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阿里云運維架構實踐秘籍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49694
- 條形碼:9787111649694 ; 978-7-111-64969-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里云運維架構實踐秘籍 本書特色
全書共18章,分為四個部分: 云端選型篇(第1~5章):主要從云平臺、云產品、軟件技術、系統技術、服務器配置五個方面系統性講解在云端如何進行運維技術選型和運維架構規劃; 云端實踐篇(第6~13章): 基于云端選型篇,在云端運維架構涉及相關常見技術的重要實踐,也是本書中的重點篇幅; 云端安全篇(第14~16章): 通過黑客常見攻擊案例,及結合云端*安全防御方案,帶您一起走進云端黑客攻防的世界; 云端架構篇(第17~18章): 結合前面云端選型篇、云端實踐篇、云端安全篇相應*實踐經驗,通過一個小型網站逐步演變到千萬級架構的案例,講解如何在云端構建千萬級架構。
阿里云運維架構實踐秘籍 內容簡介
1. 抓住了熱點的技術。阿里云是國內數一數二的云平臺,阿里云服務著制造、金融、政務、交通、醫療、電信、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包括中國聯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飛利浦、華大基因等大型企業客戶,以及微博、知乎、錘子科技等明星互聯網公司。在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12306春運購票等極富挑戰的應用場景中,阿里云保持著良好的運行紀錄,這離不開阿里云運維團隊的支持。 2. 內容全面有深度。本書針對阿里云的基礎、選型、安全、架構、運維實踐全方位介紹阿里云的運維架構,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各個技術點,同時本書給出了大量的實戰案例,讓讀者不僅能學到理論知識,還能學以致用。 3. 作者權威。作者在云計算領域研究多年,對云運維技術有深入的理解,是國內云端架構實踐、云端運維實踐方面的專家。
阿里云運維架構實踐秘籍 目錄
前言
緒言 云計算帶來的技術變革 1
**篇 云端選型篇
第1章云平臺的選型 11
1.1全球云廠商占比 11
1.2國內云廠商的現狀 12
1.2.1阿里云 13
1.2.2騰訊云 13
1.2.3華為云 14
1.2.4百度云 14
1.2.5其他云廠商 15
第2章云產品的選型 16
2.1阿里云產品概要 16
2.2云產品的8/2選擇原則 18
2.2.1五個技術優勢 18
2.2.2兩個非技術優勢 19
2.2.3選擇自建環境的條件 20
第3章軟件技術選型 22
3.1“宇宙*火”的語言 22
3.2硬件的天下 23
3.3“后臺強大”的語言 24
3.4“膠水語言” 25
3.5“世界上*好”的語言 27
3.6*適合高并發的語言 28
3.7唯一的前后端語言 28
3.8不可替代的機器語言 29
第4章系統技術選型 30
4.1云端網絡的三種選型策略 30
4.1.1策略一:網絡類型選型的五個注意點 30
4.1.2策略二:入網請求選型的四種方法 33
4.1.3策略三:出網請求選型的三種方法 34
4.2云端Web服務器的五點選型考慮 35
4.2.1考慮一:穩定性 36
4.2.2考慮二:性能 36
4.2.3考慮三:對負載均衡功能的支持 37
4.2.4考慮四:前端靜態數據緩存 38
4.2.5考慮五:豐富的插件及支持靈活的二次開發 38
4.3云端負載均衡選型的五個方面 38
4.3.1對比方面:四大熱門負載均衡的優缺點 38
4.3.2分類方面:五大類型負載均衡的原理場景詳解 43
4.3.3演變方面:負載均衡的兩種演變 59
4.3.4性能方面:負載均衡隱藏的性能秘密 62
4.3.5選型方面:云端負載均衡的兩種選型 63
4.4云端存儲的四種類型 64
4.4.1類型一:塊存儲 64
4.4.2類型二:共享塊存儲 66
4.4.3類型三:共享文件存儲 67
4.4.4類型四:對象存儲 68
4.5云端緩存的兩大選型秘籍 69
4.5.1秘籍一:云端靜態緩存唯一的選型 70
4.5.2秘籍二:云端動態緩存唯一的選型 71
4.6云端數據庫選型的三個方面 73
4.6.1分類方面:數據庫的三大分類 73
4.6.2性能方面:數據庫的性能秘密 78
4.6.3選型方面:云端數據庫選型的兩點考慮及一個步驟 78
第5章配置選型 82
5.1衡量業務量的指標 82
5.1.1一臺Tomcat跑兩億PV的笑話 82
5.1.2衡量業務量的指標 83
5.2業務訪問量與性能壓力指標的轉換 83
5.2.1指標轉換原理 83
5.2.2性能指標轉換計算模型實踐 85
5.2.3業務指標轉換計算模型實踐 86
5.3云端服務器配置模型 87
5.3.1PV量對應的服務器配置 87
5.3.2服務器CPU/內存配置模型 88
5.4云端帶寬配置選型 91
5.4.1帶寬配置估算模型 91
5.4.2帶寬類型選擇的8/2原則 93
第二篇 云端實踐篇
第6章云主機實踐 97
6.1云網絡下的業務新架構 98
6.2云的技術本質優勢 99
6.2.1云主機與硬件服務器性能對比的誤區 99
6.2.2云的本質優勢在于分布式架構 101
6.3云時代下的資源自動化管理 101
第7章云端負載均衡實踐 103
7.1“1 1 > 2”經典架構 103
7.2單機 ?SLB架構的必要性 104
7.3被LBHA誤導的架構 105
7.4DNS的兩大主流實踐 105
7.4.1實踐一:不推薦DNS作為負載均衡的誤區 105
7.4.2實踐二:DNS不為人知的核心秘密功能 108
7.5企業級Web架構實踐 114
7.6企業級負載均衡架構實踐 115
7.6.1七層SLB性能實踐案例 115
7.6.2互聯網企業負載均衡架構實踐 116
7.6.3云端負載均衡中小型架構實踐 117
7.6.4云端負載均衡中大型架構實踐 118
7.7通過代理 ?VPN提速跨國際網絡訪問 119
7.7.1跨國際網絡訪問的延時問題 119
7.7.2解決跨國際網絡訪問的代理架構 120
7.8通過反向代理提速跨國際網站訪問 123
7.8.1方案一:雙域名反向代理架構方案 123
7.8.2方案二:單域名反向代理架構方案 125
第8章云端存儲實踐 126
8.1云端塊存儲八大實踐技巧 126
8.1.1提升云盤I/O的三大技巧 126
8.1.2云盤使用的五大技巧 128
8.2云端共享文件存儲的五種方法 129
8.2.1方法一:Rsync文件共享實踐 129
8.2.2方法二:Rsync Inotify文件共享實踐 130
8.2.3方法三:NFS文件共享實踐 130
8.2.4方法四:NAS文件共享實踐 132
8.2.5方法五:OSS文件共享實踐 133
8.3OSS文件管理的六大技巧 133
8.3.1技巧一:使用API接口/SDK管理OSS 134
8.3.2技巧二:使用阿里云管理控制臺管理OSS 134
8.3.3技巧三:使用圖形化工具管理OSS 135
8.3.4技巧四:使用本地文件系統掛載管理OSS 136
8.3.5技巧五:使用FTP管理OSS 137
8.3.6技巧六:使用命令行工具管理OSS 138
8.4四招搞定OSS數據遷移 138
8.4.1**招:OSSImport工具 138
8.4.2第二招:OSS在線遷移服務 139
8.4.3第三招:跨區域復制 140
8.4.4第四招:OSS離線遷移 140
8.5運維容災備份新篇章 142
第9章云端緩存實踐 144
9.1使用靜態緩存提升網站性能的四種方法 144
9.1.1方法一:瀏覽器緩存 144
9.1.2方法二:磁盤緩存 146
9.1.3方法三:內存緩存 148
9.1.4方法四:CDN(動靜分離) 149
9.2動態緩存的三種應用場景實踐 151
9.2.1場景一:數據庫緩存 151
9.2.2場景二:集中Session管理的六種策略 153
9.2.3場景三:四招搞定動態頁面緩存 160
第10章云端數據庫實踐 169
10.1垂直拆庫三大應用場景實踐 169
10.1.1場景一:垂直拆庫的應用實踐 170
10.1.2場景二:主從的四種實踐方案 172
10.1.3場景三:集群技術的應用實踐 179
10.2水平拆表三大應用場景實踐 181
10.2.1場景一:業務層水平分區拆表的三種方式 181
10.2.2場景二:數據庫層次水平分區拆表的方法 184
10.2.3場景三:四大成熟分布式Sharding技術方案 185
第11章云端運維實踐 206
11.1上云遷移的實踐 206
11.1.1上云的訴求 206
11.1.2前期技術調研 206
11.1.3三大運維痛點 208
11.1.4上云遷移的挑戰性 208
11.1.5七步搞定上云遷移 208
11.1.6上云前后的對比 213
11.2混合云八大運維架構實踐 213
11.2.1混合云實踐1:基于VPC 專線構建混合云架構 214
11.2.2混合云實踐2:RDS自建主從同步在混合云中的實踐 215
11.2.3混合云實踐3:MongoDB副本集在混合云中的實踐 215
11.2.4混合云實踐4:RabbitMQ SLB高可用實踐 216
11.2.5混合云實踐5:云端自建DNS實踐 216
11.2.6混合云實踐6:Redis主從 Sentinel Consul DNSmasq高可用實踐 217
11.2.7混合云實踐7:MySQL主從 Consul DNSmasq高可用實踐 218
11.2.8混合云實踐8:關于DNS的高可用 218
11.3云端運維架構五大優化 219
11.3.1優化一:云端配置選型 220
11.3.2優化二:云端網絡架構 221
11.3.3優化三:云端負載均衡的選擇 223
11.3.4優化四:云端靜態資源訪問 225
11.3.5優化五:云端運維管理 226
第12章云端監控實踐 228
12.1物理機體系:三大監控方案實踐 228
12.1.1監控方案一:Shell / Python 228
12.1.2監控方案二:Nagios 229
12.1.3監控方案三:Nagios Cacti 229
12.2云計算體系:四大監控方案實踐 229
12.2.1監控方案四:Zabbix 230
12.2.2監控方案五:云監控 230
12.2.3監控方案六:駐云監控1.0(集群監控) 233
12.2.4監控方案七:駐云監控2.0(自動化監控) 237
12.3容器體系:四大監控方案實踐 241
12.3.1監控方案八:Prometheus Alertmanager Grafana 242
12.3.2監控方案九:TICK技術棧 243
12.3.3監控方案十:駐云監控3.0(容器體系監控) 245
12.3.4監控方案十一:駐云監控3.1(智能監控) 246
第13章云端容器/DevOps實踐 251
13.1云端容器技術的十二大實踐 252
13.1.1容器實踐1:關于云端容器資源編排技術的選擇 252
13.1.2容器實踐2:結合K8S的DevOps流程 253
13.1.3容器實踐3:關于K8S集群的配置 253
13.1.4容器實踐4:K8S云端部署架構 254
13.1.5容器實踐5:K8S插件之DNS 255
13.1.6容器實踐6:容器的Web管理控制臺 255
13.1.7容器實踐7:K8S業務應用 自建DNS實踐 258
13.1.8容器實踐8:K8S Master節點高可用 260
13.1.9容器實踐9:K8S Node節點高可用 262
13.1.10容器實踐10:K8S部署架構優化 264
13.1.11容器實踐11:自建K8S遷移阿里云K8S托管版 Rancher 265
13.1.12容器實踐12:K8S監控實踐 267
13.2DevOps發展的四個階段 268
13.2.1人工階段 268
13.2.2腳本及工具階段 269
13.2.3平臺化階段 272
13.2.4智能化階段 276
第三篇 云端安全篇
第14章云端安全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81
14.1云端安全問題的現狀 281
14.2云端安全面臨的三大挑戰 282
14.2.1挑戰一:安全行業狀態不容樂觀 282
14.2.2挑戰二:云端安全環境復雜化的挑戰 284
14.2.3挑戰三:安全對云優勢的沖擊 286
14.3云端安全帶來的兩大機遇 287
14.3.1機遇一:云計算、大數據將成為安全體系的基礎核心保障 287
14.3.2機遇二:政策驅動疊加,使得行業將迎來爆發 289
第15章云端黑客常見攻擊 290
15.1什么是黑客 290
15.2黑客入侵的途徑:漏洞 291
15.3黑客入侵流程 291
15.4黑客常見系統層攻擊 292
15.5黑客常見應用層攻擊 295
15.6黑客常見網絡層攻擊 295
第16章云端安全*佳防御方案 298
16.1云端常見黑客攻擊的防御 298
16.1.1四款熱門的云端安全產品 299
16.1.2安騎士、WAF、態勢感知三大使用誤區 304
16.1.3DDoS和WAF三大實踐技巧 305
16.2云端安全架構四大策略實踐 307
16.2.1策略一:云平臺架構模式選擇 307
16.2.2策略二:分布式架構是安全保障的基石 308
16.2.3策略三:全面開啟云產品的安全機制 308
16.2.4策略四:基于VPC的企業級安全架構 310
16.3云端運維安全實踐十則 312
16.3.1**則:云端堡壘機的三種實踐 312
16.3.2第二則:運維用戶管理 313
16.3.3第三則:密碼安全管理 313
16.3.4第四則:防火墻安全管理 314
16.3.5第五則:端口安全管理 316
16.3.6第六則:云端開源WAF實踐 316
16.3.7第七則:云端數據安全傳輸的標準 318
16.3.8第八則:運維安全性能調優的三種方法 319
16.3.9第九則:通過冷備及熱備進一步保障云端數據安全性 320
16.3.10第十則:加強安全巡檢及安全培訓管理 324
16.4云端防御綜合案例總結 324
第四篇 云端架構篇
第17章云端千萬級架構的演變 329
17.1架構原
阿里云運維架構實踐秘籍 相關資料
Foreword 推薦序 中國*早的云計算廠商阿里云于2009年成立,至今,云計算在中國大地上已經走過10多個年頭,它作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非常深刻地影響著整個社會、整個世界,并且這種影響還在不斷發酵。上云這個詞在2013年和2014年可能還是新鮮詞匯,但今天還沒有使用云計算的企業反而更像是稀有品種。 云計算正在并且已經慢慢地重構了整個IT的基礎架構,這個過程會持續加速,使其逐步發展成中國IT的基石。我以及上海駐云科技的各位同仁在2013年就參與到云計算業務中,作為上述整個過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發現新的技術、云的技術、云背后的互聯網技術將成為未來每一個互聯網技術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而對企業來說,未來沒有掌握這種能力的技術型員工是非常可怕的,這種IT、大數據甚至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能力可能會徹底改變你現在所處的行業。 作為互聯網的參與者,尤其是技術參與者,無論是系統架構師、開發工程師、運維工程師,掌握云計算及相應的技術產品知識,以及利用云計算解決實際的業務問題都將變得必不可少。這個過程并不復雜,但需要接受并擁抱云計算帶來的改變。 喬銳杰作為中國*早的云計算方面的架構師和技術參與者,隨著駐云科技的成長和中國云計算的發展,逐步成為國內云計算方面的運維專家,非常通曉以阿里云為主的中國主流云計算廠商的相關產品及技術。本書是其多年運維工作經驗的匯總,用非常淺顯的語言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名云計算運維高手,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書,可供愿意學習并使用云計算技術的讀者參考。相信本書能夠很好地幫助讀者解決使用云計算技術工作時遇到的各種問題。 駐云CEO,湖畔大學一期 蔣爍淼 2020年1月
阿里云運維架構實踐秘籍 作者簡介
喬銳杰 阿里云MVP,江湖人稱“喬幫主”,阿里云資深架構師/技術專家。國內云端架構與運維實踐開拓者,曾主導過電商、金融、政府、視頻、游戲等領域千萬級云端架構,在云端分布式集群架構、云端運維、云端安全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和眾多80后一樣,從競技類游戲“紅警”、“星際爭霸”開始接觸互聯網。2001年便參加“中美黑客大戰”,從“盜號”、“網絡攻擊”進入計算機專業領域,以及后來開班授徒開始傳授分享互聯網安全攻防經驗。曾擔任黑客講師/Java高級講師/Python講師/運維高級講師/阿里云講師,從事過安全、研發、高級運維、架構師等大半個互聯網相關技術職位,現擔任駐云科技運維總監兼阿里云架構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