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應物兄(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0914
- 條形碼:9787020160914 ; 978-7-02-016091-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應物兄(全2冊) 本書特色
部《應物兄》,李洱整整寫了十三年。
李洱借鑒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么多的灰塵和光芒,那么多的失敗和希望。
本書各篇章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為標題,爾后或敘或議、或贊或諷,或歌或哭,從容自若地展開。各篇章之間又互相勾連,不斷被重新組合,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與意義。它植根于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
《應物兄》的出現,標志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李洱啟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象,并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為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小說*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日月之行出于其中,星漢燦爛出于其里。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本書中發現自己。
部《應物兄》,李洱整整寫了十三年。
李洱借鑒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么多的灰塵和光芒,那么多的失敗和希望。
本書各篇章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為標題,爾后或敘或議、或贊或諷,或歌或哭,從容自若地展開。各篇章之間又互相勾連,不斷被重新組合,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與意義。它植根于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
《應物兄》的出現,標志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李洱啟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象,并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為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小說*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日月之行出于其中,星漢燦爛出于其里。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本書中發現自己。
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新的文學建構方式,新的文學道德,由此誕生。
對于漢語長篇小說藝術而言,《應物兄》已經悄然挪動了中國當代文學地圖的坐標。
《應物兄》獲獎記錄:
2018《收獲》文學排行榜榜首
中國小說學會2018長篇小說榜第二名
《揚子江評論》2018文學排行榜長篇小說*名
《當代》2018年度*長篇小說
新浪年度十大好書榜首
百道好書榜·文學類*名
《南方周末》文學虛構類*名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優秀暢銷書榜并列*名
華語文學傳媒盛典2018“年度杰出作家”
2019年8月《應物兄》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應物兄(全2冊) 內容簡介
一部《應物兄》,李洱整整寫了十三年。
李洱借鑒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么多的灰塵和光芒,那么多的失敗和希望。
本書各篇章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為標題,爾后或敘或議、或贊或諷,或歌或哭,從容自若地展開。各篇章之間又互相勾連,不斷被重新組合,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與意義。它植根于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
《應物兄》的出現,標志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李洱啟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象,并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為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小說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日月之行出于其中,星漢燦爛出于其里。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本書中發現自己。
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新的文學建構方式,新的文學道德,由此誕生。
對于漢語長篇小說藝術而言,《應物兄》已經悄然挪動了中國當代文學地圖的坐標。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應物兄(全2冊) 目錄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應物兄(全2冊) 相關資料
13年潛心寫作,醞釀出一部標志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之作。“應物兄”!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這個也真誠也虛偽的人物,串連起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歷,勾勒出他們的精神軌跡,并*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 ——2018收獲文學排行榜長篇榜榜首頒獎辭 《圍城》的故事發生于戰亂時代,而在今天平靜如水的日子下,《應物兄》描繪的是更加復雜、更加曖昧的知識分子圖像。外國人要了解*近30年的中國知識界,看這部小說就夠了。相比《繁花》里突出的兩個字“不響”,《應物兄》里充斥著對話,而這正是中國知識界的一個現實。 ——金宇澄 以才學入小說,這個類型的小說家,前面有寫《鏡花緣》的李汝珍和寫《圍城》錢鍾書,李洱是第三個。李洱要處理的問題,比前兩位要大很多。李洱之所以有野心把那么多知識點囊括進13年的寫作,無非是想通過小說的形式追問中國今天的知識分子到底處于何種狀態。 ——郜元寶 是否存在一種小說,只有這個作家能寫,其他人不能寫?這樣的小說其實在重新發明小說。這樣的小說,其實也只有李洱能夠寫出來。賈寶玉如果生活在今天,會是什么樣子?這是《應物兄》給人提出的問題。 ——黃德海 有別于卡夫卡式的抽象隱喻,《應物兄》更接近穆齊爾的大百科式書寫。但穆齊爾的小說對中國讀者難度極大,《應物兄》的可讀性卻極強。 ——路內 《應物兄》里的知識是讓讀者產生信任感的,小說家不是帶來新的知識,而是把默認的知識用他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帶來真實世界的新鮮感。——張定浩 《應物兄》里有一句話:“一代人正在撤離現場》。”這對生于1960年代的李洱同齡人來說,《應物兄》隱藏著秘密的代際知識圖譜,或者說“成長遺址”,這引發了同代人強烈的共鳴。從小說學上講,《應物兄》其實發明了一種新小說。——何平 我很久沒有看到如此具有總體性的文本了。李洱的文本席卷了理論視野,對當前的小說是碾壓式存在。看《應物兄》的時候,我時時會停下來詫異一下,這是李洱寫的嗎?他怎么變得如此博學,如此狂悖,如此冷靜?如此虛無?看到后來,發現這是他的小說詭計,所謂“與時遷移,應物變化”,所謂“法身無象,應物以形”。看完以后,又覺得李洱其實很深情。主人公應物兄,出現在不同的篇章中,既映射別人,也被別人映射,既鏡像時代,也是時代鏡像。在這里,《花腔》成為一種題材,《石榴樹上結櫻桃》成為他的語法。《應物兄》文本激活出很多副文本,體現了作家巨大的野心,但這個野心又被他充分實現了。 ——毛尖 李洱的語言生成方式極為高妙。他的語言是君子的語言,溫潤如玉。——敬文東 《應物兄》對后來的寫作者提出很高的要求。以后寫小說的人,都需要面對《應物兄》很強大的存在。 ——李宏偉 李洱的哲學思想,是在啟蒙主體和后現代主體消解之間,進行一個中國式的處理。你越讀下去越會感覺到,這部小說太重要了。對中國的敘事文學來說小說里面的原創點太多了,特別值得發掘。這部小說出現之后,我們再來評價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就需要換一個視角了。它確實挪動了現代以來中國文學地圖的坐標。 —— 王鴻生 八十余萬字的《應物兄》是2000年以來長篇小說中的卓越之作。關于這部小說有許多可談之處。首先,在小說語言普遍粗鄙化的當下,《應物兄》恢復了現代中文小說自誕生之日便具有的特色,即知識分子書面語傳統,而且將這種書面語賦予了全新的現代性和當下性,即描述復雜事務的及物性。其次,李洱在虛構領域熟練地調動各種知識體系,使得小說充滿了智性色彩,這種智性與知識分子的知識炫耀無關,而是與從晚清到當下的知識分子心路歷程、歷史訴求、現實關切及其反思相關。具體的事件和充沛的知識與深刻的自省意識之間形成的敘事張力,展現當代中國小說應該具備的深刻、復雜的智慧品格。——王彬彬 《應物兄》可以說將現代漢語長篇小說的功能拓展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憑借當年先鋒小說的創作積累和長期的閱讀與研究,李洱把中西小說傳統與小說現實的大量元素進行了甄別、組合和優化,從而在敘事行為的本源上突顯了長篇小說文體自身的藝術能量。它成功地證明,長篇敘事行為不一定需要強大的線性邏輯支撐,關鍵在于對眾多敘事單元的拼接和組合。同時,長篇敘事也不一定非得建立在現實社會的宏大話語基礎上,日常生活的細節同樣可以完成相當體量的鋪陳。重要的是相信言說,只要在說,敘事即可發生,即可持續。李洱在新的意義上提振了知識分子寫作,將被遮蔽和邊緣化了的“知識”重新納入到文學敘事的角力場。這種知識既是考古,又是新創,既是真實,又是虛擬,其迷人的力量來自于五光十色的智慧。 ——汪政 《應物兄》以深厚的文化關懷和廣博的典籍知識為底蘊,創建了一種新型的文化小說敘事。李洱十年磨一劍,知難而上,選擇大學院校為小說展開的生活舞臺,他有勇氣直面當代中國的文化現實,刻畫當代知識分子的眾生相,對他們的秉持的文化傳統和價值立場,既細致準確地表現,也恰到好處地反諷,從中尋求一條當代生活的精神之道。小說刻畫人物用筆自然卻精妙傳神,以應物兄為代表的當代文人群像個個栩栩如生,意味深長。小說的語言清俊明朗,卻也幽默橫生。小說體大思精而舉重若輕,從當代精神生活的深處走出,有如長風出谷,春流解凍,展現出當代社會的千姿百態,萬種風貌。——陳曉明 今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市場化的改革,從九十年代初算起于今也已經將近三十年,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中國社會外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我們每個人的內在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我們常常是意識不到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面對這樣的時代、面對這樣的變化、面對這個時代的人,我們真的可能需要想象、建構、創造一種小說,就是這個時代的小說,就是在這個時代寫人、敘事、講這個世界的小說,是只有這個時代才會有的小說。在這種小說里,我們也真能看到這個時代,看到這個時代中的我們自己。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這些年來小說家們一直為此而奮斗,大家都知道這應該是一個目標,大家也都在為此而奮斗,但是我們也知道,無論是讀者還是批評家,都覺得好像是不令人滿意,好像還沒看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我能夠理解我們的批評家們看到《應物兄》的興奮。批評家們的興奮在于,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個標本、一個對象,一個可以有力地來說一說這個時代的長篇小說,這個時代的巨型敘事應該是什么樣子,正好就和這個時代能夠相匹配。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毫無疑問,《應物兄》在文學上是重要的。 ——李敬澤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應物兄(全2冊) 作者簡介
李洱,中國先鋒文學之后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濟源,1987年畢業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為河南省專業作家,現任職于中國現代文學館。著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評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1979—2009)中國十佳長篇小說。主要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韓語等在海外出版。 《應物兄》為其最新長篇小說,一出版即榮登各大文學榜榜首,2019年8月,《應物兄》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