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西安碑林博物館珍品講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444611
- 條形碼:9787560444611 ; 978-7-5604-4461-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安碑林博物館珍品講讀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華文物覽勝”叢書的本,既是一部有關碑林的圖錄,收錄的均是碑林收藏的歷代有名珍品,如《熹平石經》《集王圣教序碑》《玄秘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又以視頻和音頻的形式,配有通俗易懂、極富趣味性的文物介紹和講讀,為大家講解碑林珍品的來龍去脈和重要價值。這既是落實總書記“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的講話精神,也是對陜西文物精華的集中宣傳和展示。
西安碑林博物館珍品講讀西安碑林博物館珍品講讀 前言
石刻淵藪翰墨津梁
在華夏文明的搖籃、千年帝都西安,有一片神奇之地,這里豐碑如林,翰香遠溢,佛道造像莊嚴清虛,墓虎村牛威猛馴良——它就是被稱為翰海奇觀、雕塑寶庫的西安碑林博物館(以下簡稱“西安碑林”)。
滄桑900年
唐天祐元年(904年),長安上空陰云密布,朱溫挾持唐昭宗把首都搬到了洛陽,接著對長安城進行了全面拆毀。當時留下來的節度使韓建開始縮建長安城,并準備將已經被棄于城外的原來唐朝國子監里的《開成石經》《石臺孝經》《孔子廟堂碑》等重要碑石往城里搬。可惜不久后他被調到別的地方去了。
韓建的繼任者叫劉鄩,他對把《開成石經》等碑石搬到城里并無興趣。他有一個謀士叫尹玉羽,勸他說:“如果不把外面城墻根下國子監里的碑石搬到城里,有外敵時,它們就會成為敵人的攻城利器拋石機的炮彈。”劉鄩大驚,馬上安排將《開成石經》等碑石搬到了原來唐代尚書省的西隅,即今西安鼓樓以北、西華門以西一帶。后來再經搬遷,終于在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搬到了現在碑林的位置。當時碑林就已具備收藏文物、陳列文物等現代博物館所具有的□重要的職能,所以可以說西安碑林是中國現存□早的博物館。
碑林的名稱□早見于明代。早年碑林因為墨拓不斷,導致碑石烏黑,故又有“墨洞”“碑洞”之稱。經過900多年的網羅搜求,而今碑林收藏有碑石、墓志、造像、石雕4000余件,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涵蓋了儒、釋、道諸家思想,每年有數十萬中外學人、游客來此觀瞻。
西安碑林是儒家文化的圖書館
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創立儒學。至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四書五經”成為知識分子治學進仕的基石。為了避免口傳手抄之誤,封建朝廷曾7次進行莊嚴的刻經活動。現陳列于西安碑林□□展室的《開成石經》是中國歷史上年代較早、保存□完整、□大的一套儒家經書。北宋建立碑林的初衷正是保護這套石經。
唐大和四年(830年),峨冠博帶的國子監祭酒鄭覃匍匐于地,向正襟危坐的唐文宗奏請鐫刻《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轂梁傳》《爾雅》《論語》《孝經》等1□部儒家經書。開成二年(837年),整套石經刻成,共114石,每石俱兩面刻字,共□□8面,總字數達65萬。至清補刻《孟子》17石,合稱“十三經”。《開成石經》對于傳承中國古代文化和校刊歷史典籍的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西安碑林第三展室南側還陳列有一塊并不引人注目的不規則的殘石,它就是我國歷史上□□次刻經的珍貴遺存——大名鼎鼎的《熹平石經》殘石。該石是我國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購于洛陽,在□0世紀30年代捐贈給碑林的。《熹平石經》由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書寫,包括《魯詩》《周易》等7部儒經,當時立于國都洛陽太學中。因始刻于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年),故名《熹平石經》。據《后漢書·蔡邕傳》記載,石經刻成后,“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加之蔡邕精研書藝,其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梁武帝評語),“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輛,填塞街陌”(《后漢書·蔡邕傳》),盛況空前。可惜后來歷經變亂,漸至毀壞。現在人們竭力收集,也只見到500余塊碎石。這塊兩面刻有400多字的《易經》殘石是《熹平石經》殘石中字數第三多的一塊,彌足珍貴。
西安碑林博物館珍品講讀 目錄
[秦]李斯嶧山碑
[東漢]倉頡廟碑
[東漢]熹平石經
[東漢]曹全碑
[東漢]仙人唐公房碑
[前秦]鄧太尉祠碑
[前秦]廣武將軍碑
[后秦]呂他墓表
[北魏]暉福寺碑
[北魏]司馬芳碑
[北魏]穆亮墓志
[北魏]于仙姬墓志
[隋]孟顯達碑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唐]歐陽詢皇甫誕碑
[唐]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
[唐]歐陽通道因法師碑
[唐]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碑
[唐]唐睿宗景云鐘銘
[唐]大雅集王羲之書興福寺碑
[唐]梁異卿御史臺精舍碑
[唐]呂向述圣頌碑
[唐]韓擇木告華岳文
[唐]史惟則大智禪師碑
[唐]唐玄宗石臺孝經
[唐]顏真卿多寶塔碑
[唐]顏真卿爭座位帖
[唐]顏真卿郭氏家廟碑
[唐]顏真卿臧懷恪碑
[唐]顏真卿馬磷新廟碑
[唐]顏真卿顏勤禮碑
[唐]顏真卿顏氏家廟碑
[唐]張旭斷千字文
[唐]李陽冰三墳記
[唐]韋應物元蘋墓志
[唐]呂秀巖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唐]徐浩不空和尚碑
[唐]懷素 大草千字文
[唐]柳公權回元觀鐘樓銘
[唐]柳公權玄秘塔碑
[唐]開成石經
[后梁]彥修寄邊衣詩及入洛詩
[北宋]夢英十八體篆書碑
[北宋]宋徽宗大觀圣作碑
[明]黃河圖說碑
[清]朱集義關中八景圖
[清]風顛和尚達摩東渡圖
[清]關帝詩竹碑
[清]馬德昭魁星點斗碑
[清]慈禧平安富貴圖
下篇 古刻萃珍
畫像石·陵墓石刻
[東漢]米脂官莊牛耕圖畫像石
[東漢]郭稚文墓題記畫像石
[東漢]石獅
[夏]大夏石馬
[西魏]永陵石天祿
[隋]李靜訓石棺
[唐]永康陵蹲獅
[唐]李壽石墓門、石槨及龜形墓志
[唐]獻陵石犀
[唐]昭陵六駿
特勒驃
青騅
什伐赤
白蹄烏
拳毛弱
颯露紫
□□造像
[北魏]和平二年釋迦造像
[北魏]皇興造像
[北魏]田良寬造像碑
[北魏]茹氏一百人造像碑
[北周]五佛
[北周]觀音菩薩立像
[唐]老君像
[唐]斷臂菩薩立像
[唐]安國寺密宗造像
金剛童子像
文殊菩薩像
馬頭明王像
降三世明王像
[唐]石燈
后記 “碑林老臣”是我命中注定的人生歸宿
附錄 本書多媒體資源一覽表
西安碑林博物館珍品講讀 作者簡介
陳根遠,1965年出生于陜西咸陽,1988年畢業于山東大學考古專業,著名文物鑒定家現為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西泠印社社員,兼任終南印社副社長、陜西省收藏家協會古籍碑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主要從事碑版、璽印、瓦當、銅鏡等文物藝術研究與鑒定工作著有《中國碑帖真偽鑒別》等圖書30余種及百余篇專業文章曾組織“石墨鐫華——2016古代碑帖大展”“豐碑大碣——歷代金石拓本全國巡回展”“豐碑——顏真卿名碑拓本特展”“藝舟雙楫——康有為眼中的書法名碑”等重要碑帖展覽。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