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7516492
- 條形碼:9787547516492 ; 978-7-5475-1649-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 本書特色
本書為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于2017年10月主辦的“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論集圍繞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互證,對相關(guān)的字詞、文本、史實、思想觀念等作了新的考察、梳理和詮釋。論文作者長期從事古文字學、文獻學、歷史學等領(lǐng)域的研究,對相關(guān)問題有深刻的思考。所涉研究方法上的反思,研究視角上的開拓,以及學科間交叉融合的探索等,對中國古典學的重建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2017年10月在上海召開的“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的會議論文集, 該書共收錄論文三十余篇, 以“典籍詮釋”為主題, 利于金文、戰(zhàn)國秦漢簡帛等出土材料, 結(jié)合傳世文獻進行研究。材料豐富, 論述深入, 可資了解學界相關(guān)的前沿成果。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 目錄
董蓮池:作冊嗌卣銘文研究
周忠兵:說金文中“肇”字的一種異體
謝明文:談諫簋“今余唯或命汝”中所謂“”——兼論西周金文中表“繼”義的“嗣”、 “賡”、 “纘/纂”的異同
[美]顧史考: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再探
白于藍:讀簡札記(三則)
馮勝君:讀清華簡《祭公之顧命》札記
寧鎮(zhèn)疆:說清華簡《芮良夫毖》之“五相”兼申“尚賢”古義
陳偉武:清華叁《祝辭》“恐溺”解詁
范常喜:清華簡、金文與《管子·小問》“洀”字合證
陳麗桂:《湯在啻門》的氣化胎產(chǎn)說與天人論述
沈 培:從釋讀清華簡的一個實例談?wù)勗谛Wx古文獻中重視古人思想觀念的效用
單育辰:清華陸《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釋文商榷
季旭昇:清華簡“流××”、“領(lǐng)御”試讀
陳 偉:清華柒《越公其事》校釋
陳松長、謝偉斌:睡虎地秦簡《日書》中“圂廁、屏圂”辨析
周 波:《里耶秦簡(貳)》醫(yī)方校讀
[日]廣瀨熏雄:談老官山漢簡醫(yī)書中所見的診損至脈論
蕭 旭: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校疏(六則)
[日]名和敏光: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五行》乙篇綴合之一
洪德榮:《太一祝圖》題記考論兩則
蘇建洲:北大簡《蒼頡篇》釋文及注釋補正
蔡 偉:讀北大漢簡《反淫》札記二則
何志華:竹簡《文子》關(guān)鍵問題再議
姚明輝:從出土材料看秦漢時代“郵亭”一語的性質(zhì)
潘銘基:論漢畫像石與傳世文獻所載故事之異同
裘錫圭:說《盤庚》篇的“設(shè)中”——兼論甲骨、金文“中”的字形
鄧佩玲:談《尚書》所見“平”、“伻”二字
張富海:《尚書·多方》校讀一則
魏慈德:從傳本《命訓》與清華簡《命訓》的對讀來看清人校注的幾個問題
張傳官:《戰(zhàn)國策》校補二則
劉樂賢:《韓非子》“勢在郎中”補釋
顏世鉉:《韓非子》字詞校讀二則
吳良寶:戰(zhàn)國秦漢傳世文獻中的地名訛誤問題
李春桃:《后漢書》“資斧”新解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 作者簡介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20日,是復旦大學直屬的實體性的研究機構(gòu)。中心下設(shè)“先秦秦漢出土文獻”、“敦煌文獻”兩個研究室,分別側(cè)重先秦秦漢時期和敦煌出土文獻的研究,并包含對當時使用的文字的研究。自成立以來,承擔多項重大研究課題,其中以“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和“中華字庫”工程項目較受關(guān)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