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讀不厭的經典故事:姥姥家里唱大戲-講給孩子的中國戲曲故事(全二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09439
- 條形碼:9787570209439 ; 978-7-5702-0943-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讀不厭的經典故事:姥姥家里唱大戲-講給孩子的中國戲曲故事(全二冊) 本書特色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 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少年朋友們你們知道京劇臉譜中藍臉、紅臉、黃臉、白臉、黑臉各代表什么樣的人物性格嗎?你們知道生旦凈末丑各代表什么角色嗎?你們知道傳統絕技“變臉”是屬于哪個劇種的嗎?中國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國傳統美學,博大精深,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姥姥家里唱大戲——講給孩子的中國戲曲故事》是一套面向青少年讀者的戲曲知識普及讀本,分為上下兩冊。全書分為十季,按照時間的順序,以講故事的口吻,介紹了中國戲曲文化的誕生、發展、繁榮的全部過程以及藝術特點,并重點賞析講解了一些重點劇種的有名劇目,如豫劇《花木蘭》、越劇《白蛇傳》、昆曲《牡丹亭》、京劇《三岔口》等;介紹了中國戲曲史上的重要劇作家以及表演藝術家們,如關漢卿、湯顯祖、譚鑫培等人。全書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對青少年了解我國的戲曲文化很有裨益。
百讀不厭的經典故事:姥姥家里唱大戲-講給孩子的中國戲曲故事(全二冊) 內容簡介
1.內容詳實,融故事性和知識性于一體。2. 圖文并茂,全彩制作,全書圖片超過500張,臉譜超過300個。
百讀不厭的經典故事:姥姥家里唱大戲-講給孩子的中國戲曲故事(全二冊) 目錄
上冊目錄001 開篇?拉大鋸,扯大鋸……005 【一】?歌舞祭祀,戲劇萌芽007 【二】?《九歌》如戲詞兒010 【三】?儺神方相氏,驅鬼顯威風011 【四】?優孟衣冠,打動楚王012 【五】?角抵百戲,黃公打虎013 【六】?威武《蘭陵王》,歌哭《踏搖娘》015 【七】?詼諧參軍戲,孔子是婦人?016 【八】?敢打皇帝的敬新磨017 【九】?“二圣環”豈可丟腦后018 【一〇】?“三十六髻”童家婢020 【一一】?宋代雜劇知多少021 【一二】?目連大戲連演九晚023 【一三】?南戲是戲劇成熟的標志嗎?024 【一四】?到鄰家花園看一看025 【一五】?錯把劇本當佛經027 【一六】?唯一的宋代劇本原是它028 【一七】?殺豬漢完勝讀書郎030 【一八】?官宦子弟站錯隊031 【一九】?荊釵作證:誰說書生皆負心034 【二〇】?磨坊產子李三娘035 【二一】?陰差陽錯《拜月亭》037 【二二】?妻賢夫禍少,殺狗勸夫婿038 【二三】?《琵琶記》里的是是非非040 【二四】?“詞曲之祖”,譽滿天下042 【二五】?元雜劇ABC043 【二六】?莊稼漢勾欄看大戲046 【二七】?散曲劇曲,小令套數047 【二八】?“諸宮調”是怎么一回事?049 【二九】?鐘嗣成多情撰“鬼錄”050 【三〇】?為“不死之鬼”立傳051 【三一】?關漢卿:響當當一粒銅豌豆053 【三二】?竇娥故事有淵源055 【三三】?“三樁誓愿明題遍”056 【三四】?“你錯勘賢愚枉做天”058 【三五】?趙盼兒為啥“自投羅網”059 【三六】?風塵女斗敗“官二代”060 【三七】?望江亭上漁婦來062 【三八】?包公夢蝴蝶,慈母舍親兒064 【三九】?清官妙計斬皇親066 【四〇】?單刀赴會唱英雄068 【四一】?無愧元曲**人069 【四二】?馬致遠淚灑《漢宮秋》071 【四三】?“越聰明越受聰明苦”073 【四四】?墻頭與馬上,白樸賦“銀瓶”075 【四五】?秋夜梧桐雨,梨園敬“老郎”077 【四六】?王實甫妙筆寫《西廂》079 【四七】?張生的希望與失望080 【四八】?待月西廂,好事多磨082 【四九】?“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084 【五〇】?人物如生,詞曲警人087 【五一】?《西廂記》的前世今生088 【五二】?鄭光祖:倩女離魂為哪般?089 【五三】?“筆端寫出驚人句”091 【五四】?《灰闌記》:一個傳遍世界的故事093 【五五】?包公肅貪訪陳州094 【五六】?趙氏孤兒大報仇095 【五七】?秋胡戲妻為哪般097 【五八】?范張佳話傳千古098 【五九】?《雙獻功》定位梁山泊101 【六〇】?不一樣的黑旋風103 【六一】?雜劇中的取經故事104 【六二】?有兄有妹孫大圣106 【六三】?三教合一,張生煮海108 【六四】?明代雜劇變化多109 【六五】?王爺也寫水滸戲110 【六六】?“豹子和尚”魯智深112 【六七】?《中山狼》罵盡負義人113 【六八】?徐渭雜劇《四聲猿》115 【六九】?張冠李戴《歌代嘯》117 【七〇】?財主撿了一文錢118 【七一】?報仇雪恨謝小娥120 【七二】?吟風閣上罵財神122 【七三】?傳奇占領戲曲舞臺123 【七四】?明初傳奇,“五倫”入戲125 【七五】?嘉靖傳奇“寶劍”篇127 【七六】?《鳴鳳記》:把政治搬上舞臺128 【七七】?《浣紗記》:新腔昆曲**聲130 【七八】?魏良輔招婿譜新聲131 【七九】?湯顯祖歸隱玉茗堂133 【八〇】?杜麗娘驚夢牡丹亭135 【八一】?有情能使鬼還魂136 【八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138 【八三】?“原來姹紫嫣紅開遍”139 【八四】?臨川四夢,中國“莎翁”141 【八五】?孟稱舜血淚《嬌紅記》143 【八六】?鴛鴦冢上鴛鴦飛145 【八七】?傷心喬小青,寶劍可“療妒”147 【八八】?“臨川”與“吳江”,論劍有短長148 【八九】?墻頭梅正艷,花下鬼有情150 【九〇】?《玉簪記》:扁舟出沒風波里下冊目錄001 【九一】?昆曲蘇州派,李玉《一捧雪》003 【九二】?《清忠譜》寫抗暴曲004 【九三】?慷慨五烈士,舞臺傳不朽006 【九四】?兩筆十五貫,兄弟蒙奇冤007 【九五】?清官巧斷案,患難兩姻緣008 【九六】?“赤條條來去無牽掛”010 【九七】?李漁“閑情”說戲曲011 【九八】?芳鄰有美丑,風箏落誰家013 【九九】?洪昇究竟得罪了誰?015 【一〇〇】?《長生殿》:李楊舊題譜新聲017 【一〇一】?一曲新詞“情而已”019 【一〇二】?忠肝義膽雷海青021 【一〇三】?“莽天涯誰吊梨花謝”022 【一〇四】?孔尚任十載賦《桃花》023 【一〇五】?一份厚禮,兩種態度025 【一〇六】?“桃花扇底送南朝”026 【一〇七】?“布荊人,名自香”028 【一〇八】?大放悲聲《哀江南》031 【一〇九】?蔣士銓戲說《臨川夢》032 【一一〇】?游湖借傘定姻緣033 【一一一】?雷峰難鎮白蛇仙037 【一一二】?皇帝大臣皆“戲迷”039 【一一三】?“雅部”尊昆曲,“花部”稱“亂彈”040 【一一四】?短劇《借靴》,諷刺小品042 【一一五】?“好一朵茉莉花”043 【一一六】?四老爺因何藏面缸044 【一一七】?借妻發財張古董046 【一一八】?徽班進京,“皮黃”誕生048 【一一九】?道咸“三杰”,京劇元勛049 【一二〇】?“同光十三絕”,大廈植根深052 【一二一】?生旦凈丑,角色分工054 【一二二】?唱念做打,“四功”“五法”055 【一二三】?行頭考究,滿臺生輝057 【一二四】?道具稱“砌末”,時空多象征058 【一二五】?英雄父女“打漁殺家”061 【一二六】?“連環套”中誰是英雄063 【一二七】?反腐倡廉《四進士》064 【一二八】?“說不倒的老先生”066 【一二九】?三代鼎甲,“余”音裊裊067 【一三〇】?“四大須生”看馬譚068 【一三一】?瑤卿稱“教主”,“名旦”有梅郎070 【一三二】?嗚咽程家曲,俊美尚荀妝073 【一三三】?“我正在城頭觀山景”075 【一三四】?唱做俱佳的《徐策跑城》077 【一三五】?悲喜交集《女起解》079 【一三六】?“洪洞縣內無好人” 081 【一三七】?瘋姿醉態,美不勝收082 【一三八】?人生沉浮“鎖麟囊”084 【一三九】?《群英會》里會群英085 【一四〇】?袍帶雉尾,英俊小生086 【一四一】?《法門寺》角色*齊全087 【一四二】?小女破大案,昏官反升遷089 【一四三】?徐楊因何“二進宮”092 【一四四】?“銅錘打的碎紛紛”093 【一四五】?“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095 【一四六】?《赤桑》老旦戲,包拯《打龍袍》097 【一四七】? “摸黑”打斗《三岔口》098 【一四八】?“活武松”血染鴛鴦樓100 【一四九】?戲劇有代表,各省不同音102 【一五〇】?兆才創評劇,雞窩飛鳳凰103 【一五一】?“鄉下妞”告倒闊少爺104 【一五二】?巧兒為啥退婚又訂婚?105 【一五三】?“爭一對模范夫妻立業成家” 107 【一五四】?河南梆子,又名豫劇108 【一五五】?《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109 【一五六】?知縣審誥命,七品也威風111 【一五七】?越劇舞臺,巾幗世界113 【一五八】?梁祝化蝶,馳譽海外114 【一五九】?“天上掉下個林妹妹”116 【一六〇】?五女齊拜壽,烈火識真金118 【一六一】?黃梅戲:生于湖北長在安徽119 【一六二】?董永七仙女,耕織夢難圓121 【一六三】?駙馬有男女,兄妹皆狀元123 【一六四】?昆曲遺珍,古木逢春125 【一六五】?秦腔“掙破頭”,梆子傳天下127 【一六六】?滴血辨骨肉,昏官害人多129 【一六七】?紅船泛碧水,弦管伴粵謳130 【一六八】?書院先生當“紅娘”131 【一六九】?高腔入云說川劇132 【一七〇】?黃知縣的兩難選擇134 【一七一】?三女爭死,人性贊歌136 尾聲
展開全部
百讀不厭的經典故事:姥姥家里唱大戲-講給孩子的中國戲曲故事(全二冊) 作者簡介
侯會,1949 年 3 月生,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紅樓夢學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以及日本、中國臺灣等處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有專著《水滸源流新證》《中華文學五千年》《世界文學五千年》《元曲誦讀》《中國神話故事精選》《食貨金瓶梅:從吃飯穿衣看晚明人性》《水滸、西游探源》,講有《水滸傳》成書之謎、《水滸傳》系列講座等課程。兼任北京市文藝學會古代小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