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導讀維利里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18749
- 條形碼:9787568918749 ; 978-7-5689-187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導讀維利里奧 本書特色
保羅·維利里奧是一位富有挑戰性與原創性的思想家,其在技術、國家權力與戰爭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今天顯得愈加重要。伊恩·詹姆斯把維利里奧的主要文本置于它們的政治歷史語境下,而且從當代文化與媒介中供應了易懂的案例研究,以便解釋其哲學概念。 以《否定視限》為出發點,伊恩·詹姆斯介紹了維利里奧研究工作的關鍵主題,其中包括: ★ 速度 ★ 虛擬化 ★ 戰爭 ★ 政治 ★ 藝術 隨著技術科學創新繼續為文化、通信、國際經濟、軍事干預與相異形式的政治組織化的當下將來發展制定綱領,維利里奧獨特的理論批評性見解對任何一位想要了解現代文化與社會的本性的讀者都深具價值與重要性。
導讀維利里奧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學術導讀書, 是對法國著名哲學家保羅·維利里奧思想全面而深入的解讀。在此, 讀者將了解到維利里奧的思想淵源, 他有關交戰地帶、建筑學和批判理論的未來主義等觀點, 他思想的后續發展和應用。本書有助于訓練讀者為閱讀該理論家的原始文本作好準備。
導讀維利里奧 目錄
導讀維利里奧 節選
保羅·維利里奧是20世紀后半葉應運而生的*耐人尋味的原創思想家之一。他的研究工作從基礎上關注知覺(perception)和具身(embodiment)問題,而且還涉及社會政治發展(soci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問題。他以一種持久的方式介入一系列廣泛的議題:戰爭和軍事戰略問題、電影史、現代媒體和電信的本性以及當代文化藝術生產(contemporary cultural and artistic production)的狀態。他駭人的思想廣度,使得他成為各大學科一個不可或缺的參照點。他的研究工作觸及政治、國際關系理論與戰爭研究,觸及媒體社會理論(media and social theory)、美學(/感性學)(aesthetics)、都市環境思想(urbanism and environmental thinking)。在這一系列廣泛的關注中,技術問題發揮著中心的與決定著的作用。如果維利里奧是一位當代不可或缺的思想家,那或許是因為他的研究工作植根于對技術問題的一種持久的哲學介入。維利里奧的研究工作向我們顯示了技術如何與為何并且將繼續從基礎上塑造人的經驗與歷史發展。 沒有人會懷疑技術創新在近代歷史上所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從19世紀末起,汽車與航空旅行的發明,電話通信、電影與電視的發明就對人的各方面經驗產生了決定性沖擊。互聯網、數字媒體和移動電話技術的發展,*近已經成為技術變革在社會政治生活(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方面產生沖擊的*顯而易見和無孔不入的標志之一。維利里奧研究工作的偉大內在力量在于,它挑戰了我們許多日常或常規的思考技術的方式,它在塑造我們的個人集體經驗(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experience)上發揮了基礎作用。我們往往首先從工具性角度來看待不同的技術。換句話說,我們往往將技術設備視為用于實現某些有結果的目的(ends)的工具。這樣做的時候,我們經常假設這些工具本身是中性的(neutral)或無關價值的(value-free)。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日常活動、我們的移動以及傳播形式在一種極為深奧的層面上都是被我們所使用的這些技術所結構或塑造的。正如理論家大衛·卡普蘭(David Kaplan)所言,“人的生活已經徹底被技術滲透”(Kaplan 2004: xiii)。可以說,一種技術設備或技術系統(a technical device or system)從來都不單單是或僅僅是一種工具而已,毋寧說“各種技術設備和技術系統塑造了我們的文化與環境,修改了人的活動的種種慣行(patterns of human activity),影響了我們是誰和我們如何生活”(Kaplan 2004: xiii)。不管怎么說,技術是一種中性或無關價值的工具這樣的工具主義者的觀點都是難以為繼的,因為,如果工具是出于各種特定的強調結果的目的或設法爭取的目標(objectives)而被制造出來,那么它們必然被嵌入人的生活和人的互動(human life and interaction)的復雜網絡中,或者再次如卡普蘭所說的,“人性與技術位于一個循環關系中,任何一個都塑造和影響另一個”(Kaplan 2004: xv)。 自從1975年他開始發表完整的長篇作品以來,維利里奧的寫作就將其自身導向了一種對人(the human)與技術(the technological)之間生存的這種循環關聯的追問。他一直對傳遞(transmission)——也就是說,一方面對運輸(transport),另一方面對傳播(communication)——的技術*感興趣。維利里奧或許是*著名的速度思想家,在思考不斷增加的傳遞速度(the increasing speeds of transmission)如何塑造個體知覺以及社會、政治與文化生活(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這方面聞名遐邇。 從許多方面來看,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速度就是支撐維利里奧寫作的核心思想理念。然而,他并不單單或獨一關注由現代技術帶來的移動和傳遞的加速(the acceleration of movement and transmission)。正如本書開篇幾章所清楚表明的那樣,通常對維利里奧來說,速度或相對移動是我們經驗逐漸展露的元素或媒介。像他對加速懷有興趣一樣,他對放緩(slowing down)或減速(deceleration)也同樣抱有興趣。現代運輸與通信技術使我們能夠快速移動或遠距離瞬時溝通。然而,這樣也迫使我們,作為身體,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呆滯或靜止的位置上。我們在飛機、火車或汽車座椅上長時間保持不動,我們經常發現我們自己在電視或電腦屏幕前同樣一動不動,或者我們通過電話與我們可能會拜訪的某人交談。如果速度是維利里奧的核心思想理念,這可能是因為他從基礎上更關心的是時間空間組織化(temporal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是相對移動即加速加上(and)減速如何塑造我們關于時間和空間的個人集體統握(our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ppreh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這種對時間空間組織化的關注根源于維利里奧的建筑學與都市主義(urbanism)的背景。1969—1999年,他曾擔任巴黎建筑專業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建筑學教授,通常傾向于將自己描述成一位都市設計者或一位城市思想家。然而,正如已經指出的那樣,這個標簽對他介入之廣度和范圍來說并不是公正的。維利里奧的寫作,遠不是那么簡單地處于任何一門學科內部,而是由它對許多不同知識區域的百科全書式的引用,以及它如何在人的活動的不同區域(例如,他1989年的開創性作品《戰爭與電影》[War and Cinema]中現代作戰的發展與電影的發展)之間建立聯結來定義的。然而,使得維利里奧的寫作如此原創的,以及見解如此豐富、令人驚訝且時有引發爭議的,正是他寫作特定的歐洲哲學理論視角(European philosophical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他在技術方面的論述、他關于人的經驗以及我們如何介入或理解世界的構想,深受20世紀歐洲主要思想家如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與現象學締造者埃德蒙德·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的影響。
導讀維利里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伊恩·詹姆斯是劍橋大學法語系講師與唐寧學院研究員,其著述學科區域在現代法國哲學與文學,曾出版過《皮埃爾·克羅索夫斯基:一個名字之持存》(Pierre Klossowski: The Persistence of a Name,2000)、《不完整的要求:讓-呂克·南希哲學導論》(The Fragmentary Dem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Jean-Luc Nancy,2006)。 譯者簡介 清寧,1981年生,孔子第71代孫,現居哈爾濱,熟悉西方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當代法國哲學等學科脈絡及文本,一生的興趣是在多學科之間游走、穿梭、采摘。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