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用例方法:UML與敏捷需求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429888
- 條形碼:9787512429888 ; 978-7-5124-2988-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統一用例方法:UML與敏捷需求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重點介紹了通過采用基于統一建模語言(UML)和用例(Use Case)建模的“統一用例方法”,開展業務分析(包括業務流程與業務對象分析)與系統需求分析(以功能需求為主)的基本方法、流程、步驟與技術。通過可視化的UML圖形(如用例圖、活動圖、序列圖和類圖等)與基于規范模板的用例交互腳本有機結合,既可以“化繁為簡、抓住本質”,又能夠保證產品需求描述具有足夠的精準度,從而彌補傳統敏捷開發僅采用用戶故事的許多不足。
本書主要適合各類軟件研發團隊中與需求分析、產品設計工作相關的產品(或項目)經理、業務與需求分析師、產品與交互設計師、架構師等中高級技術(或技術管理)人員閱讀,同時也推薦希望成為專業軟件工程師的普通開發人員以及大專院校軟件工程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與教師閱讀。
統一用例方法:UML與敏捷需求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介紹了通過采用基于統一建模語言 (UML) 和用例 (Use Case) 建模的“統一用例方去”, 開展業務分析 (包括業務流程與業務對象分析)與系統需求分析(以功能需求為主) 的基本方去、流程、步驟與技術。通過可視化的UML圖形 (如用例圖、活動圖、序列圖和類圖等) 與基于規范模板的用例交互腳本有機結合, 既可以“化繁為簡、抓住本質”, 又能夠保證產品需求描述具有足夠的精準度, 從而彌補傳統敏捷開發僅采用用戶故事的許多不足。
統一用例方法:UML與敏捷需求實踐 目錄
第1章 產品與需求工程1
1.1 產品、系統與軟件1
1.2 需 求4
1.2.1 需求的種類 4
1.2.2 常用需求表示法 9
1.3 需求工程12
1.3.1 需求的重要性12
1.3.2 主要的內部需求干系13
1.3.3 需求過程18
1.3.4 需求質量22
1.4 小 結26
第2章 敏捷需求方法 27
2.1 敏捷開發述評28
2.1.1 敏捷體系28
2.1.2 敏捷需求實踐34
2.2 敏捷的產品設計36
2.2.1 產品需求文檔37
2.2.2 產品模型39
2.2.3 交互設計41
2.3 統一的敏捷需求流程45
2.3.1 太極建模口訣45
2.3.2 業務分析流程50
2.3.3 系統需求分析流程56
2.4 小 結63
第3章 用例基礎 64
3.1 用例簡介64
3.2 什么是用例66
3.3 用例文本范例67
3.4 用例名稱70
3.5 用例簡述71
3.6 范圍與類型71
3.7 用角與干系者72
3.7.1 主用角73
3.7.2 輔用角73
3.7.3 其他干系者74
3.7.4 Actor的譯法 74
3.8 層 級77
3.8.1 概要目標層79
3.8.2 用戶目標層 79
3.8.3 子功能層81
3.8.4 Why/How關系83
3.8.5 粒度是否存在84
3.9 交互流86
3.9.1 前 態86
3.9.2 后 態87
3.9.3 觸發事件89
3.9.4 基本流89
3.9.5 基本寫作技巧90
3.9.6 輔助構造97
3.9.7 擴展流99
3.9.8 流控制保留詞 102
3.10 用例編寫的常見錯誤103
3.11 小 結103
第4章 UML基礎 105
4.1 UML簡介 105
4.1.1 簡 史105
4.1.2 用 途 106
4.1.3 基本內容 107
4.1.4 UML工具 109
4.2 動態圖 110
4.2.1 用例圖 111
4.2.2 活動圖 122
4.2.3 序列圖 128
2
統一用例方法: UML與敏捷需求實踐
4.3 靜態圖 136
4.3.1 對象圖 137
4.3.2 類 圖138
4.3.3 包 圖 144
4.4 擴展機制 145
4.4.1 關鍵詞 145
4.4.2 版 型 145
4.4.3 約 束 146
4.4.4 擴 集147
4.5 小 結 147
第5章 業務分析149
5.1 分析流程概述150
5.1.1 主要任務 150
5.1.2 主要角色 152
5.1.3 主要工件 153
5.2 確定業務邊界154
5.3 業務用角分析155
5.3.1 抽象的角色 155
5.3.2 提取業務用角 156
5.3.3 業務用角的屬性 158
5.3.4 業務用角圖 158
5.4 提取業務流程 158
5.4.1 分析業務用角目標 159
5.4.2 重點業務用例圖 160
5.4.3 與系統用例的區別與聯系 160
5.4.4 業務用角用例圖 162
5.4.5 特殊的業務用例 162
5.4.6 核心業務用例包 164
5.5 業務流程分析165
5.5.1 業務用例實現 165
5.5.2 UML建模 166
5.6 業務對象分析 185
5.6.1 領域分析與建模 186
5.6.2 基本步驟 187
5.6.3 主動對象建模191
5.7 業務模型分析 192
5.7.1 模型的結構與組織 193
5.7.2 業務模型評審 196
5.8 小 結 197
第6章 系統需求分析199
6.1 分析流程概述 199
6.1.1 主要任務 200
6.1.2 主要角色201
6.1.3 主要工件 202
6.2 確定系統邊界 205
6.2.1 術語澄清 206
6.2.2 BoS與BoB的聯系與區別 206
6.2.3 一個常見的誤解207
6.3 用角分析 208
6.3.1 主輔用角 209
6.3.2 提取用角 209
6.3.3 用角屬性 210
6.3.4 用角圖 210
6.4 提取用例 211
6.4.1 直接分析用角目標 211
6.4.2 從業務模型中提取用例 214
6.4.3 由系統發起的用例 220
6.4.4 組織用例包 220
6.4.5 提取用例不同于傳統功能分解 224
6.4.6 特性列表225
6.5 用例分析227
6.5.1 設置基本屬性 228
6.5.2 畫動態圖 229
6.5.3 編寫交互腳本 235
6.5.4 補充包含與擴展用例 261
6.5.5 用例評審 267
6.6 用例模型分析 268
6.6.1 模型的組織 269
6.6.2 何時算完成 271
6.7 NFR分析272
6.7.1 主要內容 272
6.7.2 補充需求規約273
6.7.3 數據需求與領域分析 274
6.8 系統需求模型評審 276
6.9 小 結 277
第7章 兩個故事278
7.1 用戶故事簡介 278
7.2 兩個故事比較 280
7.2.1 生命期 280
7.2.2 完全性 281
7.2.3 粒 度 282
7.2.4 用 途284
7.2.5 與用例簡述比較 285
7.2.6 偏等價性287
7.3 用戶故事的優點 289
7.3.1 優點一: 對話優先 289
7.3.2 優點二: 適宜做計劃 292
7.3.3 優點三: 推遲確定細節 294
7.3.4 其他優點 295
7.4 用戶故事的缺點296
7.4.1 缺點一: 不完整 296
7.4.2 缺點二: 不正規297
7.4.3 缺點三: 不鼓勵建模 297
7.4.4 缺點四: 不可追溯 298
7.5 小 結298
結 束 語300
參考文獻302
展開全部
統一用例方法:UML與敏捷需求實踐 作者簡介
張恂,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本科與碩士畢業。作為一名面向對象技術與敏捷軟件工程(Agile 2)領域的資深教練,長期從事現代軟件工程與敏捷方法、對象技術的應用開發、管理、咨詢和推廣工作,具有二十年以上軟件開發的豐富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功底。曾擔任國內著名通信企業大型移動通信系統研發架構師和軟件工程項目經理,軟件公司 CTO、業務總監和副總經理等職務,具有高科技上市企業、民企和外企的豐富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