科學之于佛學的意義可以荒誕也可以嚴肅,但不可以被無視。
不一不異 作者簡介
何歡歡,1984年生,浙江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佛教資源與研究中心主任、(美國)佛教數字資源中心(原TBRC)理事。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獲第七屆教育部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曾在東京大學、哈佛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從事研究。出版著作《及其古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勝論經》(商務印書館,2018年),在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哲學研究》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中、英、日三語論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興趣為佛教學、梵文和印度哲學。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