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三國演義(無障礙閱讀版)/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404834
- 條形碼:9787570404834 ; 978-7-5704-0483-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三國演義(無障礙閱讀版)/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案、多樣的的閱讀方法、精心的閱讀賞析、實用的視頻講解……這些都會為中小學生閱讀提供行之有效的幫助,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閱讀、寫作能力,提高語文成績!
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三國演義(無障礙閱讀版)/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 內容簡介
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無障礙閱讀版)/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氣勢恢宏,結構龐大;描寫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開始,到晉武帝太康元年西晉統一為止,近百年的歷史故事;展現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為了奪取政權、統一中國而展開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
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三國演義(無障礙閱讀版)/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 目錄
**回 桃園三結義/001
第二回 選立太子/009
第三回 三英戰呂布/022
第四回 董卓亂諸侯/026
第五回 煮酒論英雄/031
第六回 過五關斬六將/036
第七回 三英重聚/046
第八回 官渡之戰/050
第九回 馬躍檀溪/053
第十回 三顧茅廬/056
第十一回 單騎救阿斗/067
第十二回 舌戰群儒/075
第十三回 蔣干中計/082
第十四回 火燒赤壁/088
第十五回 義釋曹操/098
第十六回 劉備相親/101
第十七回 三氣周瑜/108
第十八回 割須棄袍/114
第十九回 大戰葭萌關/118
第二十回 關云長單刀赴會/122
第二十一回 劉備蜀中稱王/125
第二十二回 關羽敗走麥城/131
第二十三回 曹丕篡漢/139
第二十四回 劉備托孤/145
第二十五回 吳蜀通好/155
第二十六回 七擒孟獲/161
第二十七回 北伐中原/169
第二十八回 空城計/173
第二十九回 斬馬謖/182
第三十回 再出師/187
第三十一回 諸葛亮歸天/192
第三十二回 三國歸晉/196
我的讀后感/198
中考真題回放/200
閱讀自我測試/202
參考答案/204
我的閱讀記錄卡/206
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三國演義(無障礙閱讀版)/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 節選
第二回 選立太子 漢王朝雖已岌岌可危,但靈帝仍舊繼續寵信宦官,十常侍于是更加橫行朝野。諫議大夫劉陶哭諫靈帝,靈帝不僅不聽,還要將他處斬;司徒陳耽又以頭撞階相諫,靈帝大怒,命將二人下獄。當夜,十常侍差人將他們害死于獄中。現在,更無人敢勸諫。 漢靈帝有兩個皇子,一個叫劉辯,一個叫劉協。劉辯是何皇后生的,劉協是王美人生的。雖然劉辯是太子,但靈帝更喜愛劉協。 何皇后生性嫉妒,暗地用藥把王美人毒死了。王美人臨死時,把皇子劉協托董太后撫養。董太后也很喜愛皇子劉協,常常勸靈帝冊立皇子劉協做太子。靈帝也有這個心意,只是何皇后的哥哥——大將軍何進在朝中權勢很大,恐怕引起后患,心里猶豫不定。 這年四月初夏,靈帝病重將亡,中常侍蹇碩在榻旁奏道:“如果要立皇子劉協做太子,必須先殺何進,才能免除將來的禍患。”靈帝聽了蹇碩的話,立刻宣何進進宮。原來何進從前是一個屠戶,因為妹妹被選入宮,生了皇子劉辯,做了皇后,由此才掌握了大權。 何進匆匆地進宮去,剛走到宮門,遇見了司馬潘隱,潘隱就把蹇碩的陰謀告訴了他。何進大吃一驚,急忙回到家里,召集眾大臣,商議如何把這些宦官統統殺掉。 眾大臣正在低頭想主意,忽有一人從座上挺身而起,說道:“宦官得勢已久,黨羽很多,一時怎么殺得盡呢?萬一事機不密,就有滅族的大禍,請深思熟慮才好。”何進一看,說話的是典軍校尉曹操,因他官職很小,何進就大聲地呵斥他。正在紛紛爭論的時候,潘隱忽然走進來,氣喘吁吁地說:“皇上已經死了。現在蹇碩和十常侍商量,秘不發喪,然后假傳皇命,把何國舅騙過去殺了,保皇子劉協做皇帝。” 話剛說完,使臣果然到了,叫何進趕快進宮,商議今后的國家大事。 使臣走后,何進問道:“誰敢和我一同去正君討賊?”話猶未了,就見一人挺身而出。此人是司徒袁逢的兒子,名紹,字本初,現為司隸校尉。袁紹全身披掛,率領五千名御林軍,護送何進等三十余位大臣進了皇宮。 當下就在靈帝靈柩前面,何進等人扶立太子劉辯繼承了皇位,尊何皇后為皇太后。 袁紹帶領御林軍到內宮捉拿蹇碩。蹇碩逃到御花園,被中常侍郭勝所殺。蹇碩率領的禁軍也投降了。何進聽了袁紹的話,要乘機殺盡宦官。張讓等人慌忙來向何太后哭求援救。 何太后便把何進傳來,悄悄對他說道:“我和你出身寒微,沒有張讓他們,怎么會有今天的富貴?現在蹇碩不仁,已經被殺了,你又何必聽信別人的話,要殺盡宦官呢?”何進聽罷,出來對眾官員說道:“謀害我的是蹇碩一個人,可以殺盡他的家族,不必妄殺其他的人。”袁紹還想勸說,何進卻拂袖走了。 何太后頒布命令,任命何進為參錄尚書事,其余的人也都被封了官職。 董太后見皇子劉辯做了皇帝,內外大臣都成了何太后的心腹,心里大不樂意,就把張讓等人叫到宮里商議對策。張讓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董太后聽完大喜。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董太后就親臨早朝,傳旨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國舅董重為驃騎將軍,命張讓等人參與朝政。何太后見董太后專權,心里也不痛快。她想了一個計策,在宮里擺了一桌酒,請董太后來赴宴。酒過三巡,何太后起身敬了董太后一杯酒,說道:“我們都是女人,照理應該安居深宮,那些朝廷上的大事,讓大臣元老們去辦理,這樣才是國家的大幸,希望你聽我一言。”董太后氣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大聲喝道:“你從前毒死了王美人,一向對誰都嫉妒。現在你仗著你兒子做了皇帝,又仗著你哥哥何進的勢力,就敢這樣胡言亂語?”何太后也發怒了。兩個人越說越氣,爭吵得十分厲害,*后張讓等人才把她們勸回宮去。 當晚,何太后把何進召進宮里,將這件事告訴了他。何進答應連夜召集眾大臣商議辦法。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就有一位大臣上表,說董太后原是外藩 的妃子,因為當初桓帝沒有皇子,便把她的兒子立為靈帝,才尊她為太后。現在她不應該再住在宮中,應該遷到河間去。何進立刻下令把董太后送走,并囑咐護送的人,在路上暗地將董太后毒死。接著,何進又命令禁軍包圍驃騎將軍董重的住宅,要追回他的官印。董重知道事情危急,便在后堂自殺了。 張讓等十常侍見董太后一派人已經被打敗,就另想辦法,用金錢和貴重的古玩去結交何進的弟弟何苗和他的母親舞陽君。 何苗和舞陽君得了賄賂,就在進宮去看望何太后時,替十常侍說好話。因此十常侍得到何太后的信任,勢力又慢慢大了起來。 不久,董太后在路上被毒死,其靈柩被運回京。何進不去參加董太后的葬儀,托病躲在家里。張讓等人就趁機在百官面前攻擊何進,這話卻被袁紹聽到了。袁紹將之告訴何進,并勸他乘早把這些宦官殺掉,免生后患。何進猶豫不決,便進宮去和何太后商議,并把要殺宦官的事告訴了她。不料何太后正寵信張讓等人,不但不許,反把何進說了一頓。何進本是沒決斷的人,只得諾諾連聲而退。 何進走出皇宮,袁紹迎面便問:“怎樣了?”何進答道:“太后不答應,有什么辦法呢?”袁紹又獻上一計,何進大喜。他回到府中,就命令主簿陳琳向各鎮發出檄文,調兵入京。陳琳認為這樣做會闖出亂子來,就竭力向何進勸諫。說話之間,忽然旁邊走出一人,正是曹操。他拍著手掌哈哈大笑道:“要殺宦官,應該先除首惡,這只要一個獄官就夠了,何必召來外兵呢?”何進一聽,非常生氣,怒氣沖沖地呵斥曹操。曹操退了出來,嘆息道:“亂天下的,一定是何進。”何進不聽勸諫,還是暗中派人連夜到各鎮調兵去了。 且說西涼刺史董卓,起先攻打黃巾軍時常吃敗仗,后來他向十常侍行了賄,不但沒有被問罪,反而升了官,在西涼統率二十萬大軍,野心很大。這天,他接到何進的檄文,不覺大喜。董卓立刻和他的女婿牛輔的謀士李儒商量出兵。他聽了李儒的話,先派人上了一道表,說明這次出兵是為了懲處宦官,以免朝廷大臣對他產生猜疑。隨后,他點齊人馬,帶著李儒和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員大將,向洛陽進發。 何進接到董卓的表,滿心喜歡,就給眾大臣看。鄭泰、盧植力勸何進下令阻止,眾官也再三勸諫,何進執意不聽,派人到澠池去迎接董卓。 張讓等聽說外兵來到,就聚在一起商議。張讓說:“這定是何進的主意,我們不先下手,就要被滅族了。”于是,他們派了五十名刀斧手,埋伏在長樂宮嘉德門里面。布置妥當后,他們又到宮里求告何太后道:“大將軍調外兵到京,要殺盡我們這些老臣。如大將軍進宮,萬望傳諭勸止。”何太后不知是計,就派人宣何進進宮。 何進接到詔書,便要進宮。陳琳勸阻道:“太后這次宣你進宮,必是十常侍的奸謀,去了一定有禍。”何進不相信。曹操從旁插嘴道:“先召十常侍出來,然后才可進去。”何進大笑道:“這真是小兒的見識,我掌握著大權,十常侍敢對我怎么樣呢?”袁紹見何進一定要去,就建議派甲士護送,以防不測。何進這才準了。袁紹和曹操各選了精兵五百人,護送何進到了長樂宮前。黃門官傳出太后的命令:“太后特地召見大將軍,其他人不準進去。”袁紹和曹操等只得留在宮門外等候。 何進毫不在意地往里走。剛剛走到嘉德殿門,忽然看見張讓、段珪氣勢洶洶地迎頭走來,不覺吃了一驚。兩人一下把他圍住。張讓指著他大罵:“你本是一個屠豬的人,我們把你抬舉起來,你才有今日的榮華富貴。如今你不想報答,反要謀害我們,這是什么道理?” 何進慌了手腳,連忙奪路逃走。但逃到宮門邊,宮門卻關得緊緊的。何進跺腳大叫,兩旁刀斧手一齊擁上,將何進亂刀砍死。 袁紹在宮門外等了很久,不見何進走出,就在宮門外大聲叫喊:“請大將軍上車!” 忽然,從墻內飛出一顆人頭來。袁紹、曹操一看,才知道何進已經被害。袁紹氣憤極了,揮舞著寶劍,高叫撞門。 宮門被撞開了,袁紹和曹操帶著兵士沖進宮去,只要碰見宦官,不論大小,全部殺死。沒有胡須的也被誤殺了不少。張讓等宦官忙劫擁著少帝和陳留王,從后宮逃跑了。袁紹和曹操沖到南宮,不見少帝和張讓等人,只見何苗提劍走出。何進部將吳匡高叫道:“何苗與宦官同謀,殺害他的哥哥,快把他殺了!”眾人一聲吶喊,把何苗四面圍定,砍為齏粉。 這時宮中一片混亂。曹操一面請出何太后主持國家大事,一面派兵去追趕張讓等人,尋找少帝。 張讓等劫擁著少帝和陳留王,連夜逃命。約二更時分,他們逃到北邙山下,猛聽得后面一片喊殺聲,張讓自知性命難逃,就投河自盡了。 少帝和陳留王不知追兵底細,不敢聲張,躲在河邊的亂草里。到了四更,露水又下,由于饑餓,兩人相對流淚,聽聽外邊沒有什么動靜,就慢慢地爬上岸。 兩個人互相攙扶著,往前走了一陣。 五更之時,二人腳痛得不能走,只得坐在路旁草堆上。草堆前面是一所莊院。莊主開門出來,見到兩個少年,便問來歷。少帝不敢答話,陳留王大著膽子回答。莊主就請兩人入莊。 不久,恰好閔貢找到莊上,君臣相見,痛哭了一場。過了一會兒,司徒王允、太尉楊彪等眾大臣都來迎駕。于是人馬合并在一起,護送少帝和陳留王回京。走了不到幾里路,見前面軍旗蔽日,塵土漫天,一隊人馬像潮水般涌了過來。眾大臣大驚失色,少帝也暗暗吃驚。 霎時間,大軍涌到,為首的一員大將正是董卓。他一見眾官,就厲聲喝道:“皇帝何在?”少帝嚇得直發抖,不敢答話。 陳留王勒馬上前,喝問董卓是來保駕的,還是來劫駕的。董卓回說是來保駕的。陳留王道:“皇帝就在這里,你為什么還不下馬?” 董卓大驚,連忙下了馬,拜見少帝。 少帝和陳留王當天回到宮中,見了何太后,人人痛哭。把宮中查點了一下,發現丟失了傳國玉璽。 董卓把人馬駐扎在城外,天天帶著一隊鐵甲騎兵入城,橫行街市,鬧得老百姓惶惶不安。他還出入宮廷,肆無忌憚。眾官都看出了他的野心,但朝廷剛剛安定,誰也不敢出來多事。 一天,董卓私下和李儒商量,打算廢了少帝,改立陳留王,以便把持朝政,樹立權威。李儒便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第二天,董卓在溫明園中大擺筵席,邀請所有的公卿大臣赴宴。這些大臣懼怕董卓的勢力,不敢不來。百官到齊后,董卓才騎著馬慢騰騰地來到,腰間還帶著寶劍,大模大樣地入了席。大家靜靜地喝酒賞樂。剛喝了數巡,董卓忽然下令停酒止樂,板著臉孔站起來說話,諸官都側著耳朵聽著。 董卓說道:“皇帝是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現在的皇帝懦弱無能,沒有陳留王聰明好學,我想廢了皇帝,另立陳留王,諸位以為如何?”說完,眼睛向四周掃了一下。 眾大臣聽了,面面相覷,不敢出聲。忽有一人把桌子一推,怒氣沖沖地站起來斥責董卓道:“不可!你是什么人,竟敢說這樣的大話?” 董卓一看,說話的人是荊州刺史丁原,當即氣往上沖:“順我者生,逆我者死!”嘩啦一聲,抽出寶劍要殺丁原。 這時,李儒看到丁原背后站著一人,身材魁偉,威風凜凜,手里拿著方天畫戟,惡狠狠地瞪著雙眼。李儒連忙上前勸住董卓,眾大臣也把丁原勸走。 董卓又問百官:“我的話可公道嗎?”盧植道:“您錯了。皇帝雖然年幼,可是沒有絲毫過失。您是外郡的刺史,從來不曾參與國政,怎么可以堅持主張廢立皇帝呢?”董卓大怒,又拔劍要殺盧植。眾大臣忙勸住。 這時,司徒王允從旁說道:“廢立大事不宜在酒后商談,我們改日再議。”于是眾官員紛紛散去。百官散去后,董卓手按寶劍,站在園門口,忽然看見一員武將挺戟躍馬,在園外來回奔馳。董卓不認識他,便問李儒。 李儒道:“他是丁原的義子,姓呂名布,字奉先,勇力過人,主公*好暫時躲避一下。”董卓便悄悄地回到園中避開了。 第二天,人報丁原領兵在城外挑戰。董卓一聽大怒,馬上同李儒帶著人馬出去迎戰。雙方擺開陣勢,只見呂布頭戴束發金冠,身披百花戰袍,跟著丁原來到陣前。丁原指著董卓破口大罵。董卓還沒有來得及答話,呂布早已飛馬殺來。董卓掉轉馬頭就逃,頓時陣勢大亂。丁原率領大軍,乘勢追殺了一陣,董卓大敗,折了好些人馬。 董卓回來后,召集眾將商議對策。他稱贊呂布是個人才,這時虎賁中郎將李肅挺身而出,說他與呂布是同鄉,情愿去勸他來降。董卓大喜,忙問用什么辦法去勸降呂布。李肅道:“我聽說主公有一匹寶馬,名叫赤兔,能夠日行千里。只要這匹馬,再加上金珠寶物,一定能叫呂布背叛丁原,投降主公。”董卓聽完,半信半疑。他*舍不得這匹赤兔馬,想了好久,又回頭詢問李儒的意見,李儒勸他答應。董卓就叫人牽來了赤兔馬,又取出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一并交給了李肅。
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三國演義(無障礙閱讀版)/統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叢書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明代著名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生于元末明初,山西并州太原府人。歷史上關于他的生平事跡記錄不多,較為可信的有明代賈仲明編著的《錄鬼簿續編》:“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較為清新。”《稗史匯編》也有只言片語提及,說他“有志圖王”,據傳他還為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張士誠做過幕僚。 羅貫中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三國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等。這些作品中以《三國演義》成就最高,被譽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 羅貫中是中國古代章回小說的鼻祖,開章回體小說之先河,對后世影響深遠。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