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甲骨文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6134
- 條形碼:9787520156134 ; 978-7-5201-5613-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甲骨文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本書特色
著書者說
這是一本探討古代世界無神論者,尤其是古代希臘無神論者的書,探究他們的思想、創見、抗爭以及所遭受的壓迫。筆者旨在講述歷史,而非勸誡世人改宗易教,也無意從哲學角度替無神論證實或者證偽。然而,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筆者越來越確信一點,即人類的美好生活離不開文化和宗教的多元化,以及爭論的自由。
書摘精粹
★ 別以為存在單一、統一信仰的社會,那不過是無稽之談,對神靈的“信仰、崇拜和懷疑一直并存于世”。
★ 歷史久遠的無神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權問題,即是否應當承認無神論者在現實生活中理應和其他人一樣得到尊重和包容,并且可以不受打攪地度過他們的人生。
★ 有關希臘宗教和文化的歷史,幾乎都是由宗教信徒書寫的,結果便是人們誤以為古代宗教一直是一個不出故障、順暢運行的系統。
★ 古典世界并非一夜之間突然被基督教同化,各地基督教化也非整齊劃一的過程。長期以來,許多令人尊敬的思想家一直致力于從根本上探索神的本質,但基督教的產生終結了這個漫長的時代,甚至連這些思想家也全部被湮沒在歷史中。
★ 對古典遺產認知的缺失,導致“現代主義神話”深入人心。對古典傳統的極度無知弄得人人都曾以為,是18世紀的歐洲人先對神發起了挑戰。
甲骨文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內容簡介
無神論是一個新事物嗎?今天的擁護者和反對者都傾向于將其看作是歐洲啟蒙時代所發明,當時,科學與世俗的力量廣泛挑戰信仰,破除對上帝的崇拜。其實上,無神論的產生要久遠得多。從《荷馬史詩》的時代開始就已經有無神論者存在,因為沒有專享的主要宗教,在多神形態之外,無神論也就同時存在。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伊壁鳩魯等人便是其中的代表。而直到古代的晚期,無神論在與君主和王權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壓制下,顯得很好弱小。在這本書里,作者探索了古代的地中海世界,這是一個當代人所不能想象的、接近不同的世界。作者在這個世界里找到的是是那些很早反對神性的故事和聲音。
甲骨文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目錄
前言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對話
**部分 古風時代的希臘:新的地平線
第1章 眾神并存的希臘
第2章 經典
第3章 與神作戰
第4章 物質的宇宙
第二部分 古典時代的希臘:無神論及其所受壓制
第5章 因與果
第6章 “說到神,我不知道”
第7章 扮演眾神
第8章 對無神論的審判
第9章 柏拉圖和無神論者
第三部分 希臘化時代:神一般的王和目中無神的哲學家
第10章 神與王
第11章 哲學無神論
第12章 抗神者伊壁鳩魯
第四部分 羅馬時代:新的世界秩序
第13章 我們身邊的神
第14章 虛擬網絡
第15章 想象無神的世界
第16章 基督徒、異教徒及其他無神論者
致謝/索引/譯者說明
甲骨文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節選
我們被一遍遍告知,無神論是近代的發明,是歐洲啟蒙運動的產物。在一些人看來,倘若不存在與宗教真理相對立的世俗國家觀和科學思想,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這種看法其實是由“新無神論”論辯雙方共同培植出的神話:無神論擁護者希望把對超自然的存在的質疑,看作科學進步逐漸抵消宗教影響的結果;而宗教信徒則希望把它看作頹勢的西方世界在資本主義消耗下呈現的一種病態。雙方所持的觀點,都有虛榮的現代主義之嫌。對于超自然的質疑自古就存在。早在公元前4世紀,柏拉圖(Plato)就曾描述過一位信徒斥責無神論者的情景:“你和你的朋友絕不是對眾神持這種看法的**人!這世上或多或少總會有人罹患這種病癥。”我們未必贊成柏拉圖用疾病來比喻,但他的基本看法無疑是正確的。上下數千年,一切文化環境中都存在許多拒絕信奉神明的人。
無神論的歷史非常重要。之所以如此,不僅出于理性緣由,即有必要盡可能充分理解過往,而且出于道德,尤其是政治上的考慮。權威性和正當性是由歷史賦予的。正因為如此,威權獨裁體制國家總想否定他們不喜歡的人,毀滅與之相關的歷史遺跡,并把它們視為歷史上的非法活動。無神論存在的歷史并不被具化為一些風格樣式大致相同的建筑物或儀式禮儀,而是呈現為相同的思想原則。假如以為宗教信仰深遠、古老而無神論淺近,那么,無神論極易成為人們眼中無足輕重的過眼云煙,甚至有可能就連無神論者所受的迫害在人們心目中也比不上宗教少數派所遭受的迫害。歷史久遠的無神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權問題,即是否應當承認無神論者在現實生活中理應和其他人一樣得到尊重和包容,并且可以不受打攪地度過他們的人生。
本書想要講述的是歷經千年歷史巨變的希臘無神論,它伴隨著希臘世界從“黑暗時代”進入有文字的城邦國家時代,伴隨著公民和民主制度的發展、亞歷山大征服以及帝國的解體、希臘語世界被納入羅馬帝國,乃至基督教*終的來臨。古典世界并非一夜之間突然被基督教同化,各地基督教化也非整齊劃一的過程。基督教教派支脈繁多,每一派別此前各有其自身與希臘文化傳統的沖突和關聯。然而,即便如此,基督教帝國還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許多事情。長期以來,許多令人尊敬的思想家一直致力于從根本上探索神的本質,但基督教的產生終結了這個漫長的時代,甚至連這些思想家也全部被湮沒在歷史中。前基督時代的無神論當然引起過爭議,有時還會受到嚴厲壓制。但是,與對待一神教的態度相比,占主導地位的多神教對待無神論的態度已經算是相當友善了。與之相比,無神論者在基督教時代則很難自處。無神論對于基督徒賴以界定自身的前提,就是一種絕對否定。
如此一來,本書的工作便成為一場對宗教懷疑論的考古發掘。其中,部分工作是努力從基督教上千年攻擊、謾罵的骯臟瓦礫之下,挖掘出古代世界的無神論,同時,也需要鏟除覆在瓦礫表層的其他積塵。在現代無神論形成的18~19世紀,古典知識在歐洲非常普及(至少在有教養的階層中如此)。在這一時期,那些為建立沒有神明的世界而奮斗的人可以求助于伊壁鳩魯(Epicurus)和盧克萊修(Lucretius)的權威,也可以借助米洛斯的迪亞戈拉斯(Diagoras of Melos)和昔蘭尼的西奧多羅斯(Theodorus of Cyrene)的思想,滿懷信心地期待世人的理解。但是,從20世紀初期起,對古典的認知以驚人的速度萎縮。我們的教育體系忽視了古代希臘羅馬思想在西方國家世俗現代性形成中的關鍵作用,從而讓歷史悠遠的無神論因我們的集體蒙昧而備受責難。對古典遺產認知的缺失,導致“現代主義神話”深入人心。對古典傳統的極度無知弄得人人都曾以為,是18世紀的歐洲人*先對神發起了挑戰。
甲骨文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作者簡介
蒂姆·惠特馬什(Tim Whitmarsh),劍橋大學萊文蒂斯(A. G. Leventis)教席希臘文化教授,曾作為古希臘羅馬文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受邀參加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電臺和電視節目,并為《衛報》(Guardian)、《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以及《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撰稿。
譯者簡介
陳愉秉,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就職于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任講師。現已退休。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