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909000
- 條形碼:9787519909000 ; 978-7-5199-090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 本書特色
新時代全面認識中國宗教的必讀之作,宗教工作者及有關研究人員的必讀圖書!時間線從1951年到2016年,縱橫55年的梳理鉤沉,完整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全貌! 本書時間視野從1951年3月的**次全國宗教會議起,直到2016年4月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為止。以各時間段內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宗教觀點和重要的宗教理論文獻為依據,對整體時間線內的各時段的歷史背景以及重要思想和文獻進行了開闊視角下的綜述,*終以清晰的邏輯體系、簡潔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全貌。進一步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本書著者對文獻占有的豐富度和對文獻的諳熟使得本書即便是在后有來者的情況下,在學術價值上也毫不遜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以“理論”為主題,以“文獻”為主體,以“史論結合”為方法,從解讀一篇或一組核心文獻切入,梳理和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發展歷程、基本內容與重大意義。這一篇篇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心血和智慧的重要文獻,仿佛鐫刻在新中國宗教領域關鍵方位的一塊塊路標,廓清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基本框架,指示著新時期宗教實踐的前進方向,也勾勒出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中國宗教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路線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 目錄
**章 思想基礎:從毛澤東批示《加強宗教問題的研究》說起
一、實事求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宗教問題的根本方法
二、群眾路線: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宗教問題的生命線
三、獨立自主: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宗教問題的重要原則
四、宗教“五性”論:在宗教領域運用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理論成果
五、小結
第二章 歷史起點:鄧小平關于宗教領域撥亂反正的論述
一、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準確把握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宗教實際情況,推動宗教領域的撥亂反正
二、重申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明確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原則,并使黨的方針政策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
三、根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和新情況,對宗教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四、小結
第三章 奠基之作:中共中央1982年19號文件
一、繼承: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基本原理的重申和堅持
二、糾正:對附加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之上的錯誤觀點的澄清和批判
三、完善: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一些理論政策主張的豐富和深化
四、發展:在新的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運用和創新
五、小結,
第四章 重要推進:中共中央1991年6號文件
一、回顧20世紀80年代宗教工作的新進展,辯證分析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二、提出三大論斷:正確處理宗教問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使宗教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三、宗教工作新局面的開創與新經驗的積累
四、小結
……
第五章 深刻闡述:江澤民《論宗教問題》
第六章 工作指南:中共中央2002年3號文件
第七章 重大命題:胡錦濤關于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的論述
第八章 *新成果:習近平關于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論述
附錄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 節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 初步從整體上提出宗教“五性”特征的文獻,是中共中央統戰部起草、1953年7月第四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討論通過、1954年10月中共中央轉發的《關于過去幾年內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工作的主要經驗總結》。這個報告系統總結了黨的民族政策執行情況檢查的結果,認為“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強調不了解“少數民族宗教的長期性、民族性、國際性”,就會發生“急躁冒進的錯誤”。報告分析說,少數民族地區宗教問題“不僅是個人信仰問題,而且是整個民族問題不可分離的一個重要部分”;宗教的消滅“只有在人類消滅了階級并大大地發展了控制自然力量的能力時,才有可能”;對佛教、伊斯蘭教的政策“對東方殖民地人民都會有很大影響”。②這表明,報告雖然是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宗教問題而言的,但對全國宗教問題也是適應的;雖然只提及長期性、民族性、國際性,但分析中包含了群眾性、復雜性的判斷。可以說,宗教“五性”特征的雛形基本形成。 在討論這個報告時,毛澤東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它“講清了一些思想問題和策略問題”,包括“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問題”在內的幾個問題是“策略問題”,是“根據群眾在各個時期不同的覺悟程度規定出不同政策,采取一些步驟,逐步提高群眾的覺悟程度來達到戰略的目的”。可見,毛澤東之所以肯定這個報告,關鍵在于他認為報告的分析實事求是,而且符合群眾路線的要求。 1956年2月12日,毛澤東同在京藏族全國政協委員、西藏地區參觀團成員等藏族人士談話時,也闡述了宗教的長期性、復雜性、群眾性,強調中國信仰宗教的人并不少,而且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也還會有信仰宗教的”;宗教信仰“全照老樣子,以前信什么,照樣信什么”,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是先信后不信,也可以是先不信后信”;強迫他人不信教很危險,宗教感情“稍微傷害一點也不好”。7月22日,毛澤東與周恩來等人討論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平叛問題時,也強調“這個戰爭帶有群眾性”,叛亂分子用“保衛民族和宗教”這個旗號欺騙了一部分群眾。因此,必須爭取群眾,“把民族和宗教的旗幟從他們手中拿過來”。他還說,平叛是階級斗爭,而不是民族和宗教問題,因為黨和政府是為了解放少數民族的大多數人民,使他們“生產發展,生活改善”。 1957年4月4日,李維漢在第八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作總結發言時,根據毛澤東關于宗教問題的論述,進一步闡發了宗教具有“五性”特征的觀點:關于群眾性和長期性,他強調“人們對自然和社會必然性的認識和能力隨著人類實踐歷史的發展而逐漸增加”,雖然“社會剝削的消滅,生產力的徹底解放和高度發展,科學和文化的高度發展和廣泛普及,*后要導致廣大人民解除有神論和宗教信仰的束縛”,但這是要“經過一個很長時期才能逐步解決的問題”;關于民族性和國際性,他強調“宗教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既廣且深,它影響到民族關系,有的還影響到國際關系”;他還強調黨同宗教界統一戰線的重要性,指出有些人“只看見宗教是迷信,是鴉片煙”,“看不見宗教的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和它的長期性”,所以“不允許人們自由信仰,用行政手段禁止這種精神鴉片,甚至采取粗暴的手段”,不懂得“允許自由信仰,正是為了在政治上團結宗教徒,爭取宗教影響下的群眾和廣大人民一道,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 作者簡介
毛勝,1982年8月生,安徽含山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全國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現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國家高端智庫“黨的歷史和理論重大問題研究”領域首席專家。 主要從事黨史黨建、民族宗教等問題的研究。參加《毛澤東年譜(1949-1976)》注釋撰寫、《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注釋修訂等工作,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文獻研究》等負責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毛澤東思想研究資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資料》主編,參加電視文獻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圖像日志》《中國夢中國路》撰稿工作,合著《中國道路》《中國夢復興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道路》等,在《光明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紀檢監察報》《黨的文獻》《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毛澤東思想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報刊發表文章100余篇。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