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傳播.2019.總第5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431386
- 條形碼:9787512431386 ; 978-7-5124-3138-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傳播.2019.總第5輯 本書特色
當今時代,社會文化發展日新月異,文化傳承創新及文化建設實踐對文化傳播管理領域的學術體系建構,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文化傳播》旨在強調知識和學術的價值代領,推動當代文化傳播與管理實踐各學科領域的交叉整合、融匯互通,堅持“文化思辨、創新涵育”的主旨,植根文化土壤、聚焦文化實踐,力求探索文化傳承創新新思路,樹立文化傳播與管理研究新框架。
文化傳播.2019.總第5輯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文化傳播、文化管理等交叉學科的學術動態、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以梳理中西經典及文化傳承為主要內容, 收錄多篇文化傳播與管理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本書分為“前沿視點”“專題研討”“經典與通識”“高研論壇”“跨文化視域”“學術觀察”六個版塊, 融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于一體, 為讀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文化傳播.2019.總第5輯 目錄
作為認知手稿學的認知簡帛學
君子人格的時代新內涵
文化遺產與時代發展同行
——以恭王府的保護與利用為例
國際主流媒體視域下“智慧北京”建設的神與形
首都大學生文博資源利用現狀及優化對策
經典與通識
福柯主體理論及其女性主義應用
揭示生活與生命的本質
——阿涅斯·瓦爾達電影的美學探究
科技哲學對理工科大學生素質養成的實現機制
挑戰與變革: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觀察
專題研討:繪畫傳統與藝術思想傳承
延展與開拓
——改革開放40年山水畫述略
從《女史箴圖》看顧愷之人物畫的藝術特點
人民大眾的藝術思想
——從魯迅《野草》到洪毅然《無名草》
關于體驗和呈現的對話
學術觀察
斷弦試問誰能曉
——《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簡析
魏晉社會思潮對茶文化形成的影響
器以載道
——造物設計的文化邏輯與創新
攝影作為藝術與藝術作為攝影
——以對西南民族影像志的反思為例
章錫琛與《婦女雜志》的品牌建構
《文化傳播》稿約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文化傳播.2019.總第5輯 作者簡介
蔡勁松,侗族,貴州石阡人。先后獲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2005年9月至2016年8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部長兼新聞中心主任。2016年7月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兼任北航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藝術館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常務理事、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副秘書長、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長期從事文化傳播與管理、高教管理、公共藝術設計、大學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曾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大學的文化邏輯:理念、議題、實踐》《大學藝境:文化視野與公共藝術》《大學博物館的當代轉型:文化育人與公共服務》《大學文化理論構建與系統設計》等,曾在《收獲》《詩刊》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200余萬字,作品曾被譯介到國外并多次獲獎。出版文學藝術著作7部,多次在北京、臺灣等地舉辦繪畫及雕塑個展。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