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巢 本書特色
西西長篇自傳體小說《候鳥》姊妹續篇。2018Openbook年度好書
【西西】《織巢》是《候鳥》的姊妹篇,也是一個愛情故事,不過是廣義的。
莫言、余華、王安憶、梁文道推崇備至的香港作家——西西耄耋之年重磅新作!
【莫言】西西是我的老朋友和老師,她對我的幫助很大。
【王安憶】西西是香港的說夢人。
【余華】她告訴你的似乎都是你所知道的,可聽完以后你又覺得和你知道的不一樣。這就是西西的寫作方式。在西西那里,事實所展示的只是其存在而已,注視事實的目光才具價值可言。
【梁文道】曾經有一段日子,每有人問起,香港有文學嗎?香港有了不起的小說家嗎?我就說:“有,西西。”……西西是香港*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認為她是作家中的作家。
【馬世芳】她寫戰爭、死亡、貧窮、老病,也帶著一副柔軟的心腸,和一雙洞燭人世、然而始終好奇的眼。
【連明偉】有所取舍,故有所得失,唯有透過心的沉淀與安定,才能孕育溫柔。這是作家西西在回溯生命歷程之際,希望讓人看見的,一種珍貴日常所獲得的憑依感。
《織巢》是一本獻給母親的書,講述了一家人在香港的生活。小說采用多視角穿插敘事,分別用四種字體表示,虛實交錯,互相補充。
【西西】“這是個吵鬧撕裂的年代,大家說話時仿佛都要提高嗓門,聲嘶力竭,要證明關心社會,而如此這樣的一套才能夠改進社會。我想,生活是否只容許一種模式?我們又能否冷靜下來,平實地說,耐心地聽呢?”
臺灣知名平面設計藝術家黃子欽書裝設計,作品多次獲得金蝶獎等設計大獎。
織巢 內容簡介
時間永遠只有一個方向
時間不回流
而漸漸地
有些候鳥
像時間
也不再飛回自己的舊巢了
《織巢》是西西自傳體小說《候鳥》的姊妹篇。繼《候鳥》之后,在《織巢》中,西西的家族故事得到延續,小說講述了一家人在香港陌生的新環境中艱辛堅韌、守望相助的生活。它也是一個愛情故事,不過是廣義的。作者分別用“姐姐素素”“妹妹妍妍”的口吻敘述,并編織糅合進母親1960年代書寫的自傳小說、來自內地二姨的家書,用四種不同的女性視角將兩代親人間的家族故事細膩講述。漂泊各地的親人于離散后各自生活,重新筑巢成家。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從這一普通市民家庭生活中,亦可看到香港歷史的變遷。
織巢 作者簡介
西西,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7年生于上海,1950年隨父母遷居香港。創作有《我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哀悼乳房》《候鳥》《織巢》等文學作品。作品多次獲選開卷十大好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等。2011年獲選香港書展年度文學作家。2018年獲美國第六屆紐曼華語文學獎。2019年獲瑞典蟬文學獎。被譽為“華文世界*有童心小說家”。
- 主題:
正如序中所說,許多人,本身就是一個個故事。這篇小說就是以身邊的人物故事為原型編織而成,經歷了時間的沉淀后再娓娓道來,隱隱可見其間的悲喜,更多的是對世事的容忍。為什么要注意新聞,看報紙,聽廣播?因為,全世界發生的事情都和我們有關。但是在時間的洪流中,小人物們也只能隨波逐流,掙扎求生。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