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育成果論文集:美術學卷:學生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200954
- 條形碼:9787571200954 ; 978-7-5712-009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育成果論文集:美術學卷:學生篇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論玩石、德國表現主義繪畫引入中國的歷史片段、沃霍爾的藝術與消費主義文化、中國雕塑公司與當代雕塑的收藏和創作、視覺思維與六法體系的淵源、論近現代中國畫理論話語的轉型等。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育成果論文集:美術學卷:學生篇 目錄
教師卷
再現與表現
關于連環圖畫的改造問題——就商于改造連環圖畫的出版家和編輯工作者
印象派的再認識
論齊白石在藝術上的革新精神
漫談璽印
志宏心固 得自真傳——論馮法祀對社會性油畫的熱愛
楊柳青民間年畫畫訣瑣記
敦煌唐塑和南禪寺彩塑藝術比較研究
裝飾雕塑的美學特征與專業知識結構的探討
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工藝
談崔白的花鳥畫藝術
《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全集》前言
美學方法論改革芻議——再論馬克思主義和美學研究
現代中國肖像油畫
古于闐地區的美術
清康熙朝瓷器初探
她們從邊緣走出——中國女性藝術30年
只蝴蝶自扶桑飛來——從鄭錦談開去
大畫師蕭俊賢
抗戰時期解放區的漫畫
形態的變遷和自主化的進程
大美通一
大潮起落 洶涌澎湃——親歷學界改革開放四十年
魏晉南北朝美術史導論
傳統的意義
20世紀中國畫的轉型
禪與詩畫
古代佛造像的石料產地
從“蘭亭學”看書法史的闡述模式
《考工記》新釋
新日本畫運動——論日本明治時期傳統繪畫的變革
歷史的審美敘事與圖像建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論綱
問題域、核心概念與話語譜系——有關中國現代美術思潮的研究方法
新中國書法的發展脈絡、時代特色和歷史成就
建樹中國美術觀——關于“中國美術觀”討論的問題意識和目的意識
“黃”考
超前衛藝術
寫意精神與雕塑
萬古不磨意,中游自在心一衲子先生的中國畫之路
黃賓虹以金石文字筆法為宗的畫學觀尋繹
零是起點,通向無限——德國零派新理想主義藝術觀解讀
趙佶繪畫鑒別中的落款問題
徐悲鴻的筆墨實踐
關良的“雙重身份”及其形式語言——20世紀“傳統”“現代”的一種認知機制(節選)
學生篇
論玩石
德國表現主義繪畫引入中國的歷史片段
沃霍爾的藝術與消費主義文化
《亞威農少女》誕生始末及其價值疑惑
中國雕塑公園與當代雕塑的收藏和創作
視覺思維與六法體系的淵源
東游西進:1921—1926年中日繪畫聯合展紀事
論近現代中國畫理論話語的轉型
“閩習”對明清時期臺灣書畫的影響
重識主題性繪畫的敘事特征與審美價值
西洋油畫的“東方化”衍變——從“入境問俗”到“曲意宮廷”再到“貿易畫”興盛
應時而變·利行合一——“恭王府藏品”與溥心畬研究
“沒骨山水”與董其昌的原型想象
當代形式化發展中的書法評價體系構建與文化認同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下的胡蠻美術史論研究
清末楊柳青年畫在新疆的傳播及其啟示
傅抱石抗戰客蜀時期六朝題材故實畫內蘊發覆
清代關于“二王”的題跋研究
“現實主義”概念溯源——以庫爾貝為例
演變與建構中的中國公共藝術
八大山人名號問題考釋
談書法的傳承與創新
董元真跡《溪岸圖》之收藏鑒定及其人物內涵
“觀象制器”與中國史前器物符號文化傳統
并非“唯有奧娜”,還有“他者”——從奧娜·貝作品展談后現代語境下的女權藝術運動
《圖像就是力量》的學術表達與編輯策略
20世紀40年代之于李可染的山水革新(節選)
要不要數字化——對美術館展覽、虛擬展覽及其意義的評價
八五青年美術之潮
面臨西風——選擇接受與民族性
對傳統年畫保護問題的思索
回溯本源,重啟新元——中國美術史研究的篳路藍縷
徐悲鴻寫實教育體系再認識
“民本國畫”的現實與未來——論“2015南北當代中國畫展”的淵源、觀念及相關問題
美術史中的達摩形象與一葦渡江
缺席的“天馬會”——1927年上海美術聯合展覽中的觀念之爭
黃胄與傳統
那喀索斯主題在西方繪畫中的流變研究(節選)
當代書法研究接受視角及其存在的問題
站在“洋氣”對立面的“土氣”——對中國民間美術評價現象的研究
持守與超邁:邱石冥新中國初期的國畫批評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