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戲曲藝術與地方文化叢書漢劇與漢派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42228
- 條形碼:9787214242228 ; 978-7-214-24222-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戲曲藝術與地方文化叢書漢劇與漢派文化 本書特色
不同于一般的戲劇本位研究,本叢書把戲曲與地方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把研究重點聚焦在“歷史”與“文化”上,通過對各劇種所處地域的歷史分析,突出闡述了各劇種鮮明的地域特色,特別是其反映出的風土人情、審美意趣,并進一步揭示了這些劇種獨具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以及它們在所流傳地區業已成為地方名片的積極作用。同時還兼顧學術與通俗、研究與普及、歷史與現狀,形式上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對保護和發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戲曲藝術與地方文化叢書漢劇與漢派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是靠前首部專門研究漢劇與漢派文化的著作。在充分掌握文獻史料的基礎上,作者系統考述了漢劇在武漢及其周邊孕育與形成的歷史,還原了清末民國年間漢劇“四派歸一”的繁榮景象,揭示了武漢近代都市化進程中漢劇在演出場所、舞臺表演和伶人組織管理方面的變革。本書還從“人”的視角觀察藝人、觀眾在漢劇與漢派文化互動關系中的獨特意義,重點考察了清末民初大批進城漢劇藝人的本地化,以及漢劇科班對漢劇藝人的培養情況。漢劇票友、票社與漢劇名角的雙向交流,漢劇藝人在武漢重大歷史事件中的作為和表現,都詮釋了漢劇與武漢及漢派文化之間的不解之緣。
中國戲曲藝術與地方文化叢書漢劇與漢派文化 目錄
緒論**章漢劇的孕育、形成及近代的繁榮
**節明末清初“楚調”的興起與衍化
第二節清中葉皮黃腔興盛與漢劇的形成
第三節漢劇“四大河派”的形成與傳演
第四節“四派歸一”與漢劇的近代繁榮第二章近代武漢都市化進程與漢劇變革
**節近代武漢都市化進程與戲曲文化消費
第二節戲院的出現與漢劇演出模式的變革
第三節漢劇公會與行會管理方式的變革第三章漢劇藝術中的漢派文化因素
**節武漢方言與漢劇的特殊行腔方式
第二節漢劇十大行腳色體制與漢派文化
第三節漢劇戲目與漢派文化的歷史沉淀第四章漢劇演出與武漢碼頭文化
**節武漢港口貿易的歷史概貌
第二節商幫、行會與近代漢口的會館演劇
第三節武漢碼頭人群的戲曲消費第五章漢劇演出與武漢民俗文化
**節觀眾捧角與都市文化生活
第二節漢劇演出與民俗文化生態
第三節漢劇戲神崇拜與演出習俗第六章漢劇藝人、票友在武漢的時空分布
**節周邊進城漢劇藝人的本地化
第二節漢劇科班、學校對漢鎮藝人的培訓
第三節漢劇票社、票友與名角的互動
第四節漢劇人與武漢歷史“大事件”結語重要參考文獻后記
中國戲曲藝術與地方文化叢書漢劇與漢派文化 作者簡介
陳志勇,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現為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課題七項,在《文藝研究》《中山大學學報》《武漢大學學報》《學術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六十余篇,出版有《民間演劇與戲神信仰研究》《廣東漢劇研究》《漢劇史論稿》(合撰)等著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