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206631
- 條形碼:9787520206631 ; 978-7-5202-0663-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本書特色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從社會情緒入手,全面研究晚清民族主義的基本特征并追溯其源流,以此為依據探討近代文學現象的發生。上編詳述了甲午戰爭慘敗和朝廷政治斗爭的雙重刺激下產生的劇烈變動:文學中大量對“陸沉”的描述表現出知識分子恐懼、激憤、絕望的緊張心理,而作為這種心理危機的反彈,“醒獅”這一昂揚的文學意象成為之后中國士人著力塑造的民族象征。一些文學作品還通過重構歷史敘事,將黃帝作為漢族的人文始祖,從而建立起與強勢西方文化相抗衡的民族自信。下編論述梁啟超的“新民”主張,探究西譯作品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提出三種白話的新假說和中國小說敘事的本概論問題。全書從民族主義視角看文學,看到了大量被傳統文學研究所忽略的現象和問題;從文學視角看民族主義,又看到了傳統思想史研究容易忽略的更為感性、具體、幽微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個人心態。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 描寫、敘述晚清時代*普通也*典型的社會情緒現象, 并從理論構建和價值判斷的角度分析民族主義情緒刺激推動下中國文學轉型發生的基本過程。通過具體意向的分析, 提示民族主思潮及其表達方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的聯系。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目錄
目錄
緒論 / 1
**節 問題的提出 / 1
第二節 晚清、文學、轉型 / 4
一、晚清之界定 / 4
二、文學之涵義 / 5
三、所謂轉型 / 12
第三節 本問題的學術史回顧與現狀評述 / 13
一、新文化運動之前 / 13
二、新文化運動期間 / 15
三、民族主義文學運動階段 / 18
四、抗日戰爭階段 / 20
五、20 世紀 80 年代以后 / 22
第四節 旨趣與方法 / 26
一、目標 / 26
二、理論方法 / 27
三、基本結構 / 28
上編 現象描述與歷史溯源
**章 民族:從天下到國家的緩慢自覺
——洋務時代的民族主義與文學 / 30
**節 民族主義概述 / 30
一、民族主義的歷史與潮流 / 30
二、民族主義的概念 / 33
三、中國民族主義的發生與發展 / 37
第二節 甲午前的官僚民族主義 / 40
一、從中央之國到萬國之一——現代國家意識的初步形成 / 40
二、從黃種優越到黃白同優——種族意識的初步定位 / 42
三、從中華優越到西學東源——對西方態度的初步變化 / 43
四、官僚民族主義的內外訴求 / 46
五、官僚民族主義的中國特征 / 49
第三節 甲午前文學論略 / 52
一、俗文學與雅文學 / 53
二、民族主義的解釋 / 56
三、錯位的文學史認識 / 61
第二章 甲午:民族主義的爆發與文學轉型
——一次失敗引發的精神突變 / 65
**節 甲午后的民族主義激情 / 66
一、清流派與洋務派的斗爭 / 67
二、甲午戰爭帶來的巨變 / 70
第二節 變法、革命與國粹:三種民族主義的展開 / 76
一、戊戌變法與民族主義的激化 / 76
二、尊王不攘“夷”的君憲民族主義 / 81
三、尊洋攘“夷”的共和民族主義 / 85
四、尊夏攘“夷”的文化民族主義 / 90
第三節 轉型期文學的發展階段 / 96
第四節 轉型期文學的情緒特征 / 101
第三章 陸沉:民族危機意識的文學表達
——一個詞語所蘊涵的心理憂懼 / 107
**節 “陸沉”:亡國滅種之恐懼 / 108
一、危機之渲染 / 108
二、“陸沉”種種 / 112
第二節 “陸沉”涵義之歷史衍變 / 115
一、上古洪水神話 / 115
二、引申意義 / 117
第三節 “陸沉”:墜入孽海之恐懼 / 120
第四節 “陸沉”:傳統崩潰之恐懼 / 123
第五節 “陸沉”:皇權專制之恐懼 / 126
第六節 “陸沉”:傳媒制造之恐懼 / 1324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第四章 醒獅:國家光明未來的文學想象
——一個傳說形成的來龍去脈 / 137
**節 克服恐懼的心理過程 / 137
一、從恐懼到樂觀 / 138
二、未來希望 / 140
第二節 “醒獅”豪情種種 / 144
一、開始被言說的獅子 / 144
二、現在被謳歌的獅子 / 149
第三節 “睡獅”“醒獅”說的發生 / 152
一、拿破侖、曾紀澤與孫中山的“睡醒”論 / 152
二、梁啟超之“醒獅”論 / 155
三、《芻言報》與“醒獅”論的*后形成 / 162
第四節 晚清“醒獅”的象征意義 / 164
一、獅子在中國文化中的演變過程 / 164
二、晚清獅子的象征意義 / 167
第五節 少年中國的未來設想 / 175
第五章 黃帝:源于仇恨與自尊的歷史建構
——一個神話塑造的民族始祖 / 181
**節 激憤——種族歧視觀點支配下的滿洲史敘事 / 183
一、從“夷”到“滿”的憤怒轉移 / 183
二、對滿族的全面攻擊 / 188
三、種族歧視的暴力語匯 / 192
第二節 黃帝崇拜與民族史建構 / 194
一、黃帝歷史建構的基本內容 / 196
二、漢族之品質特征 / 200
三、黃帝紀年問題 / 207
第三節 鐵血主義的實踐與表達 / 211
一、鬼神泣壯烈——自殺與殺人 / 211
二、鐵血鑄詩文——以秋瑾為例 / 217
三、慷慨赴燕市——理由與邏輯 / 222
第四節 極端態度的根本原因 / 227
下編 理論建構與價值判斷
第六章 新民:由政治而道德的文學功能論
——以梁啟超為中心 / 238
**節 梁啟超“新民”思想的基本邏輯 / 238
第二節 梁氏小說理論的內在矛盾與現代性含義 / 243
第三節 梁啟超“新民”文學思想與傳統 / 253
第四節 梁啟超文學思想的當代意義 / 266
第七章 西譯:文學源泉與文化價值論
——從思想到語言的理論自覺 / 278
**節 新小說的來源問題 / 278
第二節 理論主張與翻譯實踐之歧途 / 281
第三節 翻譯小說的民族主義鏡像功能 / 2856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第四節 新文學的精神與藝術源泉 / 291
第五節 從文學譯介到文化比較 / 301
第六節 翻譯理論與文化立場 / 307
第八章 白話:變娛樂為宣傳的文學活動論
——“文言”“白話”辨 / 319
**節 “文”“白”之爭的歷史回顧 / 321
第二節 文言與白話:兩個文化符號系統 / 329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與界定 / 329
二、傳統社會的語言、文字系統及其基本關系 / 332
三、大眾藝術所用語言的特殊性 / 334
第三節 三種白話之差異 / 338
一、藝術的白話 / 340
二、文本的白話 / 342
三、口語的白話 / 344
第四節 從文學角度看白話文運動的價值迷誤 / 348
一、我手寫我口:歷史的評判 / 348
二、意象與拼音:語言的誤解 / 353
三、說話非文章:文學的結論 / 359
第九章 歷史:化實錄為虛構的文學本根論
——敘事藝術的中國特征 / 362
**節 歷史敘事的民族主義使命 / 362
一、歷史敘事的作用 / 362
二、歷史敘事的類型 / 365
第二節 晚清公羊學對文學敘事的影響 / 368
一、晚清公羊學的世界觀與歷史觀 / 369
二、史書崇拜與文學敘事 / 376
三、小說的歷史根性 / 380
第三節 小說敘事的歷史本根論 / 387
一、中西本體論問題的基本差異 / 387
二、中國小說敘事的終極目的 / 389
三、敘事的具體意向 / 394
四、敘事的時間向度與結構 / 397
第四節 歷史本根論實證分析 / 399
第十章 索隱:從藝術考政治的批評方法論
——契合于象征的文學交融 / 405
**節 民族主義高潮期的索隱比附風尚 / 405
第二節 金圣嘆、張竹坡、常州詞派與索隱批評 / 409
一、金圣嘆的先見之明 / 409
二、張竹坡的寓意說 / 410
三、常州詞派的基本理論 / 412
第三節 公羊學與索隱批評 / 414
一、強烈的政治關懷 / 415
二、搜尋微言大義的批評目的 / 416
三、以今義附會古書片言只語 / 417
第四節 索隱批評的方法 / 418
一、猜字 / 418
二、本事考證 / 420
三、比附——義理索隱 / 421
第五節 索隱批評的評價問題 / 422
一、索隱批評的合理性 / 422
二、索隱批評的謬誤 / 424
三、歷史評價 / 426
第六節 索隱與象征:中西文學的方法論契合 / 430
一、象征的普遍性 / 430
二、中國敘事文學的象征方法 / 432
結論 / 438
**節 各章基本論點 / 439
第二節 本項研究價值的基本評估 / 444
參考文獻 / 447
后記 / 466
展開全部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作者簡介
單正平,1956年生于甘肅平涼,南開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海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海南省文聯副主席。著有專著《民族主義與中國文學論稿》(第一卷)、《海南當代散文概觀》,論文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現象學與審美現象》、《當代語境中的散文與歷史》,譯著《知識分子與現代生活》,隨筆《行走在邊緣》、《閑話女人——迷你男權主義》、《左右非東西》、《天涯雜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