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現代設計史(第2版)(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67602
- 條形碼:9787300167602 ; 978-7-300-1676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設計史(第2版)(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極富洞察力的眼光,剖析了18世紀以來實用藝術和工業設計的發展歷程,涵蓋了繪畫、雕塑、建筑、家具、印刷、攝影、服裝、工業等諸多領域。不僅從縱向闡述了各個設計流派、各種設計風格的演變過程及其代表作品,而且從橫向探討了設計和生產、消費、科技、商業之間盤根錯節又變動不居的關系;大眾對設計的關注以及對設計發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也沒能逃過作者審視的目光。在展現了這樣一幅關于現代設計史的全景畫面之后,作者似乎意在告訴我們,設計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它是美的化身,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現代設計史(第2版)(精裝) 目錄
**卷 需求、供給與設計(1700—1800) 1
**章 皇家需求與生產控制 3
國有制造業 3
藝術家和手工藝人 7
瓷器 10
手工業行會 11
印刷藝術 17
第二章 英國及其他地方的企業成就 22
設計在日益擴大的市場中 22
韋奇伍德與古代遺物 25
商品與時尚 29
美國 31
流行文學和出版自由 32
第二卷 擴張和品位(1801—1865) 35
第三章 發展期的困難——19世紀早期的產業擴張 37
工業文化和進步 37
新材料和新工藝 38
頁面之外 44
壁紙和紡織品印刷 48
美國體系 51
第四章 設計、社會和標準 55
早期設計革新 55
工業及其不滿 56
改革和哥特風格的復興 58
亨利·科爾和“科爾幫” 61
1851年大博覽會 64
無處不在的圖像 72
美國的流行平面藝術 75
革新的收獲與欠缺 80
結論 80
第三卷 藝術、手工藝和機器——工業化:希望與恐懼(1866—1914) 83
第五章 工作的快樂 85
羅斯金、莫里斯與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 85
莫里斯與社會主義 90
莫里斯作為出版人 91
威廉·莫里斯在英國的影響 94
工藝美術運動在美國 98
美國的印刷業 106
芝加哥與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109
第六章 藝術的平等 113
設計革新與唯美主義運動 113
書籍、插畫與字體 121
美國的唯美主義運動 125
服裝 132
法國的設計革新:新藝術運動 134
出版和公共領域的新藝術運動 140
格拉斯哥: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 146
奧地利 148
比利時 153
慕尼黑 155
斯堪的納維亞、東歐和民間傳統 158
意大利和西班牙 161
第七章 機械化與工業 167
設計和手工工場 167
德國 168
美國的制造業體系與福特制 172
銷售業、印刷業與廣告業的發展 176
結論 177
第四卷 **次世界大戰后:藝術、工業和烏托邦(1918—1944) 181
第八章 **次世界大戰前后的巴黎和現代藝術(裝飾藝術運動) 185
家具與現代藝術 186
玻璃與金屬 191
1925年巴黎博覽會 199
第九章 現代主義:創意、烏托邦以及科學技術 210
未來主義 210
風格派 214
構成主義 221
包豪斯 230
包豪斯之外 240
印刷工業與新字體 244
揚·茨池侯德與新字體 247
英國與現代設計 253
斯堪的納維亞與現代設計 259
第十章 美國的設計、工業與廣告 264
工業設計與福特制 271
廣告、藝術與美國現代設計的銷路 273
美國與國際現代主義 283
流線型 286
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289
攝影與平面設計 292
工業設計的質樸化 298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平面設計 301
結論 302
第五卷 人文主義與奢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現代主義和大眾文化(1945—1960) 307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現代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312
戰后設計的推廣:藝術定位與新廣告 321
平面設計與科技信息 329
斯堪的納維亞與英國 332
意大利 341
德國 347
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 351
手段與結果 358
日本 360
設計與企業文化 364
商標以及商標之外 365
第十二章 設計與大眾訴求:消費文化 371
底特律:標志性的交通工具 373
對產品樣式的批評 380
度假勝地與奢侈品 382
住房:郊區、家居與舒適 385
超越高雅與庸俗:回到大眾文化批評 392
結論 396
第六卷 發展、抗拒和多元化(1961—2010) 399
第十三章 新材料,新產品 402
塑料及其后繼者 403
產品外殼 407
運動、設備與進步 411
視覺身份、信息以及藝術定位 412
疊層材料 419
自然與手工藝 420
第十四章 大眾文化的維度 425
大眾設計與家居 428
大眾設計:邊緣文化 430
波普,反抗與反主流文化 432
平面設計與地下創作 434
意大利的反設計 437
激進的改革:科技、安全與環境 441
第十五章 政治、多元論與后現代主義 449
設計與后現代主義 451
后現代產品 453
多元論與抵觸:朋克 458
高科技 461
定義的延展與設計的角色 463
第十六章 關聯性設計:平衡操作 467
消費者 467
改革與社會責任 475
設計、安全與恐怖 480
產品科技:小型化的意義 482
設計與“軟”因素 486
材料科技與“軟”趨勢 486
生活方式 491
政治、科技與媒體 492
數碼時代的平面設計 493
手工藝:永恒的技藝 500
設計與延續:創造力、責任感與應變力 501
大事年表 503
附 錄 513
譯后記 525
現代設計史(第2版)(精裝) 作者簡介
大衛·瑞茲曼是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韋斯特法爾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和藝術史系教授,也是位于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的沃爾夫索尼亞-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博物館的研究員。曾和卡瑪·戈爾曼教授合編《物品、受眾和文學:設計史的另類講述》(2007)。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