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方寸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包郵 方寸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03-01
開本: 32開 頁數: 324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30.7(4.4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中 圖 價:¥51.1(7.4折)定價  ¥6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方寸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9982
  • 條形碼:9787520159982 ; 978-7-5201-5998-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方寸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本書特色

☆從文明出現曙光至今,流感一直伴隨著我們,作為世界十大致命疾病之一,困擾著地球上所有的文明和社會。
1918年的大流感是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歷史,它比戰爭更殘酷,是有史以來死亡人數*多的全球性瘟疫,造成5000萬至一億人喪生,超過5億人感染;1957年暴發于香港的H2N2型流感,奪去了全球約200萬人的生命;1968年,大規模的禽流感再次在亞洲暴發;1975年和2009年暴發于美國和墨西哥的豬流感,致死人數數十萬;21世紀,我們還遭遇了SARS,MERS,埃博拉,新冠肺炎等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疾病……
☆醫學是有關診斷和治療的藝術,也是防止歷史重演的藝術。
百年間,人類對流感病毒有了深入的了解,但仍然無法阻止和戰勝它。病毒比人類更聰明,變異的速度超過了人體識別它的速度。我們不知道下一次流感大流行會在何時何地暴發,但我們確定它會發生,經驗與教訓,是人類擁有的免疫力。
☆流感大流行說明了這兩個問題:人們的身體處于危險之中,而大腦仍停留在舒適區。面對危險,我們在社會政策、物資儲備、衛生保健體系、媒體應對等方面做好準備了嗎?那些極具破壞性的歷史事件應永遠留置于人們的集體記憶中,時刻警醒我們。 杰里米·布朗博士,一位資深的急診科醫生,對流感進行了大量的文獻研究,與世界的流行病學家、病毒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醫療物資管理者等進行對話,結合臨床實踐,書寫了人類與流感抗爭的百年歷史,審視與流感大流行相關的若干重要問題,探索人類治愈流感的未來線路圖。這部融合了醫學史、病毒學、診斷和治療、經濟學和流行病學、衛生保健政策、疾病預防等多方面討論的作品,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方寸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內容簡介

流感一直是人類不錯勁的對手之一,世界十大致命疾病之一。盡管現代醫學顯示出了種種優越性,但治愈流感仍是尚未解決的難題。《致命流感》主要提供了三個方面的思考:人類對病毒的認知,應對流感的方式,以及我們為下一次大流行性疾病做好準備了嗎?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是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歷史,是有史以來死亡人數很多的優選性瘟疫,造成5000萬至一億人喪生,超過5億人被感染。百年間,人類對流感病毒有了深入的了解,但仍然有許多未知,仍然無法阻止和戰勝這個“連環殺手”。杰里米?布朗博士,探究了人類發現流感病毒并與之抗爭的歷史,審視了與流感相關的若干重要問題:流感為什么難以治愈?病毒如何變異、傳播和致病?復活1918流感病毒,引發了關于信息雙重用途的爭論,有關病毒的實驗室研究是否存在安全風險?強大的報告制度和數據分析,被應用于流感趨勢預測,它們能夠準確預測下一次大流行的到來嗎?我們在社會政策、物資儲備、醫療體系、媒體應對等方面,為迎接大流行性疾病做好準備了嗎?是流感本身更致命,還是流感導致的社會恐慌更致命?流感為什么有季節性?哪些因素影響流感的暴發?在對抗流感的過程中,藥物是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還是僅僅給了人們一種安全感?達菲是神藥還是騙局,或是介于兩者之間?我們距離找到一種有效的流感疫苗還有多遠?流感以不可預測的方式威脅著我們的經濟。各行各業以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與流感交織在一起。作品旨在提供全面綜合的歷史的同時,探索一條治愈流感的未來路線圖。我們不知道下次病毒大流行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但我們可以確定它會發生。經驗和教訓,也許是人類專享擁有的可以與之抗爭的免疫力。

方寸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目錄

前言 奧特姆的故事
1 灌腸、放血和威士忌:治療流感
2 流感:病毒的前世今生
3 來勢洶洶: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
4 “我會死嗎?”: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
5 復活1918 年的流感病毒
6 數據、直覺和其他戰爭武器
7 你的晚間流感預報
8 物資儲備中的漏洞:達菲和尚未發現的治療方法
9 尋找流感疫苗
10 有關流感的商業活動
后 記
致 謝
參考文獻
索 引
展開全部

方寸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節選

潛伏的病毒和一場大游行
1918年,費城的人口超過170萬。就像20世紀初大多數正在發展中的城市一樣,費城居民大多居住在狹窄的公寓里。
他們特別容易感染流感,因為費城的大多數醫生和護士都在國外,往往都受過傷并且厭戰。隨著流感來襲,留在城鎮的少數醫療專業人員因為勞累而身體瘦弱。他們沒有為即將發生的事做好準備。
流感可能于1918年9月中旬傳播至費城,當時報紙報道稱該病毒正從軍營向平民社區邁進。有傳言說是德國裝載細菌的潛艇導致了疫情的暴發。事實并非如此,罪魁禍首很可能是費城海軍造船廠。
該船廠有4.5萬名船員并發展成為美國*大的海軍基地。1918年9月7日,該基地接待了300名從波士頓換乘的水手。很可能其中一些人身上潛伏有流感病毒。2周后,900多名船員生病了。基地官員在講話稿中寫道:沒有什么可擔心的。流感只不過是以新名字偽裝的平常的季節性細菌。
但這種病毒即將在很大程度上向平民發起攻擊。在病毒傳播方面,戰爭債券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1918年4月,紐約市舉行了一場巨大的自由債券大游行。電影明星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向肩并肩的游行群眾發表講話。憑借出眾的外表和迷人的個性,他號召群眾購買債券以支持戰爭。5個月后,費城也加快了敦促群眾購買債券的步伐。《費城問詢報》(Philadelphia Inquirer)的一篇文章稱,該市計劃在9月28日星期六為第4次自由貸款運動的發起舉行盛會。預計會有3000名戰士參加,“如果需要的話,還會有女性士兵參與該活動”。數百名工人和司儀將與他們一起參加這個活動,他們會讓群眾一起唱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流感疫情肆虐期間進行的。有人擔心如此大規模的聚會會促進流感的蔓延,但這種擔憂被人們的愛國熱情所淹沒了。
戰爭債券游行活動本質上是流感的行進樂隊。當大量的群眾沿街觀看并不斷歡呼時,海軍軍人們也來到了百老匯街。“這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盛會,”《問詢報》稱,估計有10多萬人聚集在街道上。隨著人們伸展脖子以便看得更清楚,他們也順帶把流感病毒傳染給了別人。自由債券大游行活動實際上釋放了這種病毒。
輝煌的游行剛剛過去兩天,每天就有100多人死于流感。在短期內,這些數字增長了6倍。衛生官員每天都宣布疾病已經過去了,不料下一次又發布了更嚴峻的統計數據。
費城公共衛生部部長威廉·克魯森博士(Dr.William Krusen)下令關閉學校、教堂和劇院。如果他禁止自由債券游行,情況也許就不會變得那么糟糕。各處張貼的布告提醒大家不要在街上隨地吐痰。但這并沒有起多大作用。僅在一天的時間內,就有60名隨地吐痰的人被逮捕。 海軍檔案館
由于生病人數過多,法院和市政辦公室關閉,其他基礎服務機構因為沒有了員工在苦苦支撐。警察和消防部門因人員減少而難以正常運轉。由于嚴重缺少員工,賓夕法尼亞州貝爾電話公司(Bell Telephone Company)宣布只能處理那些“疫情或戰爭所需”的服務電話。由于正規醫院超負荷運行,費城還創辦了一所急診醫院。一天之內,500張床位都住滿了病人。克魯森呼吁人們保持冷靜,并告訴公眾不要因夸大的報道而感到恐慌,但費城正遭受瘟疫的蹂躪,又有誰能做到處亂不驚呢?
費城唯一的公共太平間只能容納36具尸體。但這所太平間很快就堆了數百具尸體,大多數尸體只覆蓋著血跡斑斑的床單。每弄到一副棺材,就有十具尸體在等候著。死尸散發的惡臭無處不在。當地的木工放棄了正常的生意,開始專職做棺材。一些殯儀館的收費標準增加了600%以上,導致該市將增長上限設置為“只有”20%。
在10月中旬,費城的死亡人數達到了頂峰,然后,瘟疫幾乎與它來臨時一樣突然消退了。當然,流感仍然存在,但因流感死亡的人數回落至以往的水平。這個城市慢慢恢復了以前健康的模樣。
費城發生的疫情在美國和世界各地重演。在舊金山,流感在10月也達到頂峰。當月有1000多人死亡,幾乎是平常死亡人數的兩倍。流感向阿拉斯加的朱諾(Juneau)傳播。該市試圖通過強制檢疫來阻止疫情蔓延。州長下令所有下船乘客必須接受碼頭醫生的檢查。任何出現流感癥狀的人都不許進入朱諾。然而,這些措施并沒有阻止那些攜帶病毒但尚未出現流感癥狀且看起來依然健康的人進入。幾天后,這些病毒攜帶者離開西雅圖并停靠在朱諾碼頭,他們仍處在流感的潛伏期內。當他們抵達碼頭時,由等待的醫生對其進行簡要的體檢。如果醫生發現他們沒有流感的征兆,就允許其進入朱諾。這是病毒潛入的*可能的方式。病毒從朱諾傳播到諾姆(Nome)和巴羅(Barrow)以及居住在數十個偏遠村莊的美洲原住民。 1918-1919年紐約、倫敦、巴黎和柏林的流感死亡率曲線
與其他地方相比,流感在部落內的破壞性更強。這些部落與其他人群處于自然分離狀態,因此缺乏流感抗體。在1918年流感暴發期間,位于阿拉斯加西部,擁有300名人口的小鎮威爾士(Wales),有一半人喪生。在布雷維格(Brevig Mission)的小型聚居地,居民有80人,但只有8人幸免于難。
從長遠來看,北極圈附近發生的這些恐怖事件有助于人們在不久的將來對抗這種病毒。死者被埋在寒冷的土地中。這個永凍層安息地,掩埋并保存了死尸,使得80年后的科學家們能夠提取1918年病毒的樣本,并首次確定其遺傳密碼。但在當時,這些尸體還在等待,凍結在泥土與時光中。
兩場戰爭
美國此時正在打兩場戰爭。**場戰爭是針對德國及其軍事盟友。第二場戰爭是針對流感病毒及其細菌盟友。用一位歷史學家的話說,這是一場針對細菌和德國人的斗爭。
隨著盟軍在西部戰線上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流感襲擊了運送部隊到歐洲戰壕的船只。在法國東北部的阿貢森林戰役(the Battle of Argonne Forest)中,流感奪去了許多美國遠征軍士兵的生命。正如大戰幾乎籠罩著歐洲每個國家一樣,流感在整個歐洲大陸肆虐。在一個擁有1000名新兵的法軍基地中,有688人住院治療,49人死亡。巴黎關閉了學校,但劇院和餐館卻沒有停業。盡管有4000名巴黎人死亡,咖啡館仍在開放。流感越過了戰壕線。德軍也深受其害。“每天早上都必須聽取工作人員報告流感病例的數量,以及他們對如果英國人再次發起襲擊,德軍存在什么劣勢的抱怨。這是一件使人痛苦的事情。”當時,一名德國指揮官寫道。
在英國,這是一種“保持冷靜并繼續生活下去”的方式。我在倫敦出生并在倫敦長大,即使現在大部分時間我居住在英國以外的地方,我也知道要面對逆境咬緊牙關,這是我童年時就明白的道理。當祖母回憶起1940年德國空襲倫敦期間從倫敦撤離的場面時,我曾在她的臉上看到過這樣的鎮定、沉著。我認識到這是對上一代西班牙流感的反應。“保持冷靜并堅持下去”不僅是公共行為的一種指示,也是英國文化基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起初,報紙幾乎很少談及這種流行病,如果一定要談,報紙會把這些報道埋在內頁。英國政府和富有同情心的媒體默認限制任何有關流感的討論,目的是避免削弱公眾士氣。
因為世界大戰已經進入第4個年頭,人們已經厭倦了戰爭。對事實進行如實報道和維持士氣之間的緊張關系,在J·麥克奧斯卡(J. McOscar)博士寫的一封信中有所體現。這封信隱藏在《英國醫學雜志》的*后部分。
“無論男人、女人,還是孩子都有親人離世的慘痛經歷,我們現在經歷的黑暗日子還不夠多嗎?”他寫道,“如果在發布此類報告時能夠更謹慎一點,而不是盡可能多地收集讓人沮喪的消息來擾亂我們的生活,這樣豈不會更好?一些編輯和記者似乎應該休假。他們去休假越早,對公共道德也就越好”[原文如此]。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刊發這封信的刊物在同一期的頭版刊登了一份長達5頁的有關流感的詳細報道。該報道強調了大流行性疾病的破壞性。報道指出,英國和法國軍隊暴發了災難性的流行病。該流行病橫掃了整個軍隊,致使軍隊喪失了戰斗力。
英國的首席醫療官似乎也不愿意打擾任何人的生活。他的建議很有限:戴上小口罩,吃得好點,喝半瓶低度葡萄酒。
英國皇家醫學院(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采取了類似的方法,并宣布該病毒不再像往常那樣具有致命性。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英國人似乎無動于衷。1918年12月,隨著大流行性疾病的結束,《倫敦時報》評論說,“自黑死病以來,沒有哪場瘟疫像這場瘟疫這樣席卷了全世界。也許,從來沒有哪場瘟疫比這場瘟疫影響的人更多。”
那年早些時候,《泰晤士報》的醫學記者夸大其詞地描述了這樣一個民族,他們“高興地期待”著流行疾病的到來。
歷史學家馬克·霍尼斯鮑姆(Mark Honigsbaum)認為,英國政府故意鼓勵這種堅忍主義,努力培養國人蔑視德國敵軍,同樣蔑視暴發的流感。
無論英國人對這一大流行性疾病持何態度,在這場流行病中傷亡的人數都是巨大的。當流行病消退時,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被感染,有超過22.5萬人死亡。在印度(當時屬于英國領土),流感更具有致命性,死亡率高于英國10個百分點,印度軍隊的死亡人數是英國軍隊的2倍,一共有大約2000萬印度人因流感大流行而死亡。
接下來是澳大利亞、新西蘭、西班牙、日本以及整個非洲國家。所有人都遭受了苦難,全世界共有5000萬至1億人因流感而死亡,人們對近乎世界末日的猜測感到無比的恐懼。
四種解釋
在大規模死亡之后,當公眾關心“這場流行病如何形成的?”和“多少人受害?”時,科學家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是病毒本身,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導致流感具有如此大的殺傷力?我們已經找到了致使這么多人死亡的4種不同的解釋。每種解釋都有一些證據支持,但沒有一種解釋是完全令人信服的。
**種解釋是,病毒表面有一種蛋白質可以阻止干擾素的產生。該干擾素向我們的免疫系統發出信號,表明我們的防御系統已被滲透。將氧氣轉移到血液中的健康肺細胞,被病毒劫持,并在病毒復制過程中遭到破壞。一旦這些健康的肺細胞死亡,它們就會被無法輸送氧氣的暗淡的纖維狀細胞所取代,就像在切割口部位形成的疤痕一樣,看起來與周圍健康的皮膚不一樣。幾個小時內,南卡羅來納州的一位名叫羅斯科·沃恩(Roscoe Vaughan)的美國陸軍士兵被尸檢。尸檢表明他的肺部有這種類型的肺炎。干擾素的破壞有可能使1918年的病毒引發致命的病毒性肺炎。
第二種解釋是,如果1918年的病毒本身不能致人死亡,那么繼發性細菌性肺炎可能會殺死人。大流行性疾病患者的身體變得虛弱,他們的肺部已經被破壞,會感染鏈球菌(streptococcu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在抗生素尚未研發出來的年代,這種情況是致命的。我們現在認為,1918年大流行中的大多數患者是由這些繼發感染導致死亡的,而不是流感病毒本身。
南卡羅來納州士兵的肺提供了這種感染的證據。他死于病毒的連續攻擊,以及伴隨著身體防御體系崩潰而至的細菌感染。
對1918年流感殺傷力的第三個解釋是,流感病毒引發了過度的免疫反應,這種反應開啟了對身體的自抗。假設你割傷了手指,細菌入侵并感染傷口。由于血液流量增加,你的手指會腫脹、發紅、變熱,從而提供更多白細胞來對抗細菌。
其他類型的細胞因子信號蛋白會對這種對抗感染的痛苦但必要的過程進行調節。一旦克服了這種感染,細胞就會停止生產細胞因子,并且免疫系統會恢復以往的警惕狀態。
許多1918年的流感患者沒有恢復正常。他們的肺被“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過量生產的信號蛋白所擊中。在細胞因子的繁榮期,它們開始入侵并摧毀健康的細胞。當細胞因子風暴來襲時,免疫反應就會失控。細胞因子風暴激活了更多的免疫細胞,免疫細胞釋放出更多的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又激活更多的免疫細胞,這種循環周而復始。大量的液體從飽受戰爭蹂躪的人們的肺部涌出。肺部的健康氣囊結痂。呼吸變得越來越難。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么這場風暴發生在一些患者身上而其他患者卻沒有,或為什么在20-40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傳染病專家稱這是本次大流行*大的未解之謎。如果我們能夠解開這個未解之謎,或許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另一種致命的流感瘟疫的傷害。
第四個解釋指向了與流感傳播有關的環境。它由一種源于鳥類的新型病毒引起。在對人類構成威脅之前,病毒先在另一個宿主(可能是豬或馬)身上寄宿一段時間。當人們同時生活在一起——住在公寓或軍營里——并且異常流動的時候,病毒開始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因為大戰使受感染的士兵們不斷轉戰于歐洲及其他地區。工薪家庭共用床鋪。士兵們并排睡在嬰兒床上,并且乘坐統艙船環游世界。如果沒有人類這些行為,流感病毒無論多么致命,都不會如此迅速地傳播。
今天,流感致死率不到0.1%。幾乎每一名患者都可以康復。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中,大多數患者也都康復了,但死亡率卻比以往高出25倍。在美國許多人死于1918年的大流行性疾病,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從原來的51歲降至39歲。 1900-1960年美國人均壽命的變化,顯示了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影響
平均壽命連續12年下降的事實與當時的阿片類藥物流行形成對照,阿片類藥物流行還導致了平均預期壽命下降,下降幅度是每年10%。
1918年12月,在疫情中期,1000名公共衛生官員聚集在芝加哥討論疫情。在三個月內,瘟疫奪走了40萬人的生命。有人已經預言,第二年會暴發會更加致命的流感疫情。
與會者之一的喬治·普萊斯博士(Dr.Georg Price)在他的報告中描述了當時的現狀。讀起來令人恐懼。首先,醫生承認他們不知道流行病的原因。“我們不妨承認是病毒并稱之為‘x’病毒”,普萊斯寫道,“因為病毒缺乏一個更好的名字。”醫生們在患者的分泌物中發現了幾種不同的微生物,但這幾種微生物是致病元兇還是受疾病磨的身體自身出現的“機會致病性劫持者”(opportunistic hijackers)?(事實證明是后者)
與會者就一些事情達成了一致意見。傳播疾病的任何病毒均能在喉嚨、鼻子和嘴巴的飛濺物和黏液中被發現。借助飛沫,病毒可以通過打噴嚏、咳嗽以及從手到嘴的接觸進行傳播。因此,一位醫生建議減少病毒傳播的唯一方法是讓“每個病人都穿著潛水員的服裝”。
醫生們也一致認為,如果患者從流感中康復,他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免疫力。許多40多歲的人都幸免于難。當時的理論和現在的一樣,認為那些在1898年經歷過嚴重流感的人,已經具備了針對1918年流感的免疫力。
如何控制疾病?
但是如何控制疾病呢?由于與會者普遍沒有信心,會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盡管采取了預防措施,但流感已經蔓延,然后它突然意外地消失了。當時大量群眾佩戴著面罩,但這并不能保證大家一定能夠得到保護。許多衛生官員認為它們提供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這也許是事實,但無論如何,采取安全措施,仍然有一定的用途。芝加哥的衛生專員明確表示了這一點。“這是我們的責任,”他說,“讓人們免于恐懼。憂慮比流行病更具有殺傷力。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人們想要在金表鏈上裝個兔子腳,并覺得這樣能幫助他們擺脫恐懼的生理行為的話,我愿意幫他們實現。”
官員試圖收集患者和死者的數據,但許多州沒有被要求報告病例。疾病前線的醫生們過于忙碌,以至于無法填寫必要的文件。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前就已經死亡。因此幾乎無法估計死亡人數,或被感染之后康復的人數。人們還沒來得及計算患者的人數,病毒已奪走了患者的生命。沒有任何機制可以用實際的數字來描述怪異的瘟疫。
在17世紀瘟疫期間,倫敦許多受疾病折磨的家庭在他們的前門上畫了一個大十字架,上面寫著“主啊,請保佑這家人”。這個十字架警告著人們,室內潛伏有疾病和死亡風險。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1918年,但是以更加規范的方式——把“危險告示”張貼在門前。“危險告示”警告健康人遠離此地,在許多社區,幾乎每家的門上都做過此類標記。
在公共衛生方面人們還做過一些努力,通過關閉學校、劇院、商店,以減少公共場所的擁擠和混亂。這是一種迫使人們在休閑時間睡覺、儲存能量并避免感染的方法。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封閉措施是否奏效。底特律關閉了少量的公共場所,只有相對小面積的地區遭受了流感襲擊。而費城制定了更嚴厲的封閉政策,卻并未有效地阻止這場災難發生。紐約衛生局局長羅耶·科普蘭(Royal Copeland)改變了公共汽車和地鐵的時間表,以阻止乘車時人員過度擁擠。他在城市周圍安裝了大型標志,提醒公眾不要吐痰。但他沒有關閉學校和劇院。他認為,與其讓學生住在擁擠的廉租公寓,還不如待在學校里,在學校他們可以學習如何保持健康。
普萊斯博士對1918年芝加哥會議的描述以號召人們采取行動而結束。盡管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絕望情緒,但他堅持認為,結束流感疫情的*佳方法是借助于公共衛生政策。需要更好地協調各個衛生機構,這些機構應該像軍隊一樣置于統一指揮之下。為了擊敗敵人,私人和社區機構需與各級市、州和聯邦共同努力。普萊斯知道他是異想天開,而病毒無所謂。流感的諸多癥狀中,有一種癥狀比發燒或呼吸短促更致命。這是一種無用的感覺,這種感覺對密歇根大學醫學院院長維克多·C. 沃恩產生了終身影響。在目睹了這么多人的死亡之后,沃恩決心“再也不要鼓吹醫學院取得了巨大成就,要虛心承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無知”。 本文節選自[美]杰里米·布朗著,《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Influenza:The Hundred Year Hunt to Cure the Deadliest Disease in History),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方寸2020年3月即將出版,譯者王晨瑜。

方寸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作者簡介

杰里米·布朗,一位資深的軍醫和急診科醫生,在倫敦大學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隨后前往波士頓貝斯以色列醫院進行急救醫學實習。曾任華盛頓大學急救醫學系研究主任,在此期間,他帶領團隊建立了一套HIV的篩查程序,一種針對腎絞痛的新療法獲得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三項許可。目前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急救護理研究辦公室負責人。
譯者簡介
王晨瑜,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生物學專業,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藥學專業,目前從事醫藥風險投資。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级~片免费永久 |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直播 | 日本a级片免费观看 | 草久久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 抽插丰满内射高潮视频 | 亚洲狠狠 |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 高清毛片在线看高清 |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 国产无遮挡a片又黄又爽网站 |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 | 影音先锋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狠狠操婷婷 | 极品魔鬼身材女神啪啪精品 | 久久久久伊人 |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 国产一级成人毛片 | 国产看色免费 | 国内精品一级毛片免费看 | 一机毛片 | a一级视频| 成人国产三级精品 | 欧美老熟妇乱子 | 男女乱淫真视频播放网站 | 一级电影在线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亚洲欧洲 | 欧美一区2区| 欧美亚洲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 久久久久综合精品福利啪啪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四虎影永久在线高清免费 | 中国老太婆bb无套内射 |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