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0549
- 條形碼:9787552030549 ; 978-7-5520-305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 內容簡介
我國自古就有“互助互濟、扶弱濟困”的優良傳統,公益行為是一種文明社會的行為方式。據統計,2017年中國志愿者總數1.58億,其中,近6100萬活躍志愿者服務時間超過17億小時。參與公益行為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優良思想品質、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當代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項目號:BHA140080)之研究成果,旨在弘揚公益精神,倡導公益行為,揭示當代青少年公益行為規律,為教育部門和慈善機構提供青少年參與公益行為的依據。
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 目錄
總引
**章 公益行為研究概述
**節 公益行為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 公益行為的涵義與類別
第三節 公益行為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第二章 公益行為的研究取向
**節 公益行為的各學科研究取向
第二節 公益行為的心理學研究取向
第三節 公益行為的未來研究取向
第三章 公益行為的理論解釋
**節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
第二節 行為學習論的解釋
第三節 社會認知論的解釋
第四章 公益行為的動機分析
**節 公益行為的動機模型
第二節 青少年公益動機的測評
第三節 我國青少年公益動機的特點
第五章 青少年公益行為傾向
**節 青少年公益心的內隱觀
第二節 青少年公益心的測評
第三節 我國青少年公益心的發展特點
第六章 青少年公益行為的發展
**節 兒童早期的公益行為發展
第二節 我國青少年公益行為發展現狀
第三節 公益行為的發展階段及關鍵期
第七章 青少年公益行為的影響因素
**節 影響公益行為的微觀系統因素
第二節 影響公益行為的中觀系統因素
第三節 影響公益行為的宏觀系統因素
第八章 青少年公益行為的教育功能
**節 公益行為具有教育功能的理論探討
第二節 公益行為具有教育功能的實證研究
第九章 青少年公益行為的促進和干預
**節 營造一個公益的社會氛圍
第二節 家庭和學校在青少年公益行為養成中的雙核作用
第三節 青少年公益行為養成策略
第四節 青少年公益行為的干預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 研究工具和材料
作者介紹
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 節選
推薦序 林崇德 公益慈善的思想源遠流長,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互助互濟、扶弱濟困”的優良傳統,老子在《道德經》寫道:“吾有三寶: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三寶之首的“慈”就是公益慈善,可見古人早就知道公益慈善的重要性,此外,孔子“仁者愛人”的觀點,孟子“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主張,墨子“兼愛”的思想等,都是古人表達的公益慈善觀念。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重視志愿服務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先后給“郭明義愛心團隊”“本禹志愿服務隊”“南京青奧會志愿者”回信,肯定志愿者作出的貢獻,勉勵廣大志愿者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為實現中國夢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2017年,國家頒布實施《志愿服務條例》。2019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稱贊志愿者是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充分肯定了志愿者和志愿服務事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9年7月,在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公益行為是文明社會所倡導的一種行為方式,體現的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強調的是現代社會公民之間的互濟互助。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將以社會公德等作為著力點,推動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公民之所以姓“公”,就在于每一個公民都有相應的公民權利和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現代公民都應該參與一定的社會公益活動。因此公益行為必將成為新時代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必將成為新時代學術研究所關注的話題。 公益行為已成為多學科研究的對象,然而在心理學中卻剛剛起步。與大量的利他行為和親社會行為的心理學研究文獻相比,公益行為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寥寥無幾。胡瑜教授團隊把公益行為引入到心理學,借鑒心理學中親社會行為和利他行為的研究范式,持續近五年的時間,深入系統地開展了青少年公益行為的研究,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我國當代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的研究任務,形成專著《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縱觀全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是綜合性強。公益行為是社會學、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研究的對象,如何綜合各個學科的立場和觀點來探討青少年的公益行為一直是研究者思考的問題,*終這本書的作者選擇了以科學性更強的心理學研究這一基本立場,盡量汲取其他學科的營養。第二是系統性強。整本書都是緊扣“青少年公益行為”這一主題,從研究基礎、研究取向、理論解釋、動機分析、行為傾向、發展現狀、影響因素、教育功能和干預促進等九大方面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闡述,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系統。在實證研究方面,也是圍繞“青少年公益”展開了一系列實證研究,深入揭示了青少年公益行為的內在特征和內在聯系。第三是前沿性強。盡可能地選用相關領域(如親社會行為領域)*新的成果,反映國內外該領域的*新動態,本書還按照社會生態系統*新的分類來分析影響青少年公益行為的關鍵因素,并在此基礎上來展開青少年公益行為促進的探討;另外,本書選用社會心理學*新的啟動研究范式來對青少年公益行為進行實驗研究也是前沿性的體現。第四是現實性強。本書不僅僅是對青少年公益行為作出理論解釋,而且還針對青少年公益行為的實際問題展開探索,這些實際問題包括我國當代青少年公益行為發展現狀如何?關鍵性因素有哪些?做公益到底能給青少年帶來什么?如何對青少年進行促進和干預?等等,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胡瑜教授的這本專著,讓我回想起我給他的**本專著寫序的情形,那是一本圍棋心理學研究方面的專著,聽說后來還相繼獲得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獎。和胡瑜教授的**本專著一樣,這本專著也是通過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去研究一些有趣的主題,不過這次的公益行為主題更具有現實性,也更有實踐價值和社會價值,相信這本專著也將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一項優秀成果。 我向中國教育界推薦這本專著,也向對公益感興趣的各位社會人士推薦這本專著,更希望大家一起來關注和探討青少年的公益行為問題,一起來研究并促進我國青少年公益行為的發展。 是為序。 2019年秋于北京師范大學
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 作者簡介
胡瑜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溫州大學心理學教授(甌江特聘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奧本大學訪學學者,入選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資助計劃、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溫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等人才計劃。曾任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教務處副處長、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副院長,現任溫州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心理與行為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全國教育規劃課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浙江省公益技術研究等項目,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 郭仁露 碩士研究生,武警海警學院軍事心理學教研室教員,主要研究領域:軍事心理學、軍人心理健康教育。曾主持浙江省新苗計劃課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項目、青年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心理科學》《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等期刊發表論文四篇。 鞏彥平 碩士研究生,現就職于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研究領域:公益、公益行為、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曾主持浙江省新苗計劃課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課題、浙江省大學生科技推廣成果課題等,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三篇。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