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人格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97785
- 條形碼:9787567597785 ; 978-7-5675-9778-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格研究 本書特色
《人格研究(第二版)》是郭永玉團隊十余年來在人格領域研究工作的一個匯集。與*版相比,第二版呈現了該團隊更成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進展。與他們已經出版的著作相呼應,本書繼續整合人格心理學的主要理論和專題研究成果,體現這一領域從理論流派紛爭到深入的專題研究的重大轉向,構建一種主要圍繞專題研究展開的能夠充分呈現本學科研究成就的知識體系。這個體系的基本構架由人格特質、人格動力、人格發展以及人格與社會文化幾部分組成。作者試圖充分聯系中國人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借鑒西方人格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采用多取向、多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路徑,呈現一種既探索人性研究的科學問題又回應中國社會巨變中的現實問題,既有助于自我認識和個人健康又深切觀照社會公平乃至世界和平的人格與社會研究新面貌。
人格研究 內容簡介
《人格研究》(第二版)的基本構架由人格特質、人格動力、人格發展以及人格與社會文化幾部分組成。作者試圖充分聯系中國人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充分借鑒西方人格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采用多取向、多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路徑,呈現一種既探索人性研究的科學問題又回應中國社會巨變中的現實問題,既有助于自我認識和個人健康又深切觀照社會公平乃至世界和平的人格與社會研究領域。
人格研究 目錄
**版自序 用中文講心理學
第二版自序
1 緒論
1.1 人格心理學概觀
1.2 人格心理學的學科架構
1.3 人格研究的三種范式
1.4 大五(結構與五因素模型
1.5 能動與共生及其關系
1.6 從人際關系看人格
**編 人格特質
2 健康特質
2.1 自我批評
2.2 自我寬恕
2.3 物質主義
3 政治特質
3.1 權威主義
3.2 社會支配傾向
3.3 馬基雅弗利主義與厚黑學
3.4 陰謀論
第二編 人格動力
4 目標
4.1 目標單元
4.2 目標內容
4.3 目標追求
4.4 無意識目標
5 自主與自由
5.1 自主
5.2 自主—受控動機
5.3 自由意志
6 自我調節
6.1 調節定向與調節匹配
6.2 控制感的喪失與復得
6.3 有限自制力
6.4 創傷后成長
第三編 人格發展
7 依戀
7.1 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及成人探索
7.2 成人的浪漫關系
8 死亡意識
8.1 死亡提醒效應
8.2 臨終關懷
9 人生敘事與心理傳記
9.1 人格的敘事研究
9.2 心理傳記研究
第四編 人格與社會文化
10 幸福
10.1 經濟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
10.2 幸福悖論:質疑與解釋
10.3 如何破解中國的幸福悖論
11 文化與人格
11.1 文化與人格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11.2 孝文化與中國人人格形成的深層機制
11.3 敘事:心理學與歷史學的橋梁
11.4 和平心理
12 人格研究:中國學者的貢獻
12.1 中國人格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12.2 中國當代人格心理學主要研究成果
12.3 中國人格心理學發展前膽
結語:個人幸福•社會公平•世界和平——心理學家的人文情懷
中英術語索引
英中術語索引
跋:學會說話和寫文章
人格研究 相關資料
《人格研究》是我國一部高水平的具有原創性的研究人格心理學的專著。該書立意高,視野廣,思想新,理論分析深刻,實證硏究豐厚,既涵蓋古今中外硏究人格心理學的新成就,又展現自己學術團隊十幾年來研究人格心理學的新成果。本書可作高等院校人格心理學教材,又可作人文社會科學有關課程參考書。
—— 吉林大學終身教授 車文博
郭永玉教授及其團隊十余年來在人格研究領域辛勤耕耘,成果豐富,《人格研究》一書就是他們工作的集中體現。本書涵蓋了人格特質、人格動力、人格發展及人格與社會文化等主題下的諸多熱點問題,結合各種人格理論和大量實證材料,深刻揭示了各種人性人格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是在中西社會歷史文化交融背景下探索人性與人格的新成果,是中國學者研究人格與社會問題的一部厚重之作。
——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劉華山
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對強勢的西方心理學,中國的心理學家該如何應對?完全接納并按照西方心理學的概念、理論和范式,對西方心理學進行本土化的檢驗,發展基于本土文化與概念的本土心理學就構成了三種重要應對方式。客觀地講,三種方式各有優勢和局限,兼容并蓄才是理想路徑。郭永玉教授主編的《人格研究》無疑就是綜合實踐這三個路徑的代表之作。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蔡華儉
人格研究 作者簡介
郭永玉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格與社會心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心理學與社會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心理科學》、《心理學探新》、《心理研究》、《社區心理學研究》、Journal of Transpersonal Research等期刊編委,《心理、社會與行為》期刊副主編。曾任華中師范大學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91—2017),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005—2017)。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在中英文期刊上發表論文18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及主編或參編學術著作或教材10余部;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全國教育圖書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北省優秀教師、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中國心理學會學科建設成就獎等多項獎勵。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