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父母對了,孩子才能相親相愛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96208
- 條形碼:9787308196208 ; 978-7-308-1962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父母對了,孩子才能相親相愛 本書特色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有機會生養兩個孩子,卻很少有人意識到手足相親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在二寶出生的頭幾年,幾乎所有生了二胎的父母都不得不經歷一個相對痛苦的階段:兩個孩子你爭我搶、大哭小叫。因此,“二孩”教育稍不留意,就會在孩子心中埋下怨恨的種子,影響他們的手足親情。我國進入全民“二孩時代”,但二胎媽媽真的會養娃嗎?“二孩時代”如何讓孩子們相親相愛?親子作家汪培珽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深感在親子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將親身教養經驗整理研究,專門寫了《父母對了,孩子才能相親相愛》,分享她的二孩育兒理念和故事。人生何其短,生兩個孩子的辛苦只在頭幾年,這段時間確實讓父母三頭六臂都應付不來,以身心俱疲來形容絕不為過。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可怕的地方。其實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下雨天,不出門,倆小孩可以從早玩到晚;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小孩聊小孩的天。
父母對了,孩子才能相親相愛 內容簡介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有機會生養兩個孩子,卻很少有人意識到手足相親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在二寶出生的頭幾年,幾乎所有生了二胎的父母都不得不經歷一個相對痛苦的階段:兩個孩子你爭我搶、大哭小叫。因此,“二孩”教育稍不留意,就會在孩子心中埋下怨恨的種子,影響他們的手足親情。我國進入全民“二孩時代”,但二胎媽媽真的會養娃嗎?“二孩時代”如何讓孩子們相親相愛?親子作家汪培珽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深感在親子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將親身教養經驗整理研究,專門寫了一本書,分享她的二孩育兒理念和故事。人生何其短,生兩個孩子的辛苦只在頭幾年,這段時間確實讓父母三頭六臂都應付不來,以身心俱疲來形容絕不為過。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很可怕的地方。其實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下雨天,不出門,倆小孩可以從早玩到晚;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小孩聊小孩的天。該書有五個部分。部分講了十八個概念,這些概念是手足相親相愛的重要推手,只要照著做,問題即使沒辦法全部解決,也會自動消失百分之八十;第二部分講發生在兄弟身上的九個爭吵,都是小事,怎么處理可決定手足感情的走向。第三部分通過講述十八個別人家的手足問題,讓你找到解決自家問題的答案;第四部分給予父母處理手足問題的建議;第五部分告訴你如何讓孩子脫口而出教養的秘密。
父母對了,孩子才能相親相愛 目錄
Part 1 如何兄弟不鬩墻
不鬩墻者,非兄弟
君子動口不動手
滿臉的豆花
父母*不可以做的一件事
幫孩子做公關
媽媽只是一根線
三姑六婆別進門
老大不必讓老二
小的不用聽大的
口可以不服,心服就好
老大更需要愛
爸爸的內衣
能閃則閃
當孩子需要幫忙
不患寡而患不均
男女教養都同調
為什么手足要相親相愛
微笑的媽媽的臉
Part 2 都是小事,但有必要處理
前言
看時機說話
“算了”只能對自己說
故意,是嚴重的指控
別找替死鬼結案
賭氣行為怎么來的
玩鬧,還是不友愛
打小報告
感情的基礎
一件一件來
后記
Part 3 我家問題在這里
殺紅了眼
別讓三姑六婆決定你的生活方式
嫉妒
沒有正面功能
單獨
沒有*愛
激將法
不歸你管
給個理由
好自私
永遠的朋友
相親相愛看緣分
每次都叫我
然后呢
多旅行
便宜行事
不要回應
教養里*重要的事
你愿意蹲下來等他多久
那不是道理
是你怎么辦
告狀
一起
Part 4 親愛的,我可以給你意見嗎
親愛的A
親愛的B
Part 5 訪問姐姐
為什么你們不
嫉妒嗎
死不承認就沒事?
不友愛的原因
誰愛耳邊風
找媽媽也沒用
跋 不需要相親相愛
父母對了,孩子才能相親相愛 節選
《父母對了,孩子才能相親相愛》: 不鬩墻者,非兄弟 我常常懷疑一件事:從古至今,有沒有哪個家庭的孩子,是天生相親相愛的?不用父母怎么教,就大的禮讓小的,小的尊敬大的,和樂融融直到永遠。 我可能在做夢。古代,或許有,反正孩子生得多,“打到你死”,父母不會管,也無力管。現代,我猜沒有。 由于現代環境不同,家庭小,孩子少,個個都是寶。而且,現在孩子的“人權”意識高漲。有回女兒跟我說她的球鞋太小,我只說周末就去買,她就說要打113。我還傻乎乎地問她那是什么號碼,原來是家暴專線。在這之前,媽媽完全不知道社會原來進步得這么快。 現在孩子一出生就被捧在掌心上,是全家人注意和呵護的焦點。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要他們在小小年紀就面對“分享”這一課,一定更難。再加上父母如果用現代的方式寵小孩,卻用古代的觀念教小孩,往后兄弟鬩墻的戲碼就有得瞧了。 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我們家的弟弟就非常喜歡讓姐姐。但是,除了我們故事里看到的情節——尤其是這種忠孝節義結局圓滿的故事,其余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呢? 沒有人會提醒你: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結婚之后會怎樣。當半夜三更娃娃大哭時,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說不定會在床上踢來踢去,看誰要起床去換尿布。所以,孔融在讓完梨之后呢,嘿嘿嘿,可能是馬上拿根木棍敲哥哥的頭,“為什么我讓你梨,你卻不讓我蘋果?” 不論誰告訴你他們家的手足有多么相親,也不論你親眼看到別人的孩子為什么總是如此相愛,我一定得提醒你—— 干萬不要為了孩子的吵鬧相爭而沮喪。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如此相親相愛?記住,你看到的不是全部,你也看不到全部。父母必須視兄弟姐妹之間的吵架為常態,打打鬧鬧也是生活情趣。千萬別往牛角尖里鉆:“我是不是育兒無方?他們是不是八字不合?我懷孕時是不是心情不好?……” 停——停,這些想法于事無補。當做父母的一心認定手足無法做到彼此友愛時,那么事情一定就會得償所望,再也難回頭;如果你認為這只是過渡現象,它就真的只會是過渡現象,過了就好。 弟弟*近迷上《魔戒》,媽媽終于買了DVD回家,孩子看得如癡如醉。沒隔幾天,姐姐看見被棄置客廳一角的電影外包裝紙盒,先開口說她要,弟弟一聽到,沒說他也要,卻說:“那是大家的,姐姐不能拿走。”姐姐因此氣得不得了。 “姐姐,你要紙盒做什么?”媽媽問。 “我要剪它上面的圖案做東西。” “把它剪壞呀?”媽媽也覺得好可惜,“不然你拿正面,弟弟拿反面”。 “我兩面都要用。DVD的塑料盒上也有相同的圖案啊。而且,每次我說要什么,弟弟也要,平常就丟在一旁,他根本不理……”這也有道理,紙盒可以說是多出來的。媽媽也覺得,如果我把它當垃圾丟了,弟弟根本不會想起這個東西。 此時媽媽在心里盤算著,我能對姐姐說“下次趁弟弟不注意,就直接剪”嗎?好像也不行。難道家里只要沒被人注意的東西,就可以隨意據為己有,不需要問一聲嗎?弟弟想要維持東西的完整性,似乎也沒錯。怎么辦呢?(才只是一個紙盒呢,就開始鬩墻了,要是有千萬家產還得了。) 不動氣——是父母唯一的目標,當孩子開始不相親相愛時。 很難,我知道。我也只能做到一半。 但是,當狀況真的來臨時,我能做到百分之五十的“不動氣”,或是只動“百分之五十的氣”—— 我就覺得,我是神。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